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毒快递的病源与治理
快递知识 2018-10-23 12:19www.guomeikuaidi.com快递查询单号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副秘书长 刘建新
(2014年2月)
2013年11月发生的因快递企业违规寄递危化品导致一死九伤的 “毒快递”事件已成为我国快递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其社会背景是快递服务普及到各行各业与千家万户,成为了社会运转与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毒快递及各类安全事故的频出一方面严重损害了快递物流业的声誉,引发了公众的忧虑。,它又可能成为快递业痛定思痛,化危为机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以改革为中心推动新一轮大发展、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根本原则,面对未来五年、十年全新的发展要求,各行各业的改革也都在进入深水区。快递业太需要上上下下解放思想,以问题为导向,例如以毒快递案为典型事例,举一反三,深入反思了!经过连续的高速发展,快递业就像一个带病作业、一路奔跑的快递员,到了连毒快递也敢送的地步,闯下了大祸!我们不能再以牺牲质量与安全,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了!太需要实事求是地剖析过去,找出导致快递业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在体制上、机制上的病因;找到解决快递业带病运营、消除安全隐患的根本之道!否则,继续就事论事地治理,只会引发更多的事故。一旦快递业演变为高危行业,不仅自身的大好前程会毁掉,还将殃及兴起的电子商务大潮,影响到国家调结构、稳增长、促内需、惠民生的战略实施。
本文愿抛砖引玉,尝试进行反思,共同探讨快递业的健康发展之路。
反思一快递业的发展观、政绩观有偏差。近年来以业绩和增速论英雄成为导向,促使快递企业为拼市场而忽视安全与服务质量,加剧了业内的乱象丛生。其本质是唯GDP挂帅的发展观、政绩观在邮政快递业的不良反应。
确保快件的安全递送,原本是全球快递业自诞生以来就必须要放在第一位的基本操守,也是快递经营者、从业者起码的常识。才有了以“安全、准确、快速、方便”等准则作为中外快递企业普遍奉行的宗旨。但如今我国严酷的现实,却是快递安全成了业界与消费者的一种奢望!甚至要以生命为代价!如果说快递业的政绩、市场业绩是一系列数字的话,那么确保安全就是打头的那个1,一旦没有了1作保障,后面业绩有再多的0也将变为无效,甚至危害更大。
现阶段的我国,以政府主导发展经济的模式决定了行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业政绩行为,行业企业也必然上行下效。近年来,受到一些地方、部门盛行唯GDP挂帅的政绩观的影响,邮政快递业从主管部门到各类快递企业,普遍以业绩和增速论英雄的政绩观成了发展导向和“指挥棒”。例如,在主管部门近年来的报告里,最强调的是抓机遇,做大做强市场,完成发展高指标,津津乐道于已经有多少个月保持了同比XX%的增速,继续取得了高于GDP两倍的增长速度,等等。在官网上,你能看到“月度全国分省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和业务收入情况表”、“月度全国快递业务量前50位城市情况表”,而作为政府监管快递业安身立命的安全与服务质量的情况,在上述的“情况表”中却没有位置。凡此种种,不能不说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地方监管部门和快递企业重经营业绩,助推了行业内片面比拼市场份额、争比增速的倾向,忽视了安全与规范服务,牺牲了合理的效益。当丢掉了确保安全的前提,偏离了以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益为中心的运营正轨,就成了一路跌跌撞撞,病态的、带血的、甚至是有毒的快递业了。
反思二快递行业监管存在制度性缺陷。缺乏安全指标的考评与问责制,导致懒政滋生。使监管快递安全这一高压线变成了可伸缩的松紧带。官员们对于安全事故频出的失职既不担责也不必向公众道歉;太平官照当。
