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下乡”风风火火,如何才能立得住、活得好

快递知识 2021-03-28 13:43www.guomeikuaidi.com快递查询单号

风风火火的“快递下乡”工程,让快递服务网络迅速在广袤农村大地铺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村地区累计收投快件120亿件,支撑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超7000亿元。目前乡镇地区快递网点覆盖率已经超过95%,快递服务网络成为打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的重要支撑力量。

随着快递服务网络向纵深拓展,“快递下乡”中一些潜在的矛盾也开始显现,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解决了快递网络“下得去”之后,如何实现“立得住”和“活得好”?

01

“想得久,活得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乡镇快递网点要想“活得好”,至少还得勇闯“三关”。

第一关是“成本”与“效益”关。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邮政体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和社会组织系统。邮政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基础作用。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快递服务作为邮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基础作用”的,仍具有鲜明的市场特性。快递服务属于充分竞争的市场行为。

这也意味着,作为市场主体的快递企业在面对农村市场时,“经济效益”仍是驱动“快递下乡”最主要的“动力源”。,我们经常看到在快递需求强劲,特别是在优质农特产品上行需求旺盛的地区,快递企业“扎堆”。这是市场的力量。

而在一些地处偏远、居住分散,有一定快递需求但体量并不是那么大的乡村,快递企业“下乡”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村口的小卖店成为快递代理点。这是我们在农村地区最常见到的快递服务模式。

无论是“扎堆下乡”,还是委托小卖店代收代派,始终都无法绕过“成本”与“效益”的综合考量。通常情况下,快递网点的收入来自两个方面——派费和揽件收入。偏远地区出件少,派费成为网点的唯一收入来源。如果派费收入低于网点的运营成本、入不敷出,乡镇快递网络的稳定性将面临挑战。

今年7月,记者到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太极村采访。在全国的快递服务网络中,丽江属于相对偏远的“末端”,永胜县距离丽江市120公里车程,而太极村距离永胜县城又有115公里车程。

张洪基经营着村里唯一一个快递服务点,他代理了主要快递品牌在村里的业务,并辐射周边3个村。每天他需要驱车六七十公里,到就近的期纳镇取件。为此,他专门雇了一位司机。

记者为他算了一笔账每天往返150公里,每天油费接近100元,每月油费3000元;门店租金一年5000元,加上水电,折合每月500元;雇佣一个司机,每月2500元——仅此3项,每月的固定成本开支是6000元。

在派费收入方面,各家品牌的派费略有差异,经过从市到县、从县到镇的层层递减后,最终给到张洪基手中是平均每件0.8元。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别的收入来源,至少每天保证250件的派件量,才能维持这个村级站点的正常运营。

像太极村这样偏远的农村地区,单个品牌一天的派件量想要达到250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张洪基代理了几乎所有品牌的快递业务,太极村加上其辐射的周边2个村,一天的派件量也就不过300件左右。

好在太极村是当地沃柑、石榴种植区,还有零散的季节性水果寄递需求,再加上捎带一部分物流企业的业务,网点才保持了每月三四千元的盈利。

而实际上,类似太极村这样偏远,但又不具备农特产品优势的乡村,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还有相当数量。这些地区的快递网点,如何跨过“成本”与“效益”的第一关,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来破解难题。

第二关是“短期需求”与“长远规划”关。

“快递下乡” 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的价值,送“工业品下乡”只是其中一方面。地方政府更看重的是快递业在推动当地特色产品“进城”中所发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底,快递服务现代农业已经打造了20个年快递业务量超过千万件的“快递+”金牌农业项目。除广西百香果、柳州螺蛳粉等个别项目贯穿全年外,这些金牌农业项目大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这也意味着他们对快递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地具有阶段性特点。

当农特产品集中上市时,短期内激增的寄递需求,对产地揽收端快递网点的服务能力,特别是揽收能力、处理能力、转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快递企业在应对短期内爆发式增长的寄递服务需求,已经形成了“加人”“加车”“扩充场地”“更新设备”等屡试不爽的经验。但农特产品集中上市形成的寄递高峰又与每年“双11”业务旺季的高峰不同,“今年的高峰是明年的常态”这一规律并不适用。

单一农特产品的寄递高峰,在短则十天半月,长或三四个月,除非当地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多元的规模种植,为应对农特产品集中上市而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接续使用外,多数基础设施在寄递高峰之后,都不免遭遇被闲置的尴尬境地。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设施的投入,绝非一个乡镇快递网点或县、市级网点可以轻易负担得起的。

