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与沿黄流域城市构建物流运输大动脉
青岛与沿黄流域城市构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和上合组织国家的物流运输大动脉
打造便捷“出海口”,谱写“新丝路”故事
九曲黄河从山东入海。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青岛全面融入国家战略,着力打造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国际互联互通大通道,把开放的风吹向黄河流域。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黄河流域各省区主动融入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提高开放水平,赢得新的发展机遇。青岛处在中国经济南北东西大循环的“双节点”上,对促进各类市场资源要素加速流动、循环、联通有着独特的枢纽作用。
从地理意义上说,青岛并不是沿黄流域城市。但从区位上看,青岛向东是日韩,向西是黄河流域九省区、中亚、西亚、欧洲,向北是京津冀、东三省,向南是长三角、大上海,可以说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战略“十字”中心位置。从交通资源禀赋上看,青岛港是北方地区最大的港口,整合了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四大港口集团的山东省港口集团落地青岛。正在建设的4F级胶东国际机场未来将是面向日韩地区的门户机场、东北亚枢纽机场。这些资源禀赋,让青岛在黄河流域和中国北方城市中的竞争优势凸显,成为沿黄九省(区)的经济出海口和黄河流域最重要的出海大通道,发挥着黄河流域开放门户的作用。
厘清城市定位,青岛将完善“海陆空”立体大通道作为融入国家战略的支撑,沿着运输通道打造产业走廊,不断畅通沿黄流域大通道的互联互通和服务水平。
把“出海口”搬到沿黄内陆城市“家门口”
在“大循环”“双循环”的新格局下,由海向陆、瞄向广阔的内陆腹地,已成为当下港口布局的重要动向。内陆港成为沿海港口对接内陆市场需求并传导政策和服务的平台,成为港口功能前移的重要手段。
一直以来,青岛都是沿黄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发展红利。作为沿海地区5个“四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全国首批23个国家物流枢纽之一,青岛已初步形成以海港、空港、陆路三大物流系统为支撑的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一带一路”多式联运物流枢纽,176条集装箱航线、54条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和19个内陆港实现了航运物流网与陆域物流网的有效衔接,呈现出功能集聚发展、设施集约布局的良好态势。其中,国际班列有6条,国内班列通达西安、郑州、洛阳、成都、库尔勒、宁夏等地,基本形成覆盖山东、辐射沿黄、直达中亚东盟的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今年上半年,青岛集装箱海铁联运量8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0.5%。
辐射沿黄的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为青岛与沿黄城市间深化合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青岛与西安合力谱写的“新丝路”故事就为此提供了生动的注脚。
西安与青岛港,一个是古丝绸之路起点,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世景象曾惊艳历史;一个是古海上东方丝绸之路的起航港,开埠贸易、港通天下历史久远。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山东港口青岛港就成为最早在西安开通班列的港口。1998年,随着西安—青岛集装箱海铁联运直达快运班列开通,陕西“货流”有了自己的“出海口”。如今,通过班列,西安货物只需42小时就能到达青岛港,并通过海路运往世界各地。数据显示,如今,陕西67%的出口集装箱都从青岛港出海。
兰州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直达欧洲、中亚、南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额也大幅增长,兰州由内陆腹地一跃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门户,昔日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正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去年11月,随着兰州—青岛海铁联运班列开通,山东省港口集团在甘肃设立内陆港,打通了甘肃向东出海、山东向西出境的高效便捷贸易通道。山东港口陆海国际物流集团总经理李武成举例说,木材从俄罗斯海运到青岛,再通过班列运到兰州,相比此前的常用线路,一个集装箱能省4000元。
东西互济、陆海联动——受益于国际互联互通的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青岛把“出海口”搬到了沿黄内陆城市“家门口”。
目前,山东港口青岛港已在西安、郑州、兰州、临汾等黄河流域城市设立内陆港。按照青岛市与银川市今年8月签订的口岸合作协议,发挥“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作用,银川市将支持山东港口青岛港在银川市设立内陆港,青岛市将借助强大的物流通道和毗邻日本、韩国的区位优势,加大班列开行密度,为银川市打造高效、便捷的东行出海口。
未来,还将有更多班列和内陆港开通。在8月8日举行的2020·青岛·陆海联动研讨会上,青岛携手沿黄九省(区)省会(首府)城市与胶东经济圈五市共同签署东西互济陆海联动合作倡议,相约共建海港和内陆港联动合作体系,共筑东西开放国际物流大通道、推进重大开放平台共建共享,推动沿黄九省(区)城市共享开放发展红利。
乘着这一开放发展的大势,青岛市将发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作用和沿黄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优势,强化“前港后站、港站一体”运行模式,延伸港口辐射范围,支持山东省港口集团在沿黄省(区)继续优先布局发展内陆港无水港,推进与沿黄流域城市海铁联运深度合作,拓展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线路,逐步完善在郑州、西安、西宁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布局,提升郑州、西安等沿黄流域内陆港服务功能,协同内陆腹地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新高地。,完善国际班列网络,提升航运服务水平,与沿黄流域城市构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和上合组织国家的物流运输大动脉。
高铁补齐短板,航空加密网络
海上,海铁联运大通道向内陆深度延伸;陆域,高铁短板在加速补足;空中,航线网络持续扩容……日益丰满的立体交通大通道“羽翼”,将青岛与沿黄流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沿黄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鲁南高铁、郑济高铁正在加紧建设,鲁南高铁曲阜至菏泽段、菏泽至兰考段有望2021年底前建成通车,郑济高铁预计2023年建成通车;雄商高铁年内有望开工建设……这些重大基础设施的建成,不仅将为山东沿黄地区注入更强劲发展动力,也进一步拉近了青岛与沿黄流域的时空距离。比如,郑济高铁建成后将通过联络线与济青高铁相连,青岛到郑州无需绕行徐州,可经济青高铁至郑济高铁直达郑州,时间只需3.5小时左右。郑济高铁还将与郑西高铁、郑渝高铁、西兰高铁、兰新高铁等铁路连接,打通青岛通往中原、西北、西南等地的快速铁路通道。鲁南高铁曲阜至菏泽段、菏泽至兰考段建成后,将与京沪高铁、青连铁路、郑徐客专以及规划的京九客专、京沪二通道5条国家干线铁路实现互联互通。青岛可经青连铁路、鲁南高铁直达鲁南、鲁西南和中原地区,并通过鲁南高铁进入国家干线路网。
航空运输是一座城市与外界联系的便捷空中桥梁,航线网络巨大的空间辐射能力将带来巨大人流、物流、信息流、商流,在区域范围内形成流量经济。
眼下,胶东国际机场正处于建设攻坚和转场筹备的关键期,青岛流亭机场的航线网络已有200余条。从空中航线来看,青岛与沿黄九省(区)之间的航线通达水平较高,航班密度较大。以青岛至九省(区)省会(首府)城市为例目前,青岛每周至西安、成都的航班量分别达到61班和54班,形成了快线化运营态势。青岛至西宁、兰州、银川、郑州、呼和浩特的航班每周达到30余班,青岛至太原的航班每周20班。未来,青岛市将以胶东国际机场转场为契机,加大航权、时刻资源配置,持续拓展航空网络辐射能力。青岛机场市场营销部部长张源源介绍,青岛机场将继续新增或加密与沿黄流域重点城市的航线航班,规划布局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班,为沿黄“一带一路”建设提速扩容;依托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拓展“空空+空地”货物集疏模式,加快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物流,提升开放政策辐射带动能力。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随着“海陆空”立体大通道网络铺展开来,可以预见,青岛与沿黄城市的开放协作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作者中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