中国物流的成长缩影

快递价格 2021-04-01 18:15www.guomeikuaidi.com快递价格查询
城市的脉搏就在这变幻的光谱里。
快递员最懂它。
改开初期,主管通信的副总理开过这样一个玩笑“邮电是国家的神经。可现在邮电通信的神经衰弱,比我的神经衰弱还严重。”
在当时的邮政系统里,设备落后是一方面,思想的禁锢也很严重。在系统内部,人们不敢讲经营、讲盈利,不敢放手发展业务。
启蒙者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来到日本定居后,为深深地渗透进日常生活的日本快递业的方便和发达而大为吃惊。当时,在中国时,只知道寄小件物品去邮局,寄大件物品找铁路。所以,看到挂着“宅急便”“佐川急便”等标志的快递业店铺密布日本大街小巷时,受到近乎冲击般的震撼。那个时代还没有诞生“快递”这个词,我们很自然地把所有的快递公司都统称为“宅急便”。作为一位日语教师和翻译工作者,我也为“宅急便”这个新词的译词而大伤脑筋。
那个时期来到日本的很多中国留学生和我一样,也都受到了日本“宅急便”带来的意识冲击。陈平就是其中一位。只不过我记得他在佐川急便打工,在受到了日本的快递服务带来的意识冲击之后,萌发了想把这种服务模式带回中国的念头。1994年,北京双臣快运有限公司就是这样问世的。公司名称里的“快运”2字就透露了当年我们为翻译“宅急便”“急便”这些词的苦恼。此后,公司名称又变为“宅急送快递”的行为,我估计同样反映了公司创始人思路的彷徨和对日本快递模式的依恋。
2007年9月,为提高宅急送的竞争力及市场规模,陈平力排众议,决定开始推进由普件物流为主向小件快递的战略转型,将原来仅占公司业务20%的小件快递业务比例上升至50%。(快递还根据客户要求送达的时间分快件和普件,一级城市快件一般只要一天就可以达到,通常采用的是航空运输;普件采用的班车运输和铁路运输。)
零散的小件快递业务需要全国范围内建设大量网点,而以项目物流为主的普件,则对资本、设备、人力投入要求较低。但普件的利润率低、门槛低、竞争对手多,并且易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失去一个项目物流客户损失就是几百万上千万。而小件快递在业内被称为“蛋糕上的奶油”,利润高、附加值高。
正是意识到这点,陈平加速了宅急送向小件的转型。半年多的时间,宅急送在全国建网点近3000个,新增300辆地面物流班车,新包租航空线路200多条,包机费用增加几百万元,新招小件操作人员6000多名。也正是这次后来颇受争议的转型,为陈平后来的离开埋下了伏笔。
改革开放后,国内的纺织业最快崛起。
1982年的出口贸易中,纺织品占到了出口总值的32%。如今,中国在全球纺织业中牢牢占据着龙头地位,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门类最齐全。
搭车者
“这里谁家做快递?”
“全都是。”在桐庐县夏塘村,南方周末记者的问题,得到了这样的答案。
村干部说,村里有650人,其中400余人在外做快递生意,留下来的五十岁以下的中青年不到20人。
这个两旁青山、一排新屋的小村,正是民营快递业一个重要的发源地。村里一条半干涸的小溪上,跨着一座不足十米长的“腾飞桥”。这座桥是为了纪念快递“鼻祖”聂腾飞而建造的,如今密布沙石与荒草,讲述着当年的故事。
1993年,在杭州一家印染厂打工的夏塘村年轻人聂腾飞发现了一门好差事,和工友詹际盛做起了“代人出差”的生意——
随着邓小平南巡与上海浦东新区的成立,进出口贸易红火。需要往来于沪杭间的外贸公司随即遇到了一个难题报关单必须次日抵达港口,而EMS需要三天。于是,聂腾飞们发现了商机,他每日凌晨坐火车从杭州去上海,詹际盛在火车站接货后送往市区各地。跑一单100元,除去来回车票30元,能赚70元。申通快递由此出世。
值得一提的是,与此,在广东顺德,比聂腾飞小一岁的王卫也发现了“时间差”的生意,在深港间开展了相同的业务,公司起名“顺丰”。二十年后的它们,构成了中国民营快递的版图。
申通成立一年后,聂腾飞安排妻子陈小英的哥哥陈德军接替詹际盛的上海业务。詹离开申通,创办天天快递。
五年后,聂腾飞车祸去世。弟弟聂腾云离开申通,成立韵达快递。申通由陈小英兄妹接手。2012年,申通收购了天天快递,由陈小英的第二任丈夫奚春阳任董事长。
申通带动了桐庐人做快递的热情。2000年,陈德军的初中同学张小娟,劝木材生意亏损的丈夫创办圆通快递。两年后,与他们一同长大的赖梅松成立中通快递。
这些快递公司刚好赶上了中国飞一般的发展速度,物流成为多年来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三通一达”的成长更为显著。据2012年数据显示,他们四家达到全国快递业务量的55%。
2013年10月18日晚,“申通快递20年”庆典上,随处可见桐庐籍快递人——加盟者已经超过5万人,员工逾15万人。
而在他们的发源地,夏塘村,聂家小楼正在施工之中。各5层高的两栋楼,每层约10间房,材料显示着主人的经济实力,建筑工人说这里用的钢材粗得“在上面开个大货车都没事”。
