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疫区的快递员:单量倍增基层全上阵,社区门难进
快递知识 2020-02-14 10:02www.guomeikuaidi.com快递查询单号
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蔓延后,整座城市开始对体温敏感起来,街巷旁、社区口,不时有人喊住尚黎明“来,量个体温!”尚黎明是一名快递员,供职于京东物流武汉宝丰营业部,其配送范围在疫情中心区域,囊括了武汉协和医院、武汉肺科医院。
截至2月10日,人口超过千万的武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18454人。
对于这份身处疫城中心的工作,尚黎明谈不上有多害怕,主要是担心把病毒传给家人,“一个人不幸染上,能靠自己扛。”到了2月5日,危险一下子在他眼前“变得直观”。那是一个开放式的老小区,每栋楼新标注了“有疫楼栋”或“无疫楼栋”,黄底黑字,一进楼梯口便赫然入目。楼栋很矮,爬上“有疫楼栋”,尚黎明不敢照常喘息,“一个人下来,你不知道他是不是发热的。”
自1月23日10时起,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宣布暂停轮渡、长途客运,暂时关闭机场、火车站等离开通道,严防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这些罕见的重大举措,被外界称为“封城”抗疫情。城内,公交、地铁停运,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
物流成了武汉城内不可或缺的依赖。医院向外发出物资紧缺的求援信号;居家隔离的武汉市民,从互联网下单,囤积米面油盐;大量物资涌向武汉,分派到各个物流点。
和尚黎明一样,快递员罗宗平的配送范围也在疫情中心区域,他所在的丹鸟物流武汉花桥站,距华南海鲜市场仅1公里左右。
华南海鲜市场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曾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海鲜水产批发市场,除海鲜外,市场还以其售卖的兔子、野鸡、蛇等“野味”而为人知晓。一场疫情令这个市场往日的热闹戛止。2019年底,武汉发生多起不明肺炎病例,患者多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联。这之后,有关部门决定对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实行休市,进行环境卫生整治。
在罗宗平配送的快递里,有时仍会收到地址写成华南海鲜市场的,他只好打电话问来新地址。记下一串新的地址,至于电话那头的收件人,是否曾在华南海鲜市场做生意,是卖水果的还是卖野生动物的,罗宗平没敢细想。他表示,当骑车经过休市整顿的华南海鲜市场时,他还会觉得害怕。
尚黎明和罗宗平均对《财经》记者表示,今年春节单量暴涨,相比往年同期至少翻了一番。由于人手不足,基层管理人员重回一线送快递。
街面冷清,送件途中遇到的,多是环卫工、协警、社区工作人员、外卖员,或是别家的快递员。同一派送区域,两家公司的快递员一打照面,仿佛见到老朋友。一个招呼说“哎,你也出来了!”另一个则打趣“这么危险,你还出来啊?”
他们说不出对方的名字,在特殊的时点里惺惺相惜。
单量大涨,基层管理者也上一线
“这次疫情,真的是感觉大数据在中间的角色特别重要。”京东物流华中市场部负责人司思向《财经》记者表示,日常情况下,京东会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未来的订单量。早在疫情前期,京东就从后台数据观察到,口罩、消毒液,甚至白醋、维生素C的订单量开始上涨了,这促使他们去及时备货、调动资源。
数据所反馈的信息远不止于此。司思称,整个供应链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京东能够从数据上看到问题,也从前线获得一些声音,通过整体数据的研判做出决策。比如,在多少车辆、人员的储备的情况下才能满足这些消费者的订单;部分城市“封城”后,医疗物资可以送过去,民生物资不一定能送过去,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哪些商品存在超时的可能性,再决定上游是否要调整生产;如果末端发生特殊情况,仓储端能够通过大数据反应过来,马上停止生产或者智慧排布产能,不会出现货物全部到站点或者堆在高速口的情况。
