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频陷裁员风波 快递业将迎来**产能过剩期
消息曝出后顺丰公共事务部陈欢出面表示“顺丰没有裁员,是公司基于业务考核评估后的末尾淘汰,不涉及一线员工,主要是希望在公司快速发展中,提醒员工加强自我,跟上企业变革的思想,跟上步伐。”
虽然在“裁员”问题上双方言辞有出入,但外界对顺丰的回复似乎并不太买账。有顺丰一线女员工爆料“顺丰怎么可能裁员,他是你自动辞职”,而且从陈欢的回复中可以看出顺丰确实在精简人员。顺丰似乎一直避讳“裁员”一词。
2014年顺丰内部推行的“伙伴计划”就被员工质疑是变相裁员。“伙伴计划”就是由顺丰划分区域,然后由内部员工竞标承包片区,员工中标之后与公司办理离职成为加盟伙伴,跟随者也需与公司办理离职。在承包片区中标团队只需沿用顺丰的各项速运标准和奖惩制度,但需自负盈亏,员工的工资、破损件赔付、物料购置之类的都由中标者负责。在“伙伴计划”中顺丰对每个承包点有三个月的试运营期,如果不合格顺丰可以直接“扫地出门”。,虽然参与“伙伴计划”的员工可以再回到顺丰重新办理入职,但之前的工龄清零,且只能签劳务派遣合同。
,2015年3月,顺丰优选公司内部员工曝“顺丰优选将与嘿客合并,业务架构将进行调整,顺丰优选或将裁员”。同年5月,线上平台顺丰优选与线下门店嘿客整合成立商业BG。近期据有些媒体了解顺丰斥资10亿试错的嘿客部门裁员较严重,整个团队都有动荡。同年9月王卫出任顺丰商业CEO,近期被曝出王卫认为顺丰优选选品没有聚焦高端,顺丰优选或将缩减品类并且会进行裁员。
顺丰相关业务的整合、组织架构的变革,必然带来内部人员的重组、选择。2015年5月,顺丰重新划分业务板块建立起的五大业务事业群浮出水面,分别为速运事业群、商业事业群(嘿客、优选)、供应链事业群(普运、冷运)、仓配物流事业群(电商、海淘)、金融服务事业群(顺手付)。业务整合应该是2015年顺丰供应链BG、商业BG、仓配BG和国际事业部裁员的原因之一。
拓展太快资金链紧张?
顺丰在2015年年底的“裁员风波”,有业内人士分析可能是因为顺丰版图扩张太快导致资金链紧张问题。
在2013年8月,一向声称不缺钱的顺丰接受了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三家国资机构约24.5%的入股,投资额约为50亿~100亿元,用于业务扩张。
“不差钱”的顺丰融资后花起钱来更是大手笔。2014年顺丰豪掷10亿元在全国范围内铺设近3000家嘿客门店,由于客流量和下单量均不多,且房租、人员等固定成本居高不下,盈利模式不明的嘿客在持续亏损中。虽然顺丰一直不愿承认嘿客的失败,但其官网域名“sfheike.”现已无法访问,近期一部分嘿客店也接到关店通知,一部分嘿客店升级为“顺丰家”,整合顺丰优选+顺丰家+顺丰金融+顺丰快递+便民服务为一体,布局O2O社区大平台,但顺丰家的盈利能力也尚未得到验证。
2013年以来顺丰一直在不断跨界试水,丰富其新业务版图,除了发展O2O业务,还涉足电商、金融、手机维修等多个领域。2014年顺丰成立顺丰海淘,正式涉水跨境进口电商;2015年联合日本零售商,开设针对中国客户的日货电商网站;2015年顺丰成立金融服务BG,打造金融服务平台顺银金融;2015年顺丰试水手机维修市场,推出“顺维修”业务,提供“仓储+配送+售后”为一体的一站式手机售后服务解决方案……
2015年5月,嘿客与顺丰优选合并成为商业BG,由顺丰集团副总裁、顺丰优选任CEO李东起负责。同年9月,李东起离开商业BG回总部担任CMO,王卫亲自出任顺丰商业CEO。业内解读李东起离开的主要原因是对顺丰商业的商业模式持悲观态度。在金融服务BG有顺银内部员工在“裁员风波”下表示,顺银在业务模式上还处于摸索阶段,“公司2016年打算转型To B模式”。
除此,顺丰熟悉的速运业务也在“添砖加瓦”。2015年6月,为了对抗阿里的菜鸟网络,顺丰联合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共同投资5亿元人民币创建深圳丰巢科技,在全国范围布局“丰巢”智能快递柜平台,其中顺丰持股35%。2015年顺丰再添一架自有全货机,截至目前为顺丰服务的全货机达43架,其中23架为顺丰自有。2015年顺丰表示将在武汉周边自建机场,打造货运专业枢纽,目前已经邀请国内机场建设专家帮助选址。
一方面是电商、金融等新兴业务和传统速运业务的发展需要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是新型业务大多盈利模式不明晰,从此次裁员波及的范围来看,有业内人士认为是顺丰资金链出现问题所致。
但记者采访的数名业内人士并不赞同顺丰资金出现问题。 徐勇告诉记者“顺丰现在每天都在招人,也在辞退人,这次的‘裁员风波’不过是把员工离职事件放大了,是对顺丰负面新闻的炒作。”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如果顺丰资金出现问题,那么像嘿客这类在目前看不到未来的业务应该首当其冲被砍掉,但现状却并不是这样。大环境不乐观应该是此次顺丰“裁员风波”的原因之一。
链接顺丰之后 德邦开启末位淘汰 物流业变相裁员
与之前大肆招兵买马不同,快递业开始“精兵简政”。继顺丰速运此前传出“末位淘汰”后,北京商报记者从零担物流巨头德邦物流方面获悉,公司将针对管理层展开末尾淘汰制。在业务量增速大幅放缓的情况下,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物流快递业量变到质变的转型落到了人员身上。
“今天只说一个,就是年底淘汰的事儿”,德邦总裁崔维星在公司召开的全国管理层级会议上直接了当地表明了德邦将要开展末尾淘汰。根据德邦方面介绍,德邦将对管理层按照业绩进行排名,排名后10%的人员将会进入淘汰环节。德邦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这其实也是德邦对进取者的一次激励计划,借此激发管理团队的进取动力”。崔维星在讲话中表示,企业大了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大企业病,“坚定不移地开展末位淘汰是成为公司必走的一条路”。崔维星坦言,这对进取者其实是一个好事情。
不过,“精兵简政”反映了行业遇冷。快递专家赵小敏表示,背后是企业的巨大经营压力,上市失败的德邦需要给投资机构一个交待。德邦物流素有物流业“顺丰”之称,去年7月拟在上交所上市,但由于证监会实行“IPO暂缓”而被搁浅。赵小敏认为,这反映了整体行业巨大的业务量压力,“此前都是开拓新市场提高业务量,如今变成了行业内竞争,企业要从对手嘴里抢食”。国家邮政局日前召开2016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会议预计,今年我国快递业业务量将完成275亿件,同比增长34%,远低于2015年的48%,终结了连续四年超50%增长的纪录。
快递物流企业“防守”只是开始。赵小敏认为,在此前大举扩张下,快递业将迎来十年来产能过剩期。不同于德邦的“精兵简政”,一些加盟制快递企业未来甚至将大量出现加盟网点老板跑路现象。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