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迎来新机遇 降本提效成行业关
“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与畅通双循环研讨会”现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山东临沂11月21日讯(记者 覃皓珺 李华林 姚进 佟明彪)11月21日,由经济日报社、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兰山区委、兰山区人民政府承办的“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与畅通双循环研讨会”在临沂市兰山区举行。与会专家围绕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与畅通双循环、推动经济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促进消费等主题展开研讨。
推进模式、业态创新 跑出现代物流建设“加速度”
山东省临沂市委副书记、兰陵县委书记任刚致辞。
山东省临沂市委副书记、兰陵县委书记任刚在致辞中表示,围绕“现代物流发展”这一主题举行研讨会,是加快推进商贸物流转型升级,探索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之举。经过多年发展,临沂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市场名城”“物流之都”。现有专业批发市场123处、商户10万户,经营商品27大类、6万多个品种;拥有物流园区23处,近3000条物流线路辐射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通达所有港口和口岸,物流价格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30%,形成“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格局。
临沂将进一步下大力做好“现代物流发展”的大文章,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全面推动临沂商城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临沂支撑。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季正聚致辞。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季正聚在致辞中表示,经济循环覆盖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流通和分配是中间连接的“桥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要着力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以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物流业是畅通国内大循环中的重要一环。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
近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大力发扬“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不断推进当地物流企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实现商贸物流“双轮驱动”,让临沂物流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跑出了“向现代物流迈进”的“加速度”。临沂的物流发展创造了独特的经验,有着鲜明的特点,值得深入研究和。
新时代,临沂物流不仅与时俱进,按下了信息化改造快进键,更是不断改革创新,闯出新旧动能转换新路径,为中国物流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临沂市兰山区的物流发展之路,是中国物流行业现代化发展的“时代缩影”,是值得持续关注和大力报道的“产业焦点”。
临沂市兰山区委书记王君师。
临沂市兰山区委书记王君师介绍称,兰山区是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江北重要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2019年实现市场交易额2970亿元、物流总额6300亿元、网络零售额165亿元。今年1-10月份,实现市场交易额1931亿元、物流总额4173亿元、网络零售额447亿元。兰山区正在重点围绕物流升级、商城转型、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三个方面,全力推动“向现代物流迈进”。
适应新格局抓住新机遇 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当前临沂物流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痛点”和“难点”有体量,缺体质;有多式,缺联运;有精神,缺精益;有服务,缺产品;有名气,缺名牌;有联系,缺连锁。他建议,临沂物流业发展要找准四个“着力点”一是全方位、多视角的需求捕捉力;二是智能化、网络化的持续创新力;三是市场化、全球化的品牌影响力;四是供应链、价值链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发表主题演讲。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表示,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新形势下提出大循环、双循环,体现了后疫情时代国际经济格局和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方式的加快改变,更体现着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需求规模、产业空间布局调整的特征与全新的发展机遇。物流需要在衔接大循环、双循环中,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层面,调整物流网络和服务组织方式,形成全新的物流空间布局和服务循环。
汪鸣认为,“十四五”时期,要结合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对现代物流业战略定位的认识,确立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思路,营造更加适宜的发展环境,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为国民经济健康有序运?提供保障。基础层强调现代物流业的服务主体与服务手段,即完善“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培育结构合理分工协作的市场主体;运作层强调现代物流业的多维服务形态,即推动现代供应链引领产业组织创新,发展新模式新技术下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培育多业融合共生发展的物流经济新形态,提升应急物流体系的安全与韧性,顺应全面开放国际物流体系发展;保障层强调现代物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即夯实包含标准、统计、信用等内容的物流基础支撑体系。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原司长郑文发表主题演讲。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原司长郑文在主题演讲中谈到,物流是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意味着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我国将更多依靠国内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在“双循环”格局下,外需也将不断扩大,内需和外需的增加迫切需要建立服务“双循环”的现代流通体系,这就需要进一步实现资源整合,促进物流和其他行业的融合,抓好企业创新与经营方式创新。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货运与物流管理处处长余兴源发表主题演讲。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货运与物流管理处处长余兴源表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货运物流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在新发展格局下,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成为基本立足点,经济增长实现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这将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组织效率,激发释放消费潜力;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满足个性化、品质化、精准化的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补齐城乡物流短板,降低末端成本;进一步提升国际货运能力,畅通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
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打造物流强国
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曾军山发表主题演讲。
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曾军山介绍称,中国邮政快递业决胜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快递业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就,将全面嵌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深度支撑和赋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好地发挥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他透露,今年的邮政快件量有望超过800亿件,收入达到8600亿元,较2006年分别增长79倍、28倍,邮政快递业收入与GDP的比值超过一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发表主题演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提出,中国正在经历“物流革命”,必须把握数字化的浪潮,以用户为中心,把数字化作为新的要素,推动整个产业生态的新发展。物流业和相关产业与各地区的融合正在加剧,企业之间正打破边界,彼此相互嵌入,相互渗透,相互赋能。要打造世界一流的物流强国,需要从布局、结构、体系、效率、安全等方面进行变革。要把物流变成国民经济的总调度,使物流链从有效连接向全方位连接,从国内向国际转变。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王小广发表主题演讲。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王小广表示,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从多方面解决物流企业发展存在的成本高、效率偏低、集中度不够等问题,提高物流产业、企业的整体效率与增加值,为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二是坚持一体化高水平的物流体系建设,形成全国大流通的强大基础。三是坚持目标导向,按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要求,运用系统思维,加强对物流各部分的整合,发挥集成效应,加快促进高质量现代物流体系的形成。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副会长王继祥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副会长王继祥称,随着物联网发展,信息连接延伸到物理世界,让物理世界有了生命觉醒;随着智能化技术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推动物流大脑完善,催生智慧物流。智慧物流边界无处不在,物流成为经济双循环的连接器,把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连接在一起,让农业、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实体商品流动全面互通并融为一体,智慧物流开始成为连接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基础支撑,具有了公共属性和普遍属性,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底层支撑系统,成为了新的基础设施。要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
中通快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志伟发表主题演讲。
中通快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志伟从企业的角度分享了发展经验,,物流企业要降低自身的成本,中通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了成本降低,并把这部分红利释放给消费者和厂家,从而提升自己的市场占有率。,要秉持直接连接的方式,这样才能体现出成本和效率优势,进而达到扩大规模,提升效益的目的。他透露,中通将实施“两进一出”工程,即进工程服务制造业,进农村服务农牧业,出海做好跨境。
魏际刚称,从中国物流业目前的发展现状看,无论从物流货运周转量还是基础设施规模,中国都位于世界前列。“我们通过国家物流体系建设和全球物流体系建设来推动物流现代化,而物流现代化有多个维度。是理念和模式,然后还有供应链、城乡关系等方面。我预测,到2035年中国将会成为全球物流的领跑者,成为世界最大的物流枢纽和平台。”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并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