没变的是门口的一棵大树,和家门的方向。老乡说,“做生意的人信风水”。
附近三五公里远的子胥村、歌舞村,历史上曾是伍子胥出逃、文人严子陵隐居的地方,现在也全都成了“快递村”,因为它们都是“四通一达”老板们的老家。
“我们村里小孩子生下来就会做快递,看都看会了,听也听会了。”村干部说。
申通是最先长出的。
他们的老家都来自浙江省桐庐县,江湖人称快递“桐庐帮”。
低门槛的运作模式,注定了加盟制快递早期的全面竞争和风云际会。换言之,分散和多样竞争是必然的。
但人们依然会想,倘若聂腾飞没有过世,中国的快递格局必将与如今大不相同。
创新者
当时,顺丰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个新公司,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这使得顺丰在几年的时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但也因这样野蛮的增长方式,顺丰一度被业内称之为“老鼠会”。
王卫有一句话顺丰的一线收派员“才是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也是收派员出身,做过“背包客”。
1971年,王卫出生在上海,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母亲是江西一所大学的老师。7岁时,王卫和家人迁往香港。高中毕业后,他不再读书,到顺德做起了印染。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受邓小平南巡影响,香港8万多家制造工厂移到内地,其中珠三角就占了5万多家,香港与珠三角之间的信件、货运业务量开始暴增。一开始,王卫受人之托,在广东和香港之间夹带点儿货。慢慢地,东西越来越多,用拉杆箱也装不下的时候,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
1993年3月26日,王卫拿着跟父亲借的10万元钱,在顺德注册了顺丰速运,一个只有6个人的公司。,他在香港太子的砵兰街租了几十平方米的店面,专替企业运送信件到珠三角。王卫和员工们早出晚归用背包和拉杆箱运货,被称为“水货佬”。
“别人70块一件货,顺丰收40块”,王卫“割价抢滩”的策略吸引了大批客户,甚至带旺了冷清的砵兰街。
由于市场需求旺盛,顺丰很快将触角延伸到广东各地。当时,顺丰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个新公司,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这使得顺丰在几年的时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但也因这样野蛮的增长方式,顺丰一度被业内称之为“老鼠会”。
在这样的疯狂下,到了1997年,王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据悉,当时行驶在通港公路上的快件货运车有70属于顺丰的业务。香港回归时,海关甚至婉拒了国企中铁分一杯羹的请求。
这时的王卫,不过26岁。
国家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邮政重获新生。1949 年9 月27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在政务院下设邮电部。11 月1 日,邮电部成立,朱学范部长和王诤副部长就职。
1949 年12 月10—28 日,邮电部召开第一次全国邮政会议,确立“中国人民邮政”名称。图为第一次全国邮政会议与会者合影。
1999年8 月, 第22 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在北京开幕。这是万国邮联成立125周年、中国加入万国邮联85年以来,作为联合国负责国际邮政事务的专门机构在中国召开的全权代表大会。
2007 年1 月29 日,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牌。
2010年6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联合各省邮政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网络覆盖范围最广、业务品种最丰富的快递物流综合服务提供商。
1999年,刘平源承办了万国邮联大会,为了纪念这届大会,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三枚邮票,这套邮票的发行使得万国邮联大会的承办没有花国家一分钱,并且还有节余。
盛事之下,中国邮政悄然迎来了自己的分水岭。
往前看,邮电刚刚分拆经营,邮政带着10%的资产和50%的人员走进市场,直面民营企业的竞争。