邮政监管部门是邮政与快递业发展好坏的法定第一责任人。《邮政法》规定,各级邮政管理部门对邮政市场(含快递市场)实施监督管理。,由于缺乏考核各级官员监管本地区快递市场服务质量、保证安全运营等职责的可操作性指标与奖惩办法,不实行问责制与末位淘汰制度,决定了太平官们守土难有责,法规难落地,监管难到位。人们看到,不少官员的工作方式以一般号召、转发文件和走过场式的检查为常态,出了重大快递安全事故多是被动监管,且只处罚当事企业,官员们却不用为失职而担责。懒政思维的通行,使官员们多强调监管的客观困难,还束缚了想有作为的官员守土尽责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反思三快递业的生存环境恶化。市场缺乏正常发展的保障机制,导致快递业主体的民营快递经营普遍困难,发展乏力而难以重质量、保安全。
我国快递业是开放、竞争性的服务市场,政府作为维护市场秩序的守护人,主要职责之一就是优化市场发展环境,通过服务各类企业,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推动可持续发展。所以《邮政法》规定,各级邮政管理部门对邮政与快递市场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以及鼓励竞争、促进发展的原则。《决定》更是要求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重组的监管部门与新《邮政法》实施虽然均已数年,上述职责的履行仍然严重缺位。例如,在公平竞争方面,长期以来邮政快递与非邮政企业尤其民营快递之间同业不同策的问题突出,业内普遍希望监管部门能够有措施来加快落实《决定》关于“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的要求。再如,快递市场环境的恶化。快递业发展环境优化的标志,从企业看,应当是多数快递企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能够获得正常发展,并且积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行业看,应当是快递业的发展速度、运行与服务质量、行业效益提升三者的有机统一。近年来伴随高速增长的,却是快递业的普遍困难与效益低下。
统计显示,我国快递的件均收入已经由2007年的28.6元下降至2013年的15.8元,尽管快递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快递件均收入却仅为7年前的一半(还未剔除同期的通胀因素),显示了快递业的整体效益呈严重下滑态势。面对运营、用工、土地、资金和被乱罚款等各种刚性增加的成本,部分企业的无序竞争、相互杀价等非理性行为,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措施乏力,没有能够依据价值规律指导快递市场的供求关系,国内快递市场的价格机制长期没有理顺,价格机制失灵,又无有效的对策,使得近年来许多快递企业的服务价格经常性地低于企业运营的实际成本,作为市场个体的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的波动以及自发性的被动调整;业内所流行的“谁涨价谁先死,谁不涨价谁等死”的说法正是对快递市场环境恶化的无奈表白。快递业的平均利润率被迅速摊薄,曾经让人羡慕的15%的快递业平均利润率如今已降至3%以下,快递业不仅变为微利行业,部分企业甚至要靠投融资维持,有些则净亏损,连维持简单再生产都困难,何谈适应新形势,投资安全、培训、管理升级、严格奖惩等诸多工作呢?可见,生存环境恶化是导致民营快递群体事故频发在经济上的主要原因。
反思四人命关天却处罚很轻,需要修法,提高快递事故的惩处成本
同样是出了人命,如果乘坐飞机、火车,死者起码要获赔几十万元!而反观毒快递案,虽然导致一死九伤,成为快递业最严重的快件致死伤事件,负面影响又迅速扩散至国内外,依据《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山东邮政管理部门仅能予以当事快递企业2.8万元的行政处罚,而对于公众关心的对快递死亡消费者及其家庭的赔偿,对其他中毒受伤人员的赔偿却至今没有说法与报道。
对照该《办法》,涉及快递服务损害了用户利益的法律责任条款,只有第四十条“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违反快递服务标准,严重损害用户利益,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找不到可以对应的快递导致消费者死伤的赔偿与承担法律责任的条款。如何让快递企业重视安全?
