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下的冷链物流

快递知识 2021-03-28 13:13www.guomeikuaidi.com快递查询单号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冷链物流渠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持续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人物并防”,切实防止新冠病毒通过冷链物流渠道传播。

今年6月以来,多省在进口冷链食品或包装物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进口冷链食品疫情传播安全风险增大。国内海鲜还能吃吗?进口海鲜、冷冻食材还能吃吗?冷链物流各节点需要如何监管?这是最近消费者在茶余饭后经常讨论的话题。

进口冷冻食品为何发现新冠病毒?

据了解,中国进口的海产品分为鱼苗,鲜或冷鲜产品,冻鲜产品,干鱼、盐腌渍等品类。进口量大且居民在市场上常接触到的多为冷鲜和冻鲜两种。

通过梳理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发现,我国进口海产品(全品类)前十大地区分别是山东、北京、辽宁、广东、上海、福建、天津、浙江、吉林、江苏,占到全国海鲜进口总额的93.6%。

而最受市场欢迎的十大进口海产品品类分别是冻对虾,活、鲜或冷的岩礁虾和其他龙虾,冻狭鳕鱼,活、鲜或冷的蟹,鲜或冷的大西洋鲑鱼,冻鳕鱼,冻的墨鱼及鱿鱼,活、鲜或冷的鳌龙虾,冻鲶鱼鱼片和冻格陵兰庸鲽鱼。

据统计,2019年,中国海鲜进口激增39%,达到1,060亿元人民币(156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水产进口国。

据健康时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宗安受访时表示出现这一情况主要与国外疫情严重。冷冻海鲜加工过程较容易污染有关,“冷冻海鲜产品通常均储存在低温的环境。而环境的温度越低,病毒保存的时间越长。所以容易在冷冻海鲜产品中或者其包装上发现新冠病毒。”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的样本均为冷冻海鲜产品的外包装。这说明大多数是因其包装被病毒污染且因为其运输和存储的环境使病毒得以存活下来。

梁宗安表示,“通过各地对于大量样本的检测发现,病毒并未在冷冻海鲜食品‘体内’检出。就说明食品本身被病毒污染的几率非常小,也就说明病毒通过食品传播的几率比较小。”

专家表示,大多数病毒都耐冷不耐热。以新冠病毒为例,研究表明在室温下可能会生存3个小时左右。但在20摄氏度以下,存活时间可能高达一周,在零摄氏度以下,时间则为几个月。

据此前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新冠病毒在气溶胶中3小时后仍有存活,在铜表面则能存活4小时,纸表面24小时,塑料或不锈钢表面则是2到3天。

,由于新冠病毒的在光滑的表明上生命力顽强,且很容易依附上面,所以进口食品的塑料外包装就成为了病毒的宜居场所。

不过,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经食物传播的证据,全球确诊报告病例及我国确诊报告病例也都没有因进口食品而出现病例的报道。这说明,病毒并没有物品表面传播至人体身上。

8月13日,深圳冻鸡翅检测出新冠病毒事件,世界卫生组织(WHO)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指出,中国卫生部门是通过对数千种冷冻食品的抽检,才从“极少数”样本上检测出了新冠病毒。没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可以通过食物进行传播,也没有发生人因食用某种食品从而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不必过度恐慌。即便病毒能够存在于食物中,也可通过烹饪的方式杀灭。

疫情给冷链市场带来挑战

冷链物流在医药领域普及较早,在食品行业,水产畜禽、乳制品和高端水果率先应用了冷链物流技术。近几年,我国冷链物流呈现出市场规模大、需求多样化和增长速度快等显著特征。从2014年到2018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由9190万吨增长至18870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19.7%。2019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约33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5%。

冷链物流全程安全可靠、稳定高效运行,对于保障冷链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促进相关产业的正常发展至关重要。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冷链物流的食品安全管控又增加了新的挑战。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物流分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张签名表示,根据检测结果,厄瓜多尔三家企业产品的集装箱环境、货物外包装存在被新冠病毒污染的风险。但冷链带来的新冠病毒传染力没那么强,传染途径仍是人传人,不应由冷链承担主要责任。

冷链物流产业由于疫情站到了聚光灯下,一边是潜藏着被新冠病毒污染的风险,另一边却是市场对冷链物流的需求正在爆发性增长。

冷链物流的交易额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与2014年相比,中国的冷链总需求量增长了153%。2020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元人民币。

除了顺丰、阿里、京东等巨头争相竞争冷链市场外,作为后来者的冷链物流企业注册量也在飞速增长。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与冷链相关的在业、存续企业有4.2万家,今年第二季度,我国冷链物流相关的企业注册量比第一季度环比上涨102.9%,相比去年第二季度同比上涨52%。

