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业务量同比增长四成,快递人如何迈入下
今日,国家邮政局公布“端午假期全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超四成”消息,消息称邮政快递全行业共揽收快递包裹6.07亿件,同比增长45.38%,投递快递包裹6.51亿件,同比增长47.68%。
这并非今年疫情后快递业务量第一次远超同期值。上月的电商五五大促与本月的六一大促,也同样打得各个快递公司措手不及——双壹在走访某品牌转运中心时听到这样的感慨“往年5月初6月初的业务量,中心操作起来就跟玩一样,没想到今年五五大促和六一会有这么大的量,真的有点措手不及。”五五大促与六一大促尚且如此,更不必提今年号称史上优惠力度最大的618了。
这种现象反映了什么信息?快递公司又将应作何准备,平稳迈入下半年?
1、电商大促常态化,下半年快递业务量将稳定在高位
从五五大促、六一大促与端午节业务量同比增长超四成的情况来看,今年电商行业的增速已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往年进入我们视野的电商大促日无非是618与双十一,即便遇上五一或端午这类节日,电商大促的力度与消费者购买的热度,也尚在各快递品牌收派件的能力范围内。而到了今年,“奇袭”快递行业的五五大促与六一大促已让一些网点与转运中心在缺乏预先准备的情况下爆了仓,加上“端午”这一往年并不显眼的电商促销日也达到40%以上的同比增速。
我们可以合理推测下半年,电商的大促行为将实现常态化,七七、八八、九九大促,加上往年不甚显眼的传统佳节,将成为下半年双十一之外,考验网点与中心收派能力的关卡;日日有折扣,月月有促销,整个2020下半年,借助于一浪接一浪的电商大促,快递行业的业务量势必将持续稳定在高位,这对于收派能力弱,吞吐能力差的网点和转运中心而言将是不小的挑战。,快递网点老板与转运中心人员应提前在可能成为大促日的时间节点到来前做好准备,通过招临时工、中心与网点提前协调进出港时间、提早投资或升级设备等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大促;电商客户也应提前多日通知网点自己的发货量,让网点有所准备。
2、农产品直播成趋势,部分地区或将迎来快递产品结构变化
此次端午节业务量剧增的另一因素在于农产品在端午佳节期间通过直播的方式得到大卖。国家邮政局消息称“今年端午期间,这一传统节日走上“云端”,各地采用线上带游带货、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丰富端午文旅和农产品销售市场,通过网络现场直播、发放电子消费券等方式,提振消费信心。”
其实,“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这是自2014年以来,快递连续第7年被写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且今年“快递进村”成为国策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借助这两年刚刚兴起的电商直播热潮,农产品上行有了更多、更快、受众更广的通道。基于此,此次端午节成为了农产品电商借直播力量大力促销的契机;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在今后的大促时期,尤其是传统节日,农产品借助电商直播销售的力度将越来越强。在过去,农产品生产大省未必会借助电商与直播来带货,而是以线下交易的方式买卖农产品。今后,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将通过“电商直播+快递”的方式来到消费者手中。对于下游的快递行业来说,这很可能意味着部分地域产品结构的变化。尤其对于身处农产品产地的网点和中心而言,更需要提前做好发大量农产品的准备。很多农产品具有保质期短、不方便集包、易因挤压破损等情况,这样一来,农产品上行的趋势将对网点和中心的吞吐量、时效、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高要求。网点与中心需要提前准备,加以应对。
3、迈入下半年,先过好七八两月
诚然,对快递行业来说,下半年的旺季要从9月才开始,但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倘若没有足够的业务量作为支撑,各家快递品牌往往更会放价抢量,来争夺市场上为数不多的票件——这反而导致了更残酷的价格战。
由于今年业务量增速超出多方预期,接下来的七八两月未必会与往年一样,还是行业淡季。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七七大促,八八大促又刷新去年同期记录,业务量保持在高位,网点与中心依旧受到考验。,介于七八两月的高温,网点与转运中心的操作工将在严酷的环境中工作,这会影响到操作工的操作效率与安全,也会增加网点与中心的用人成本。
倘若业务量多少与价格战激烈程度真的呈现负相关关系,那么我们该庆幸七八两月的价格战应该会放缓。至少,双壹认为目前快递行业价格下跌过猛,价格战理应放缓节奏,而今年七八两月更加乐观的业务量应该成为各品牌快递公司止戈休整的时机。今年上半年的价格战已经吞噬了各快递公司总部不少利润,,增量不增收的现实也让基层网点丧失信心,不稳定性加剧,其生存情况令人担忧。这应当引起总部与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在此,双壹呼吁各快递品牌应在7、8月份守住价格底线,在收件成本之上通过服务质量理性竞争。,由于7、8月的恶劣天气,我们更应该尊重快递行业基层业务员,对其少一点抱怨、多一些关心,这才能促进整个行业良性发展。
2020上半年倏忽而过,疫情阴影尚未褪去,下半年已拉开序幕。面对今年急剧增长的业务量,快递人应做好准备,以开放的心态与灵活的思路,迎接下半年的挑战。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作者双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