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樊更名为襄阳修改公章等成本至少1亿

快递价格 2021-03-28 22:05www.guomeikuaidi.com快递价格查询

 在“90%的民意赞同”和当地政府的积极运作下,湖北襄樊市终于又叫回了那个响亮的名字——襄阳,就是《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黄蓉当年抗击元军战斗过的那个襄阳。当地招商引资此后终于可以避免被误认为“湘潭”的尴尬。名正则言顺,人们希望花费过亿换来的新名字可以带来更长远的收益。在众多地方踊跃更名的鼓噪背后,或许应该思考对自己所在城市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我们真的在乎吗?

  2010年12月24日,尽管火车站候车大楼上还矗立着“襄樊”的巨字,但在半个月前,这个车站所在的城市已经更名为“襄阳”。

  2010年11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12月9日,襄樊市宣布正式更名为襄阳市,其下辖的襄阳区更名为襄州区。

  更名后,襄阳市行政区划不变,辖3个县级市、3个县、3个区,以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各1个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目前为湖北省第二大城市。

  更名襄阳“顺乎90%的民意”

  赞成者“叹这一字之易,因其力挽狂澜之勇气,拯救历史之决心!”反对者“到底有什么必要?搞过什么科学论证?”

  按照襄阳市委宣传部新闻通稿称,由“襄樊”更名为“襄阳”,最早是由社会各界群众自发组织,2001年起,数年间都有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和提案,建言城市更名为襄阳。2008年,又有24位人大代表和185位政协委员强烈要求复名。与此,很多襄阳籍的海外华人华侨,也通过不同渠道提出更名襄阳,一些网站还相继开辟论坛,发帖呼吁恢复襄阳。

  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召开更名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唐良智将更名的缘由和意义概括为“尊重历史”、“传承文化”、“顺乎民意”和“推动发展”。他说,城市名称是城市公共产品,应当尊重群众意愿,符合公众的心理感情和审美追求,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襄阳市委宣传部的通稿称,民意调查显示,90%以上民众赞同更名襄阳。

  从“襄樊”到“襄阳”仅一字之改,却立即在网络引发争议。赞成者“叹这一字之易,因其力挽狂澜之勇气,拯救历史之决心!”反对者则质疑“到底有什么必要?搞过什么科学论证?”“这不叫改名,准确地讲应该称为复名。”去年12月21日,襄阳市委党校教授、文史专家晋宏忠对本报记者说。现年71岁的晋宏忠是《中国历史大辞典》、《二十五史人名大辞典》编撰人之一,也是襄樊市向湖北省及国务院更名上报材料的执笔者。

  晋宏忠介绍,解放初,襄阳和樊城都是襄阳县下辖隔汉水相望的小镇。1950年5月,两镇组建襄樊市,隶属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称湖北省襄阳专员公署,1979年改称湖北省襄阳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8月撤销襄阳地区,其行政区域并入地级襄樊市。“若1983年撤地设市时,直接设为襄阳市,便会少了现在这么多周折。”

  晋宏忠说,襄樊这座城市曾经有过许多名称,但存在时间最长、承载历史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是以襄阳命名的阶段。春秋战国时,楚国就有襄阳这个行政建制;真正建县制,是在公元前206年,距今已有2216年历史。

  东汉建安13年,也就是公元208年,设立襄阳郡,此后襄阳一直是州、府、道、县的治所,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在长达两千多年历史中,襄阳这个名称与众多历史事件、故事、人物相联系,如卞和献玉、三顾茅庐、李自成称王等,都被打上了“襄阳”烙印。还有很多历史人物如伍子胥、武圣人关羽、诗人孟浩然、诗圣杜甫都曾与襄阳结缘;《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2回发生在襄阳。

  在众多更名的拥趸者的论点中,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描写的“郭靖、黄蓉守襄阳”的故事甚至也屡被提及。

  老市委书记承认当时考虑不周

  “当年撤销襄阳地区设立襄樊市,一是缺乏文化传承理念,二是为了照顾襄阳和樊城两地干部的情绪。”