反思五快递业初级发展阶段的特点与企业的安全意识淡漠、管理混乱
目前我国快递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中国邮政通过与万国邮联合作,从1980、1984年就先后在国内开办了国际、国内邮政快递业务,并于1985年成立了政企合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中国速递(管理)局暨中国速递服务公司;外资快递企业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经批准进入我国物流与国际快递市场,但主要满足在华外资企业的国际物流与国际快递需求。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大规模地使用快递服务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民营快递蓬勃发展了才开始的。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对开放快递服务做出了承诺与规定;2007年改革邮政体制,初步实现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2009年新修订的《邮政法》才赋予遍布城乡、长大成人、已有几十万之众的“黑快递”们(民营快递)以“准生证”;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增长,电子商务兴起,网购大潮带动了快递业的持续发展。但从整体看,快递业仍然带有起点低、发展快、规模大、效益差、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改革相对滞后、市场体制机制不健全、市场秩序不规范、服务较差、诚信不足、发展不平衡等初级阶段的特点。
其中,快递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除了行业监管不力、多数快递企业困难等客观原因外,也必须深刻查找作为市场主体的快递企业自身的主观原因。客观地说,国有快递企业与外资快递企业由于有资金的保障和长期的从业经验,从快件接收、分拣到投递全过程的安全意识、安检设施的投入、培训与企业整体素质、处理问题快件的程序与经验等方面,明显好于多数民营快递企业。而多数以农民起家是民营快递企业,员工又以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工为主,为了争生存,从管理层到一线快递员普遍更重经营、业绩而忽视安全。企业经营较为粗放、部分管理较为混乱,内部纪律松弛,对加盟制企业的管控能力弱,安全意识淡漠、安全知识与安全专业人才匮乏,安全培训滞后,奖惩制度中缺乏快件安全的指标,收件开箱验货制度不落实,事故报告不及时,等等。以这次圆通快递网络山东加盟公司的毒快递案为例,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在卸货时快件已发生化学品泄漏、有员工中毒的情况下,既没有在第一时间上报主管部门和报警,又擅自处理和继续投递受污染的快件,多次贻误了挽救的机会,导致“夺命快递”悲剧的发生。也成为了快递业安全普遍不规范的典型写照。
反思六对于小件危化品类快递的市场需求,应当“给出路”
对毒快递的事后调查表明,先后有多家化工企业、快递企业曾多次违规收寄了小件危化品,所幸在运输和递送过程中没有发生泄漏。今年1月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推出的追踪毒快递事件专题报道中,面对记者的询问,当事化工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表示,目前具有危化品运输专业资质(许可证)的物流企业只承接大批量的危化品运输业务,而不受理诸如化工样品、小件危化产品,因为运输成本不划算。但对于化工企业来说,这些小件发货又是企业生产的一部分。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隐瞒产品情况,以快递的方式来解决。据他推测,全国化工同行们也多是这么解决的。
如果换位思考,我们能否化危为机呢?我认为起码有三点反思。一要看到危中有机。毒快递事例从反面说明了全国化工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小件化工产品快速递送是一个可观的、有待开发的快递物流服务市场。化工产业是重要的工业产业之一,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现代化发展的中后期,化工产业起码还有十年以上的稳产高产期。,今后除了要继续规范大批量的危化品物流业务外,同样需要重视开发小件化工类产品快运的市场通道。二要反思法规、制度的缺陷。治理危化物品的寄递需要堵疏结合。为了快递安全,现有的禁止快递企业寄递危化物品的规定是必要的,但属于“堵”的思路,而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这方面的市场需求,就还需要有“疏”的思路。既然大批量的危化品运输可以是合法的,为什么小件危化品的运输却只能以非法论处?!三要看到快递企业有能力承担危化物品快递业务。如这次事后调查表明,多家快递企业能够将收寄的小件危化品安全送达用户。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小件危化品的运输隐患,就需要“给出路”。
二、毒快递的治理
治理思路一调整快递业的政绩观,切实转变政风
