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重磅!央行降息放大招:LPR来了!以后贷款
昨天(8月16日)国常会提出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在原有1年期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品种,由各报价银行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方式报价。
今天,央行的动作随即跟上!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
央行强调,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1、报价频率由原来的每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央行称,这样可以提高报价行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提升LPR的报价质量。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30分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公众可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央行网站查询。
2、报价方式原有的LPR多参考贷款基准利率进行报价,现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MLF)加点形成,所参考的MLF期限以1年期为主,这相当于今后LPR直接与政策利率挂钩。
3、期限品种在原有的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
4、报价行数量在原有的10家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各2家,扩大到18家。
5、新LPR在贷款定价中的应用自即日起,各银行应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作为定价基准,银行的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参照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1年期以内、1年至5年期贷款利率由银行自主选择参考的期限品种定价。存量贷款的利率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
6、新LPR应用情况纳入MPA考核各银行不得通过协同行为以任何形式设定贷款利率定价的隐性下限,企业可以举报银行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的行为。央行将把银行的LPR应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督促各银行运用LPR定价。
我国原有的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于2013年10月正式运行。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为贷款基础利率的指定发布人。每个交易日根据各报价行的报价,剔除最高、最低各1家报价,对其余报价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后,得出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平均利率,并于11:30对外发布。
截至2019年8月16日,1年期LPR已稳定在4.31%的位置上长达16个月之久。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央行最新口径,LPR已经悄然更名。
目前LPR的官方中文名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银行发放贷款时大多仍参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特别是个别银行通过协同行为以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倍数(如0.9倍)设定隐性下限,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是市场利率下行明显但实体经济感受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
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完善LPR形成机制,与降低实际利率之间是啥关系?
一是前期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幅度较大,LPR形成机制完善后,将对市场利率的下降予以更多反映。
二是新的LPR市场化程度更高,银行难以再协同设定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打破隐性下限可促使贷款利率下行。监管部门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对银行进行监督,企业可以举报银行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的行为。
三是明确要求各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为确保平稳过渡,存量贷款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
四是中国人民银行将把银行的LPR应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督促各银行运用LPR定价。
一是促进信贷利率和费用公开透明。严格规范金融机构收费,督促中介机构减费让利。
二是强化正向激励和考核,加强对有订单、有信用企业的信贷支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三是加强多部门沟通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多措并举推动降低企业融资相关环节和其他渠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