4月13日,国家邮政局发布一季度邮政行业运行情况。3月份,全行业业务收入完成906.1亿元,同比增长13.4%;业务总量完成1554.3亿元,同比增长23.8%。一季度,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2192.2亿元,同比增长0.8%;业务总量累计完成3475.9亿元,同比增长7.5%。
一季度,邮政服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711.6亿元,同比增长17%;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累计完成64.2亿件,同比增长6.7%;邮政寄递服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14亿元,同比增长3.3%。
3月份,邮政服务业务总量完成262.1亿元,同比增长26.7%;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完成23.1亿件,同比增长9.1%;邮政寄递服务业务收入完成41.6亿元,同比增长12%。
一季度,邮政函件业务累计完成4亿件,同比下降35.2%;包裹业务累计完成536.7万件,同比下降8.7%;报纸业务累计完成41.9亿份,同比下降0.2%;杂志业务累计完成1.9亿份,同比下降5.8%;汇兑业务累计完成240.5万笔,同比下降51.8%。
一季度,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25.3亿件,同比增长3.2%;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534亿元,同比下降0.6%。其中,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21.9亿件,同比下降7.1%;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100.2亿件,同比增长5.5%;国际/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3.2亿件,同比增长9.5%。
3月份,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59.8亿件,同比增长23%;业务收入完成669.1亿元,同比增长12.3%。
电商基因
但从山坡的另一端打过来的刘强东,则终于成功了。
2007年,刘强东不顾投资人和高管团队的反对,破釜沉舟投入巨资,自建物流。笨重的仓储体系和劳动密集型管理,一点都没有互联网公司的潇洒轻盈。
除此之外,电商本身在人工、市场、租房、技术这四大成本上就已经很重,再加上一个长期占据50%以上成本的物流体系,人们很难对京东抱有希望。
刘强东对赌了自己的股份,一年后,所有的融资烧光,恰巧赶上了金融危机,没人再愿意陪他继续烧下去,京东即将倒闭,刘强东愁白了头。
“我就想融个200万,把哥们几个的工资给发了。”刘强东说。
今日资本的徐新扮演了那个白马骑士,美女救英雄。她给了刘强东1000万美金。条件是京东必须在前3年实现业绩的100%增长。
刘强东做到了业绩增长,也提前烧完了这1000万美金,徐新又追了2000万美元。2014年,京东赴美上市,徐新八年的投入得到了回报,投资回报率150倍,账面盈利100多亿人民币。
1991年,刘平源出任国家邮电部副部长,上任不久,他就召集了各省(区、市)邮政局长在河北省石家庄开会。
他问大家“邮政到底有没有前途?”
台下有的摇头,有的小声说“有”,有的干脆一言不发。
刘平源自问自答“有!邮政比电信还厉害。电信只有一流,信息流。邮政有三流,信息流,货币流,物资流,三流合一!”
时过境迁,刘老设想中的三流合一,以一种超出其想象的形态,在电商平台的手中实现了。
2000年以前,快递江湖的主要矛盾是发展空间的合法性。所有人都在一个空白的荒原中野蛮生长,华东是你的,华南是我的,华北是他的。扒火车,卖力气,开网点,疯长。
2010年以前,快递江湖的主要矛盾是地盘的抢夺。进入存量市场后,快递业务量的多寡成了该行业中的主要指标。价格战成了主要竞争手段,而管理能力和运力的持续优化,也出现在这一时期。
2020年以前,快递江湖的主要矛盾是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2013年,由阿里巴巴牵头,通达系为主,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组建的菜鸟网络正式成立。顺丰凭借其高利润市场尚有一搏之力,而京东则凭借着多年的深耕和自营电商体系牢牢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三足鼎立”格局在此期间正式形成。
2020年,疫情给一切都按下了加速键,我们又一次走到了进化的前夕。