《决定》要求,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要改革政绩考核机制。着力解决“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再结合去年12月中组部印发的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快递业确实需要调整政绩观和转变政风了。
新的快递业政绩观,应当反映新时期政府转型的职能,体现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对未来快递业的发展要求,体现快递业作为新兴服务行业的特点。在控制合理增速的,回归以提高行业的服务质量与效益为中心的发展正道上来。
转变政风。例如,应当建立各级快递监管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具体制度,并列为考核内容。建议各级监管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与较困难的基层快递企业实行联系点的制度,与任期挂钩,一定数年地跟踪调研、指导与帮扶;有助于各级官员立足一线,掌握实情,以点带面,改进作风,推动全局。
与时俱进的快递业新政绩观及其新的监管考核体系,不可能是少数官员闭门造车的产物。应当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意见,集正能量之大成。才能指导未来快递业的科学发展,也才能够经得起实践与历史的检验。
治理思路二以硬指标硬措施完善监管考核体系,严格问责制,治庸治懒;促进快递业发展环境的改善,开创快递监管新局面。
落实新的政绩观,需要有配套性的硬指标、硬措施来改进现有的监管考核体系。例如,可以设想新的考核体系为100分制,各地的市场规模与同比增速的权重,最多不超过30%。而各地监管快递业法规在基层的落实情况、维护快递市场公平竞争的情况、快递企业普遍性的经营环境改善情况、快递服务质量同比评价情况(可以现有的公众满意度、时限准时率和用户申诉率为基础)、快递业的行业效益(平均利润率)提升情况、绿色快递发展情况、快递业安全事故同比的增减情况,各级监管部门对公众反映快递业热点问题的处置与反馈情况,等等的相关内容应当占考核权重的70%以上。还需要针对新政绩观的各项要求,细化监管考核指标,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实行严格的问责制,赏罚分明,以推动落实。
可以预见,新的考核指标将为各级官员的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实行问责制与末位淘汰制,淘汰个别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的不称职公务员,将提高监管队伍的素质,有效治庸治懒,转变政风,改进服务,落实监管职责;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新任务,开创快递监管工作的新局面。
治理思路三制定快递服务的市场指导价,形成行业正常发展的市场机制
快递业要健康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形成保护行业正常发展的市场机制。实践表明,一些企业扭曲的低价竞争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企业靠借贷、寅吃卯粮,或者靠外部输血式的给养也都难以持久。根本出路在于尊重价值规律,让市场的快递服务价格能够反映快递企业的成本与基本利润;让价值规律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来发挥优胜劣汰的功能,促进转型升级。所以,行业的快递服务价格需要以多数企业的实际快递服务成本及一般利润率来计算。由于具体企业的经营成本不同,这项工作应当由主管部门做,即制定快递服务的市场指导价,并对指导价实行有效的市场监督。有了它的保护,大多数快递企业就能依靠自身的守法经营实现自负盈亏,有了利润才能保证企业去统筹各项投资与工作,改善服务,增强发展后劲。指导价还能使企业抵制业内不正当的低价竞争,让多数企业坚定不移地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实现快递业的良性循环。
我国许多行业都有市场指导价,应当在借鉴中创新。例如,政府对农民种粮实行保护收购价;各地调控房地产市场,针对不同区位的商品房,制定不同的地区指导价并动态管理;等。快递服务的市场指导价也应当是一个体系,需要定期公布并动态调整。例如,要考虑不同快递产品成本的差异性(同城件、异地件、国际件),不同地区、城市间社会生产成本的差异性;其价格的浮动,应当以同一地区上一年的物价涨幅为下限;等。逐步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水平和物价变动趋势相适应的快递市场服务价格调节机制。
治理思路四快递业联系群众与转型升级的重点应当是民营快递群体
如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一样,快递业的行情也决定了未来快递业的成败关键要看民营快递群体的状况。为什么?因为这个群体占据了国内快递市场70%以上的份额(并开始拓展国际快递服务),奠定了快递业的政绩、行业业绩、市场竞争力与社会影响力的基础。因为它创造了快递业80%以上的就业岗位,为近百万农民工及城镇下岗人员等找到了较为稳定的工作与收入,其惠及的家庭人口超过数百万,已成为落实国家扩大就业政策和社会稳定的组成部分;还在于它的粗放经营管理,成为了现阶段快递市场上用户投诉、安全及事故的高发区,使得整个行业一损俱损。例如一个毒快递的事件,就让往昔快递业的无数光环都黯然失色一样。