,国家政策也在持续加码,2017-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有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内容,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2020-2022年被称为是冷链物流的投资黄金期。

虽然中国市场的冷链需求在飞速增长,但相比欧美的冷链技术,还存在着巨大差距。也可以看出中国冷链市场的潜力空间。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了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肉禽的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等产品的冷链流通率也达到了95%左右。但国内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只有5%、15%和23%。国内已有的物流冷藏容量仅能满足需求的20%到30%,大约有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奶制品和豆制品的冷链运输需求还未满足。

另一个现实是我国的冷链冷藏设备存在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剩并存的问题,局部地区供大于求,但利用率只有20-30%,很多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当生产淡季时,这些冷库往往处于闲置耗能状态。由于各类食品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个体经营的冷库并不能满足多温度的要求。目前中国冷链产业不缺资源,缺整合,只有把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再配合新的建设,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加强冷链物流渠道疫情防控

疫情来袭,给全社会带来了危机,但也让更多冷链物流的问题暴露与凸显,迫使各个环节重新思考与审视。

在运输环节,《通知》提出,要强化国际冷链集装箱运输管理,全力做好冷链货物运输船舶、车辆等运输装备消毒工作。从事冷链物流运输的厢式车辆,在每次重新装载货物前均要对厢体内外部进行重新消毒。推动实施跨境冷链物流道路货运司机在口岸点、作业点、居住点的闭环管理,鼓励采用跨境甩挂运输等新组织模式,严防境外疫情输入。

近日,北京市商务局官网发布《关于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下加强食品冷链物流管理的通知》,明确加强冷链食品源头管理。对于进口冷链食品,进口商或货主应配合相关部门对食品及其包装进行采样检测。对于外埠进京食品,经销商应主动向供应商索取相关食品安全和防疫需求检测信息。对于本地肉类屠宰、加工、经营企业,应严格执行冷链食品的相关质量管理规范和操作规范,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进口商或货主如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运输、仓储等服务,在将货物交付第三方物流公司时,应主动将相关食品安全和防疫需求的检测信息提供给第三方物流公司。

广东近日也明确,将持续强化冷库、冷链物流企业直接接触人员、产品和环境核酸监测每周全覆盖,其他经营此类产品的农贸市场、食品生产企业、商场超市等场所直接接触人员、产品和环境在原有常态化工作基础上加倍监测。

,自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酵以来,多数电商平台和生鲜零售企业已经着重强化了产品流通各环节的防疫机制,并将疫情防控的举措纳入到常态化经营当中。

如每日优鲜相关负责人在受访时表示,每日优鲜目前在物流的全链条都会进行消杀防疫工作,包括在大仓、前置仓内,在配送车和配送箱中,都会进行一天两次的消毒工作。,对配送员以及一线所有人员都严格要求佩戴口罩、手套并进行体温检测。

本来生活网方面则表示,对于平台所销售商品的品质管控,该平台是从源头把关。通过采用买手制,原产地直采的采购方式,确保产品源头可控。尤其是在进口水产方面,本来生活网相关负责人强调,平台所有的进口食品都是由正关进口、正贸进口,通过中国海关检验检疫,也全部通过中国海关近期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在具体的品质把控举措上,本来生活网方面称,从上游供应商审核到入库到出库,该平台都会执行严格的防疫举措。如蔬菜、水果等入库商品需要经过64项农残检测,检测通过后才能入库上架,平台所售生鲜食材经过第三方权威检验检测鉴定机构SGS的100%批次检测,保障商品质量安全可溯源。

而对于综合型电商平台来说,京东方面也表示,京东在存储、溯源等方面都会进行严格要求。一方面,京东对仓储人员和仓储环境进行严格管控,对出入园区人员实现全部体温测量,对库内环境消毒;另一方面,京东日前还联合海洋管理委员会(MSC),将严苛可持续水产品标准应用到京东生鲜品控管理中,通过构建海产品可追溯体系,为海产品安全再添一道保护层。

,京东相关负责人还表示,面对疫情特殊时期,科技成为冷链物流的一个关键因素。举例来说,京东物流通过应用大型冷库旋转货架系统,在-18℃的冷库内,通过全自动的存储拣选系统,将商品输送至独立的5℃拣选区,真正实现人货温区分离。

,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方面,京东还表示,通过二维码溯源等方式,为商品贴上独有的身份信息,能对每一件产品进行全流程溯源与追踪。供应链的透明化,使得产品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快速准确地核查问题来源,确保食品供应安全。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作者中国水运网

Copyright © 2016-2025 www.guomeikuaidi.com 寄快递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