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华侨联络故乡的“特殊快递”甚至媳妇都能寄

快递知识 2020-01-21 08:22www.guomeikuaidi.com快递查询单号
众所周知,泉州早在唐代就是整个东亚地区最大的海上港口,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也因此,泉州成为了福建省最著名、规模最大的侨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如今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泉州籍华侨华人和后人已达720万之多。如此庞大的华侨规模,让我一个刚刚对华侨文化产生兴趣的普通游客完全不知从何入手。幸好想起在福建还有相识的朋友,一通电话打过去说明来意,就听朋友在电话里毫不犹豫地说:“侨批!你去找找泉州当地的王顺兴信局,这段历史应该符合你的期待。”
 
原来,“批”在福建方言或潮汕话里都称“信”为“批”,旧时说的“番批”或“银信”则是专职华侨通过民间机构(如“信局”或“批局”)寄回国内亲人的汇款和家书,因为是来自海外华侨,便又叫“侨批”了。“侨批”几张出现在19世纪中后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多见于中国福建、广东以及东南亚各国。
 
有意思的是,“侨批”是专指汇与信的,而非只是汇款与信件,比如当年就有家里人为下南洋的孩子挑好的媳妇也会以“侨批”的方式带去异国他乡。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最便捷、灵活的邮寄方式,某种意义上来说,相当于现在的快递公司,不同的是,侨批连大活人都可以运送!
 
实际上,因为一百多年前根本没有“快递公司”的概念,人们在与海外亲人邮寄物品、信件并不方便,而那些去到外面打拼闯荡的游子华侨,与故乡保持联络依靠的唯一方式就是“侨批”,他们双方的思念和亲情,全都寄托在这一来一往的“侨批”中。对于泉州这座著名的侨乡来说,当然也少不了侨批信局这种时代的产物,比如当地就有一处曾经影响了整个南洋和国内沿海侨乡的著名信局——王顺兴信局,它可能也是中国早期的快递公司形式了。
 
从我们在泉州的酒店开车到鲤城区浮桥街道王宫社区不算远,十几分钟的车程。这片历史悠久的社区就位于泉州市最大的河流——晋江的西侧,成立于1898年那个动荡年代的王顺兴信局就建在这儿。我们走进信局的院子,看到的是一座有些斑驳破落的中西合璧式建筑,这就是当年的王顺兴信局遗址。不了解那段历史的人第一次看见它,应该很难想象当年这里的繁荣景象。信局的整个遗址占地面积大约有3000平方米左右,大楼里有低矮的木头方凳子,上面还嵌着大理石,这种凳子就是清末民初时期经营华侨银信的王顺兴信局的敲银台。
 
现如今依然有人住在大楼护厝里,他们都是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一长排的房间群正是当时信局工人处理银信和住宿的房子,现今这些房子已经被出租了,而房子的内部,也因为时代变迁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许多属于时代的标语印记。慢慢走在一片凌乱的房子里,让人有一点时空穿梭的感觉,依稀看到了旧日的繁荣,所有的老物件里似乎正藏着一个个动人却又不为人知的温馨故事。
 
据《泉州市邮电志》记载:“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泉州王世碑在新门外王宫村家中开设了王顺兴信局。”这位王世碑不是一般人,据说其19岁的时候就跟随一条往返于厦门-菲律宾的商船上当水手,由于小王(王世碑)同学为人诚实可信,任劳任怨,常常帮菲律宾华侨捎带信件钱款回乡,久而久之深得菲律宾华侨信赖。后来干脆辞了水手的工作,全职做了“水客”,专门负责运送侨批。由于王老板(王世碑)在当时的所有水客中的信誉最好,求者甚多,渐渐生意越做越大。再到后来干脆把水客的业务不断扩大,开设了后来闻名海内外的“王顺兴信局”。
 
王世碑不仅把毕生精力用在了侨批上,还把事业传给了两个儿子,由他们来继承自己的邮政事业,业务最好的时候,王顺兴信局的业务几乎包揽了东南沿海地区大多数海内和海外的邮政业务。
 
大家都知道,邮戳印记是一家信局的标记,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它可以证明银信为本信局递送,既是信局的记号也是一种诚信和承诺的象征。据说,前些年流落在泉州当地古董市场的一些盖有王顺兴信局戳记的批封被发现,这更证明了王顺兴信局作为泉州最早、规模最大的银信局存在的事实。
 
上世纪初,中华大地经历了历史巨变,风雨飘摇的旧王朝逝去,根基不稳的新民国建立,随之而来的却是整个社会的动荡与不安。据史料记载,王顺兴信局“业务日益发展,盈利日丰”,但却接连于1923年、1927年和1930年先后3次遭受警匪敲诈和抢劫,损失巨大,最后一直坚持到1935年,终因力所不逮而倒闭。
 
从信局遗址出来后,我不禁产生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在开始这次沿海自驾旅行前,我只是一个自小生活在北方都市的普通人,对于发生在百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下南洋历史,虽有耳闻,但却没有切身的感受。而这次一路走来,侨乡的点点滴滴却在我心里形成了一个个的涟漪,一发不可收拾。本文摄影/阮任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guomeikuaidi.com 寄快递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