2020上半年,疫情的突然冲击显示出了顺丰和京东直营的优势性。不禁让人想起多年前刘强东所说的“未来快递将只有两家,京东和顺丰。”
下半年后,随着国内疫情的进一步控制,物流行业又开始了风起云涌。
京东率先出手,继“下架”天天、百世之后,京东紧接着宣布停用申通,进一步收拢了京东物流的市场。
随后,一向低调的王卫突然高调,面向全体员工发出总计5亿元的红包;
紧接着,阿里巴巴开始疯狂“收快递”。
申通公告显示,阿里巴巴增持,斥32.95亿元,获得其10.35%的股份,累计持有上市公司25%的股份。
圆通也称,阿里系增持的3.79亿股(66亿元)已完成过户,目前阿里系一共持有其22.50%股份。
,阿里在中通快递持股8.7%,在韵达快递持股2%,以及百世集团从2008年成立之初,就获得了阿里巴巴的多轮投资,目前阿里系持股比例约33%,已经是第一大股东。
与其他“桐庐帮”的成员不同,赖梅松成立中通的时间最晚,比申通将近晚了十年。而在中通之前,赖梅松就已经是一名成功的木材商,一名身家千万的富豪。
在十多年的发展里,中通后发先至,开始创新性的尝试“半直营化”,终端依然加盟,但将分拣中心进行了“直营化”。
更精细的把控使得中通的利润一直都保持在相对更高的水准,甚至在2019年超出了三家“桐庐帮”的利润之和。
菜鸟网络
菜鸟是商流挟持物流的典范。有阿里牵头,集合了民营快递,开始了数字化整合。
2009年,“逍遥子”张勇还只是淘宝商城的总经理,那一年他提出借助“光棍节”的噱头,搞一次大促销。双11盛典,就此成型。
从结果来看,双11确实大幅提升了电商平台的销售额。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理解为,双11的本质是压缩年底2个月消费需求,并在双11集中爆发。
这一集中,量变就引来了质变。快递网络撑不住,物流送不到。在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面前,阿里被双11倒逼着,进行了最重要的两个升级阿里云和菜鸟。
其中,菜鸟更是被马云称为“商业生涯的冒险”。
企业入驻,卖家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仓配商,既可以是品牌背书的加盟认证企业,也可选择平台上其他服务商。菜鸟通过平台引流的方式为中小物流企业创造订单。
菜鸟的两大服务网络
菜鸟共有两大服务网络,分别为以点对点模式为核心的快递平台以及仓配一体的供应链服务。针对快递平台服务,在运输的始端,菜鸟主要经手阿里巴巴零售平台的订单为合作的物流企业注入。通过菜鸟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提供路由分单、物流云等各项服务提升物流企业运输效率,并建立服务标准衡量企业服务情况。
在运输的 100 米,通过菜鸟驿站的网点接收快递,减轻派送压力。全过程中菜鸟裹裹为物流信息的需求方如消费者提供物流信息以及快递寄件服务。实现从发货到接收全过程的参与,通过掌握流量入口,制定行业标准,控制数据系统,不直接参与物流的运输,但在全过程中保持各环节不同程度的控制力。针对仓配一体供应链服务,菜鸟则通过建设、整合仓储资源的方式将商家产品提前入仓,以商品前置,缩短运输距离,提升物流企业运输效率。
快递平台——提升全过程物流服务质量
1)针对点对点物流服务,菜鸟通过科技赋能与服务标准输出提升物流服务的效率。
点对点模式下,菜鸟网络负责物流信息流转以及输出标准,增强交易过程中的物流效率。菜鸟通过电子面单、路由分单、物流云、菜鸟指数等服务深刻影响运输过程。依靠阿里在中国零售市场的巨头地位,2019 年承接订单量达 251亿单,2017 年-2019 年复合增长率达 23%,为阿里赋能物流服务。
2)针对线下个人寄件服务,菜鸟推出众包包裹运送平台菜鸟裹裹
菜鸟裹裹以众包模式,整合现成的运输能力,辅以 APP 信息服务,为个人寄件业务提供平台,为快递企业注入订单。根据菜鸟发布的 2019 年快递服务报告,2019 年菜鸟裹裹年度用户破 2 亿,覆盖全国 2800 多个区县。在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上消费产生的逆向物流38%使用了菜鸟裹裹。
3)优化 100 米,菜鸟驿站提升快递寄递效率
通达系物流合作伙伴与菜鸟共建菜鸟驿站,为快递员派件提供便利(免费代收,淘宝补贴站点)、提供代寄服务。针对服务对象,分为社区驿站与校园驿站,皆采用加盟制。截至020 年 12 月 31 日,驿站数已破 4 万个,超过 60%的包裹来自阿里中国零售市场。菜鸟驿站先后获得通达系等公司的投资,未来菜鸟驿站的建设将进一步铺开。菜鸟驿站的建设为快递物流公司优化了100 米服务,提升了快递寄递效率。
仓配——一体的供应链服务
菜鸟的仓配服务主要包括了 B2C 履约网络、B2B 履约网络及落地配服务。
1)B2C 履约网络