从全行业看,虽然国有快递、外资快递企业也都面临各自的改革、调整与发展任务,但相比之下,民营快递群体的素质、服务质量与水平才是决定中国快递业未来产业地位与市场作为的关键。,抓住、抓紧、抓好对这个群体的扶持、转型、升级,才抓住了快递业发展的重心。这需要为政者理清思路,对症下药,攻坚克难,真正把握行业发展的主动权。
治理思路五以快递安全的硬措施提升行业的安全度,并促进重组
现阶段快递安全漏洞主要有四个环节。一是一线快递员收发快件的验视制度普遍不落实,使好的制度流于形式。二是快件到达企业后机器安检的比例低,尤其在大型民营快递,目前机器安检优先保证航空快件,而对陆运快件的抽查则全由企业决定。三是监管部门对快件验视、安检只是抽查,并无约束性规定;处罚安全事故也较轻,使快递企业与员工均不足以重视安全问题;四是监管不到位,对官员不问责。
应当看到扭转快递业安全形势的紧迫性。一方面,《决定》制定了到2020年前全国深化改革发展的路线图,要求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决定性的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屈指数来,也就剩几年了,弹指一挥间。如果快递业依然乱象丛生,将难以交卷。另一方面,快递业经过十余年跑马圈地式的粗放经营,初步形成了各类企业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变化,也要求快递业必须进入到精耕细作的新时期。多数规模化网络化经营的快递企业已经开始从原来劳动密集型的单一业态向资本、技术、劳动密集型三位一体的转型升级,向综合物流服务商的方向发展。大多数快递企业和社会公众都赞同快递业发展的速度可以慢一点,但服务质量、效益应当更好一点的认识,希望早日实现快递业安全形势的根本性好转。
实现快递业安全运营形势的根本好转,关键仍然在于主管部门的决心与举措。能否以大局观来统一对快递安全的认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准备应对来自体制内的、行业内外的各种风险与挑战,能否出台即管得住官员,也管得住企业的快递安全硬措施,排除万难,坚决落实。
例如,前述的快递安全漏洞四个环节,问题出在企业,根子却在政府。要解决快件验视制度不落实、快件机器安检比例低的问题,一般号召与抽查都没用。前提应当是监管部门有快件验视率、机器安检率限期达标的约束性规定与罚则,才能促使企业动真的,把快件验视率与快递员的收入、奖惩挂钩,把安检率与企业的经营资质考核等挂钩。对于不达标的企业应当限期整顿,严重的必须关、停。要看到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提高快递业的安全门槛,淘汰少数不安全、低素质的企业,既不会影响快递用户的新选择,也不会影响快递员工的合理流动。相反,却能够在提升全行业安全度的,推动快递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重组。另一方面,政府不光要提出“过河”的任务,也要善于帮助解决“桥和船”。即需要发挥政府的优势,多渠道帮助部分企业解决安检设备等的筹资、统一采购、技术维护等工作,以推动硬指标的落实。再如,问责官员,考核安全状况与政绩挂钩,就要将官员与快递企业的安危形成命运共同体,使监管快递安全真正变成带电的高压线,出了事故,官员既要担责又要向公众道歉;将促使官员重在预防,想方设法消除事故的隐患。坚持数年,快递业的安全形势必将大有改观。
治理思路六修改法规,补充快递安全的罚则与赔偿,提高安全惩处成本。
市场环境下,以法制解决快递安全问题同样需要发挥市场导向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法规的修改、补充,明确相关赔偿额,提高快递安全违规的惩处成本。只有让行业的官员、企业家和一线快递员工们都知道,谁触及了快递安全的高压线,都要付出高额的成本官员可能免职,企业可能关门,员工可能失业,各方面才会真正重视快递安全,形成齐抓共管,警钟长鸣,收到实效。
治理思路七制定适应危化物品快递的规范性法规(管理办法)
有关部门应当通过调研,加快制定相关法规(管理办法),解决它的合法递送通道。否则,市场的客观需求会使快递业“堵”不胜堵,总是被动。有了新法规,还要规范执行者。对于要申请快递危化品专业资质(许可证)的快递企业,如同审批专门运输危化品的物流企业一样,需要具备相关的条件与投入,运费也应当高于普遍快件。通过优质优价的服务可以满足特定的市场需求。堵疏结合,才能治本,化危为机,实现多方的共赢。
治理思路八公布整改措施,加大社会、舆论对快递业的监督
去年11月末发生的毒快递案,同年12月经山东邮政管理局通报后,立即引起了物流业、媒体与公众的广泛关注。网络迅速传播,该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境外媒体也有报道和评论。社会公众的强烈反映与舆论压力,促进了地方和有关部门迅速行动。之后,才有了快递企业普遍开始注意快件安全,一线快递员收寄验视的也增多了。其实近年来,许多行业都是在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倒逼机制下促进了问题的解决与行业的发展。
随着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将不断推进,网络日益普及,公众的参政议政也将常态化。各行各业都将置于公众与社会的监督之下。我们需要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生存方式。也希望主管部门及时公布对毒快递及业内乱象的整改措施,欢迎社会、舆论对快递业的监督,推动快递业的健康发展。
来源现代物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