  对于襄樊的更名,广泛的说法是源于《人民日报》2001年10月9日《襄樊何不称襄阳》一文,作者李辉认为,“襄樊”虽然用了50年,但与2000多年的“襄阳”相比,50年只是一瞬而已。“襄阳”名气太大、文化底蕴太深,早已融进中国人的记忆。

  作为更名上报材料执笔者的晋宏忠承认,李辉的文章促进了襄樊复名的进程,但根本原因在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和议案。

  还有更深刻的原因是,自2000年起,襄樊市在对外招商引资的过程中遭遇到的尴尬。曾有襄樊市领导带队出访招商。说到襄樊,人家往往听成“湘潭”,以为是湖南的城市,市领导连忙解释,襄樊古名襄阳,就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地方。对方一听,立马肃然起敬。“一说襄阳,招商引资就容易产生认同感,很容易谈。”

  2008年,24位人大代表和185位政协委员强烈要求复名襄阳,襄樊更名遂正式启动。当年8月21日,湖北省民政厅批复同意襄樊市民政局上报更名材料。8月26日,民政局召集襄樊本地多名专家开会,会上分工由晋宏忠主笔起草更名上报材料。

  8月27日,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科长李仕华和晋宏忠一起,拟出几千字的《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的请示》,传真给湖北省民政厅。晋宏忠说,那份请示特别提到,市人大和政协搞的民众问卷显示,80%民众同意更名,10%反对,约10%持无所谓态度。(这与襄阳市委宣传部通稿中“90%民众同意更名”略有出入。)

  同年12月初,襄樊市接湖北省民政厅通知,省长办公会已同意襄樊更名意向,但所报的请示内容不完善,仅说了改名之后的好处,没有提及不改名的弊端。

  于是,该市重新起草材料,将《请示》中的“更名”改为“复名”。2009年1月5日,由市长李新华签发文件上报。很快接到国家民政部通知,专家论证会于2009年1月16日在北京举行,将由襄樊市代表出面“答辩”。按照程序,通过民政部邀请专家论证后,才可报国务院。

  恰逢此时襄樊市委书记唐良智正在中央党校学习,所以“答辩小组”成员由市委书记唐良智、市委统战部部长刘德政、民政局主管地名的纪检书记朱成珍、区划地名科科长李仕华、文史专家晋宏忠和记者邹嘉斌组成。

  晋宏忠解释说,之所以请记者参会,是因为现场要播放一段视频,除了襄阳简介外,还有当年撤区设市的市委书记张怀念的一段讲话。在那段视频里,77岁的张怀念承认“考虑不周”当年撤销襄阳地区设立襄樊市,一是缺乏文化传承理念,二是为了照顾襄阳和樊城两地干部的情绪。

  当天,参加论证会的13名专家全票通过了襄樊更名为襄阳,随后报国务院审批。

  到2010年11月26日国务院批准,历时22个月。

  襄樊没了 年轻人失去了归属感

  “我出生在襄樊,我的襄樊从此就不存在了!”

  李俊勇是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的成员之一,自称用“草根眼光、专业态度”探究民间文化,是襄阳更名的拥护者。他认为,襄阳是个有深刻内涵的文化符号,应该利用这个符号为襄阳人民谋福利。

  在襄阳古城街头,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受访者,年长者大多表示应该更名为襄阳,也有人表示叫什么都无所谓,只要让老百姓得实惠。

  但李俊勇在上海读大学的女儿对此却不能接受,襄阳宣布更名当天,女儿便打来电话“我出生在襄樊,我的襄樊从此就不存在了!”

  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年轻人来说,突然的改名或许让他们一下失去了归属感。

  马然,19岁,四川某大学大一学生,毕业于襄樊市24中。对他来说,上小学时大人们鼓噪的事,如今真的变成了现实,突然一下子家乡“襄樊”没了,总有一种心中有东西被掏空了的感觉。

  与众多学者意见相左,马然认为襄樊更名为襄阳,“虽然名气不小,但大气不足,有以偏概全之嫌。”他认为,“襄樊”这一地名则很好地包含了“襄阳”、“樊城”这两座中心城区,听上去也很大气。而“襄阳”无形间缩小了襄樊地区的地域和文化范围。

