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自助终端”不能各自为政
小张所住公寓大堂近装了一种“柜子”,“柜子”有不同大小的格子,可放不同大小的包裹。有两块彩色液晶屏幕在不停播放操作指南,还有“条码扫描口”、“刷卡感应区”和“密码输入键盘”等。小张下班路过“柜子”时,掏出手机,上面有快递发给他的密码,他输入密码,存放箱打开,取走包裹,这时,发货和投递公司收到客户收货的信息。
这个近在我国各大城市悄然兴起的“柜子”还没有统一的名称,南京叫“智能包裹柜”,深圳叫“智能网盒速递柜”,上海叫“智能快递柜”……我们姑且称其为“智能自助终端”,它的出现已在邮政、快递、电商、互联网和软件业内掀起新的波澜。
“智能自助终端”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物流不畅常是卡在“一公里”上,特别是十几米上。这“柜子”永不下班,存取方便,不再担心因家里没人而无法收包裹;也不用再听师傅的抱怨,网购越来越多,额外劳动,不堪重负。
建“智能自助终端”是好事,但现在距好事办好还有很大距离,亟需提高建设水平。
一是要尽快制定国家标准,不是放个柜子和发发短信那么简单,对企业后台的大数据处理能力,物联网的构架水平,整个体系的精确管理……都要有标准。
二是“要纳入一座城市整体的‘智慧规划’,不能东一摊西一摊。说到底,这是城市物流的毛细血管,必须与中血管和大血管连着。如南京邮政分公司将在今年11月前完成500组“智能自助终端”布放,它们全列入了南京市政府建设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的规划。
三是“智能自助终端”渐渐成为遍及社区、楼宇、单位、公司的“微邮局”,具有部分公品的性质,所以,不能向接受者收取费用或变相增加投递费等。
由于我国楼盘空间有限,各个企业各自建柜不现实,是合作公用,可降低成本,提率。国家邮政、物流和物管有关法规要提前布局,未雨绸缪。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