从长远看,农村市场前景广阔,是任何一家企业都会舍弃的香饽饽。问题在于,在打开农村市场这个渐进的过程中,如何平衡“短期需求”与“长远规划”的关系。

深处末端的乡镇网点经营者十分清楚农村市场未来的价值,但在现实的成本压力面前,他们不得不更多地考虑眼前的“短期收益”。农村市场的开拓,需要企业总部,至少是区域总部层面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已经有企业开始行动了。今年8月,百世集团总部与丽江市永胜县人民政府签署“百万助农”战略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百世集团将提供百万元的资金补贴,为永胜软籽石榴量身打造“百万助农”寄递方案。

其中,在乡村快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百世与当地软籽石榴合作社共同打造的专业鲜果集散服务中心是滇西最大的石榴专业服务中心,最高可储藏500吨鲜果。

该服务中心还建设有预冷、贮藏保鲜、分级包装功能的仓库,并引入了全自动的洗果、选果设备,可以为果农提供专业的选果、分拣、预冷和包装指导。据记者了解,该服务中心在石榴销售季结束后,还可为当地沃柑、核桃等其他农特产品外销持续发挥作用。

第三关是“过度包装”与“绿色环保”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岳村的重要指示,既肯定了“快递下乡”的成效,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快递“过度包装”与“绿色环保”的矛盾。

实际上,“过度包装”现象并非快递领域所独有,只不过快递的“无处不在”更容易引起社会关注。与其他领域的过度包装是为了显得更加精致、更加高大上不同,快递的过度包装更多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对包装的加固,尽可能减少内件在运输过程中的损毁。

与工业品快件不同,农产品快件显得更加“娇气”,运输过程中稍有磕碰,便会加速农产品的腐坏。为此,农户和快递企业多采用增加填充物减震的方式进行包装优化。这些填充物以塑料泡沫板、珍珠棉为主,在消费者端不易回收,处理不当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当前,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快递企业、电商平台和农户,都已经意识到快递过度包装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2018年12月,全国政协以“推进快递行业绿色发展”为主题召开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今年,国家邮政局提出实施“9571”工程——到2019年底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5%;50%以上的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70%;在1万个邮政快递营业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

从实施情况来看,截至今年9月底,“9”和“1”已经提前完成,“5”和“7”的指标也有望在年底最终实现。但记者注意到,“9571”是针对电商件的整体情况提出的快递业绿色发展阶段性目标,而对农产品电商件填充物尚未提出明确的要求。

据了解,有部分企业已经在研发绿色环保的填充物来取代塑料泡沫板和珍珠棉,但由于农特产品本身价值不高,若采用新型绿色环保填充物,必然拉高其成本价格。现阶段,农户和消费者对其接受度还不高,尚未得到有效推广运用。

显然,解决快递“过度包装”与“绿色环保”之间的矛盾,并非朝夕之功可以实现,还需要相关各方一起努力。

02

“小网点,大格局”

乡镇网点要想落地生根,“开源节流”是永恒的课题。

做企业,就是为了赚钱。做乡镇快递网点,亦是如此。让快递网点有钱赚,快递网络的稳定性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具体到乡镇快递网点,只有让他们“活下去”,才有可能在未来无比广阔的农村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

《快递》杂志在此前的报道中已经多次介绍各地“快递下乡”中通过抱团合作、交快合作等方式降低成本的典型案例。如江西鹰潭余江区通过整合末端共同配送来分担运营成本,整合后的末端网点盈利能力明显增强;新余市分宜县快递企业整合后,利用当地“村村通公交车”的有利条件,与公交公司进行合作,通过公交带货的方式降低从县到乡镇快件接驳的运输成本,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节流”固然有效,但钱是“赚回来”的,不是“省出来”。乡镇快递网点的活力,还在于“开源”。在短期内无法生产更多快件的情况下,适当借助企业总部或地方的政策支持,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开源”之道。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四川某县级市第三方平台通过争取地方政策支持,在该市19个乡镇、184个村设立了203个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站点,实现了“县—乡(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全覆盖。

村民们在网上购物时,只需要填写该平台在市里电子商务园区的地址,并注明其所在乡镇电商物流服务站的内部编码即可。快件到达该市后,快递企业按名址将快件送到市内的电子商务园区,从县到村的物流配送则有第三方平台负责完成。上行农业产品快件,第三方平台在村里揽收后,再拉到市内交给合作的快递企业进入快递大网当中。

这一运作模式和农村淘宝颇为相似。记者经进一步了解发现,在这一模式下,第三方平台与快递企业的合作相对松散。

在乡镇,各快递企业得加盟商(代理点)和第三方平台的电商物流服务站点并存,彼此之间还存在竞争关系,电商物流服务站点在上行快件的揽收上并不具备优势。据了解,目前该电商物流服务站点的运营主要依靠地方政策的扶持,一旦扶持力度降低,其发展的持续性或将面临挑战。