  马然说,襄樊并不是一个不曾发展默默无闻的小城市。在旅游方面,襄樊凭借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特别是在央视中国魅力城市评比中,襄樊从600多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十大魅力城市”之一。

  他举例说,石家庄市曾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村庄”,民间一度热议为其改名。但2009年8月,该市政府明确表示没有改名规划。为什么民间讨论得“热气腾腾”,而官方却报以“冷冷清清”的态度呢?原来,据有关专家估算,若更改石家庄市名称,废旧换新,没有10亿元人民币是完不成的,而不可估算的经济损失要远远大于此。

  城市更名最怕的是折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发展了,自然就会全国有名。

  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又一次为“城市更名运动”推波助澜。

  2010年12月5日,天涯、猫扑及华商论坛《已将襄阳还襄樊,可把长安归西安?》的帖子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西安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勘界处表示,每年西安市两会都有这样的提案。尽管长安作为一个古地名,是一个文化符号,但与现在西安的行政区划不太一致,而且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地名不宜随便变更。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所长刘保全认为,近年对古老地名随意更改、废止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地方改名理由虽冠冕堂皇,但实际背后却是强烈的利益诉求。改变、废弃古老地名,在当时背景下虽有一定道理,但将其放到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看,则极少有合理性,实质上会造成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严重破坏。

  事实上,城市名称短期内多次修改已有先例。1994年10月,湖北省荆州地区、沙市和江陵县被撤销,设立荆沙市。沿用千年的荆州之名一朝被废,引发众多争议。两年后,国家恢复了被改掉两年的“荆州”之名。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行政区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周振鹤指出,地名要保持严肃性、延续性,除非是影响到民族尊严,有损政治文化的名字才需要改。城市改名也要本着科学、谨慎的态度衡量利弊,规范操作,盲从跟风损害尤烈。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民意与舆情调查研究中心主任胡伟也认为,历史文化遗产属当地全体人民所有,如要更名,就须征求当地人民认可。《地名管理条例》中明确提出,“可改可不改的和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不要改”。

  有网友评论说,三十年前,深圳不存在,而现在人家是特区;三十年前,义乌没有名,现在一提到小商品,就第一个想到人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发展了,自然就会全国有名。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折腾上,你就是改成了“诸葛亮市”,改成了“郭靖黄蓉市”,还是皮球是皮球,鸡蛋是鸡蛋!

  更名成本一笔宏大的开支

  修改各种地图、公章、证件、招牌等行政成本将至少达1亿元

  2010年12月22日,襄阳市委、市政府门前的大牌匾已经更换,但其侧门旁公安值班室的牌子上还是“襄樊市”字样,而市内各建筑物包括火车站,“襄樊”字样比比皆是。按照该市更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各单位印章、牌匾及公文版头的更换工作,要在2011年1月1日前完成。

  记者在襄阳街头牌匾制作行了解到,一块高2.5米的标准不锈钢牌匾的价格在420~450元之间。

  晋宏忠表示,在起草更名上报材料时,已经考虑到行政成本这个问题。虽然只是襄阳更名,可全国是一盘棋。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省、市、县、区地图的改版重印,市、县、区、乡、镇、村所有单位公章、财务章,检查、核定、证明、记录等各类印章的变更,标牌、标记、牌匾以及各类户籍、身份证、毕业证、工作证的变更,出版物、公文纸、红头文件纸,以及单位信笺等带有“襄樊”字头的印刷品都要废弃重印。修改各种地图、公章、证件、招牌等都会产生成本,整个行政成本将至少达1亿元。

  他坦承,在更名上报材料中,并没有列举估算这些行政成本,“因为民政部要算这个账,国务院要算这个账。”

  此次更名,襄阳极为低调,当地媒体报道称,襄阳市明确提出,坚持从简办理,坚持厉行勤俭节约,不搞庆典活动,不邀上级部门和客人,不举办专门的更名活动。即便如此,襄阳当地学者分析,此次更名在全国范围内的行政成本将超过一个亿,但也估算,长远的收益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这显然有待观察。

Copyright © 2016-2025 www.guomeikuaidi.com 寄快递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