菜鸟负责联通全国仓储网络、配送网络和末端驿站等节点,帮助社会物流资源得到有效调配。菜鸟搭建仓储中心(自建、加盟、入驻),各仓储中心之间的货物运输则由第三方快递公司负责。菜鸟履约网络呈现平台化特点,即与物流商合作,不直接参与运输。通过智能分单、路由规划、菜鸟驿站、仓储服务(自建+整合仓储资源)等环节影响产业链运行。对比之下,京东物流则呈现体系化,以自营仓储(自建+整合)并雇佣大量的快递员,围绕京东商城完善其物流配送体系。
2)B2B 履约网络菜鸟为阿里零售通在物流环节提供支持。
阿里零售通依托阿里大数据的支持,搭建分销平台,连接国内外品牌商、全国百万家小店业主,以及分销商伙伴,菜鸟则为其中的物流运输环节提供支持。零售通建仓方式包括自建与整合两种方式,以货物的需求频率和价值为依据进行货物分层入仓。截至 2021 年 1 月,菜鸟架构了五个区域仓、34 个城市仓,为零售通货物分销提供便利。菜鸟提供的支持包括前置仓仓储服务,协调第三方物流服务或直接参与物流运输(丹鸟等)。
3)落地配服务
针对区域化、本地化物流配送服务,菜鸟整合若干落地配企业并推出丹鸟,定位中高端电商件市场的仓配型快递和即时配送企业。主要服务对象为天猫超市、生鲜、鲜花、母婴、家电等中件服务。服务模式为以前置仓加城配服务B2C、O2O。
邮电是国家的神经。
这真的是一个非常精妙的比喻。
沿袭该类比,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复杂精密的机能系统,神经的进化分别历经了网状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统、管状神经系统。
通达系起家于网状神经系统的发育时期,完成的历史使命叫“多”。
早期的邮政体系对市场的理解还停留在“家书”、“信物”等传统诉求上,但随着经济的急速发展,急速膨胀的传递需求迅速压垮了固有体系,而第一批快递民营企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填补了量的需求。
该阶段中,核心竞争力是“吃苦”。翻火车站的围墙,不顾昼夜的抢时间,落地奔走,繁重的分拣工作,交通工具也是遇到什么算什么......
网状神经的搭建为中国经济的活力保障了根本速度。而一个个网点,一次次奔走中,通达系和早期的顺丰,茁壮成长。
京东起源于链状神经系统,完成的历史使命叫“序”。
早期通达系的发货模式,是“一地发全国”,卖家辛辛苦苦从北京进一批货拉到深圳,然后北京买家一买,卖家又得通过“通达系”发回去。
而京东“落地配”的模式,通过全国仓储的搭建和信息流的优势,实现了尽量让货不动,就近发给用户的方式。
而阿里后续跟进的菜鸟网络,初期也是在帮助通达系做这件事情。
这条可以管控全国的脊神经,就是电子商务平台中所聚集的信息流。
眼下,物流市场中的三家势力,京东和阿里的本质其实是在做同一件事,只不过京东是自上而下,而阿里是自下而上。
另一边的顺丰本来也想发展出自己的上游商品流平台,但几经失败后,顺丰走了另一条路“成为更快更粗壮的神经”。
根据2019年年报,2019年顺丰在飞的自营全货机为58架,其中包括8架波音767和31架波音757,还租了13架,运力明显提升。但上半年公司的航空发货量(包括散航)为4.2亿票,同比仅增长了5%,对比之下,运力过剩的问题不禁令人感到担忧。
但在疫情之下,顺丰的成本优势则显示出来。陆运管控下,其他快递几乎停滞,而顺丰凭借着这58架飞机,正在大步开展着自己的拓新。
2020年,即将出现在我们未来的,或许将是脑的成长,而新一代物流从业者所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名为“智”。
尽管象征着神经末梢的五公里,以美团为代表的本地服务,已经成长为了不容忽视的一支势力。但他们最近一次引起公众的热议,则是那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
困在什么系统里?在美团,这一系统被称为“超脑”,在饿了么,它的名字则是“方舟”。由于本地服务物流系统的体量较小,“物流之脑”率先在这一领域萌芽。
而更广阔的范围中,“物流之脑”也在局部范围间开始出现雏形。
2019年2月,菜鸟智能供应链大脑在雀巢大中华区总部正式上线。这是只针对企业的可视化供应链系统管理,距离全盘操作仍有极大的距离。
京东物流的智慧大脑,由于其独特的全链路控制,进而在供应链管理上有着更高的自主性和便捷性。但可惜覆盖范围不足。
顺丰则更是明白,缺了信息上游的支持,自己很难在中心环节突破。但慧眼神瞳的推出,则也是在人工智能视觉环节,形成了自己的单点突破。
在AI的发展过程中,有这样一句话高度概括了我们的目的和实现路径“数据是算法的燃料,预测是优化的开始。”
前半句注定了大脑必然将在阿里和京东之间产生。而后半句则为我们粗略勾勒了未来的场景你不知道自己家面粉快吃完了,但大脑已经知道并提前准备。
这并不恐怖,这理应是令人快乐的事。
效率的提升将产生新的寡头和基础设施,这其中丰厚的报偿也足以配得上阿里的激进和两家的努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guomeikuaidi.com 寄快递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