当快递企业按照名址将快件送达电商园区时,从法律意义上快件的投递已经完成。农村电商物流服务站点与快递加盟商(代理点)并存,在某种程度上属于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如果快递企业能够争取该项地方政策的支持,或者快递企业与第三方平台在达成更紧密的合租、融合,无疑将更有利于乡村快递的发展。

,这将打破既有利益的藩篱,考验着相关各方的勇气和智慧。

乡镇网点要想落地生根,企业总部当有“大格局”。

乡镇快递要发展,绝不单单是乡镇快递网点经营者的事。乡镇快递网点是快递网络的末梢神经,也是快递品牌直面农村客户的第一扇窗口。当乡镇快递网点在发展中遭遇瓶颈时,企业总部有责任、也有义务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扶。

据记者了解,各企业总部也针对农村快递市场,制定了相应的策略。如百世集团在2018年就开始试点“农品优行”计划,利用其网络覆盖、运输、仓储及末端服务方面的优势,为各地新农人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和智慧供应链解决方案,解决偏远地区农特产品上行的难题。

截至目前,百世集团已经为全国10余个地区的20多款农产品提供售卖和运输便利,累计销售农产品超过500万斤,为贫困地区脱贫摘帽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模式。

在更早之前,主要寄递企业利用其触达农村的优势,自建电商平台,通过“原产地直供”的方式打造连通乡村和城市的新链路。如邮政EMS的“极速鲜”、顺丰速运的“顺丰优选”和“顺丰大当家”、中通快递的“中通优选”、圆通速递的“e城e品”、申通快递的“申鲜生活”、韵达速递的“有递爱”等。

记者注意到,这些寄递企业自建电商平台目前基本上都定位于“小而精”的生鲜、农特产品等垂直品类,锁定地方特产、地方果蔬和“新奇特”产品等类目。

在运营模式上,企业总部鼓励乡村快递网点发挥“信息源”的作用,去发现各地的特色产品,再由总部的层面进一步挖掘和包装。在这种模式下,快递企业已不再单纯提供寄递服务,还扮演者供应商、经销商,甚至分销商的角色。

不过,记者也发现,企业总部积极介入的这些项目和地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里农产品资源丰富、产品上行寄递需求旺盛。

而对于前述更多的地处偏远、寄递需求不是那么明显的乡村,总部的关注度还有所欠缺。不少偏远地区乡镇网点的加盟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总部能够从平衡全网的角度考虑,因地制宜、分地施策,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植或直接进行资金补贴。

总部介入支持固然是好事,但在实际操作中尤其需要注意总部利益与地方加盟商利益的平衡问题。有加盟商向记者反映,总部市场部介入后,可以用更优惠的政策吸引客户,以至于部分原来加盟商的客户变成为了市场部的客户,出现“市场部抢走加盟商客户”的情况,导致加盟商与总部产生矛盾。

有业内人士表示,面对乡镇快递市场的特殊性,快递企业总部应该有“大格局”,最佳的方式是扶持加盟商成长,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而不是亲自上阵去抢占市场。唯有处于末端的乡镇网点都成长了,品牌的整体竞争能力才能得到持续提升。

乡镇网点要想落地生根,要让市场体现“快递下乡”的价值。

今年9月17日,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在国务院新闻办记者会上透露,截至目前,建制村直接通邮基本完成,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超过95%。下一步,要利用3年时间,促进快递进村,尽快下沉到行政村,打通农村“一公里”。

毫无疑问,作为“快递下乡”的升级版,“进村”工程的深入推进,将让更多的农村群众共享快递业发展的红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快递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快递服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民生中发挥的“普遍性”“基础性”作用也愈加明显。

不过,快递服务作为一项市场竞争性业务,不能像邮政一样作为普遍服务得到更多国家政策的扶持,“进村”的热情和积极性尚未得到完全激发。,政府部门有必要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除此之外,“进村”不能单纯依靠企业的主动和自觉,还需要通过必要的市场手段进行调节。从“下乡”到“进村”,快递服务的提供者需要付出的成本是不一样的,但现阶段的快递定价体系,特别是“全国包邮”和“通票制”,还并未考虑到这种差异性的存在。

当快递服务网络触达到村,快递前端在进行揽收时,就应当重新对送往乡镇、特别是偏远农村的快递成本进行核算,按照“成本与价格向匹配”的原则,重新制定价格标准。

只有让“进村”的价值得到市场价格的正向回应,“进村”才能得到最基的资金保障。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总部有必要对其服务能力、服务范围、服务深度重新进行考量、测算,核定成本,按照不同的服务标准制定符合市场规定,兼顾各方利益的服务价格,用市场的手段推动“下乡”“进村”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唯有此,乡镇快递网点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健康成长。

Copyright © 2016-2025 www.guomeikuaidi.com 寄快递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