司思表示,疫情期间,京东物流由集团进行统筹,区域公司去做前线的调度,区域公司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去做决策,正是因为有大数据的支撑。
除了科技的力量,人更是物流的重要环节。物流行业人士表示,高科技、大数据的力量再大,一个完整的物流行业,还是需要最平凡的、最传统的人的坚守,其中包括线下的救援平台、供货平台,以及克服恐惧的物流工作者。
罗宗平是丹鸟物流武汉花桥站站长,包括他在内,花桥站共有12名员工,日均派件量为1000件左右。往常过年期间,单量要下跌一半,只需一半员工留守。此次受疫情影响,单量蹭蹭往上涨,但一半员工已经回家过年,留守下来的员工,要比平时多干一倍的活儿。
丹鸟物流是菜鸟网络旗下的配送公司,负责天猫超市的配送。抵达丹鸟物流站点前,快件的上一站在猫超仓。负责仓储的猫超仓,面临和末端物流站点同样的压力。菜鸟武汉猫超仓负责人严佩告诉《财经》记者,疫情期间,单量增加一两倍,员工每天的工作时间从8小时增加至12小时。春节期间,严佩在武汉的家里,为了尽快赶回单位支援同事,她驾车尝试了许多条路线才走通。
大年初三,丹鸟物流硚口站站长井凤玲从河南老家返回武汉支援同事。由于“封村”,老家乡镇的道路被泥土、石头和树干堵住,她找了挖掘机开路才得以从老家出来。上高速时,交警提醒她,“现在进武汉就出不去了。”她解释,自己是负责配送的,保障武汉市民网购的生活物资能送达,必须进武汉,最终被放行。
尚黎明是站长助理,他所在的物流点规模稍大,日均派送量2500件左右,正常配置是站长1人、站长助理2人、送件员21人。到“封城”时,共有16名员工回家过年。
单量一涨,两个站点都忙成了陀螺,本不送件的基层管理者纷纷上一线,另一面,焦急地呼唤员工返岗。但此时,即便员工有心回来也难了,“就算出得了村,也进不了城”。
罗宗平称,回家过年的员工,远的有在新疆的,由于是从武汉返回的,正在家中隔离。最近的一位住在武汉黄陂区,往常通勤一小时,但现在公交停了,出行困难。大多数人来自湖北其他地区,而此时,武汉以外,湖北大多数城市同样处于“封城”状态,想从家里回到武汉,可谓关卡重重。
春节期间,菜鸟武汉猫超仓有150人留守,最近常有员工担心,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对于基层管理者,如何安抚在岗员工也成了一项重要工作。
严佩说,在武汉“封城”的形势下,员工无法离开武汉。从1月22日开始,菜鸟武汉猫超仓给所有一线员工配备了防护物资,包括医用口罩和硫磺皂。所有的仓、分拨中心、站点每天定时消毒,执行最严格的预防措施,对于工作人员尤其是一线配送员的健康状况做到每日多次监测,“让员工觉得在仓库工作比在家里更安全”。,公司也给员工购买了专门的新型冠状病毒保险,从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给员工增加福利,从心理上鼓舞他们。员工有任何诉求,人力部门都会给予解答。
罗宗平所在的站点也把防护措施升到了最高级——每日3次以上的测温,带护目镜手套、医用口罩配送,还按照协和医生给的建议,让配送员基本与家人隔离住宿。
口罩之外,米面油盐订单最多
一面是单量暴涨,另一面则是难以逾越的社区大门。
往常,快递员可以进社区,敲响收件人的家门。即便没人在家,大多数人也会同意把快递放门口。但疫情期间,社区采取了封闭式管理,快递员进不了小区,门卫也不愿代收快递,只能在小区门口完成交接。这一过程有时极为漫长。
“有时候打个电话要等20分钟,如果一堆货,要送二三十个人怎么办?”尚黎明说,快递不能进小区导致送件效率低下,每天站点都有快递囤积。
罗宗平怕去大型社区送件,面积大,从边角上的那幢楼走到门口,本就需要不少时间,再加上里面道路七绕八弯,出楼栋、出小区还都要经历关卡,更是让他等得心焦。一次,他去武汉万松园小区送件,还不到社区,就提前打了电话,让收件人准备下楼,但等他到小区门口,还没见着人。他反反复复打了好几次电话,“每次客户都说,快了快了”,但罗宗平最终等了将近1个小时,收件人才出现在小区门口。
“禁止快递员进小区,乍看是为了更有力地防疫,但很可能走向防控的反面。”在2月6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侯延波就“小区不让快递员进入影响投递速度”问题回应称,通过邮件快件传播的风险极低,从疫情防控的角度考虑,更优的做法是让快递员进小区,而不是将他们挡在小区门外,让居民亲自下楼去拿。他呼吁,设有智能快件箱的小区能够为快递小哥打开方便之门,至于没有智能快件箱的也建议划定出特定区域用来收投邮件和快件。
往常过年期间,坚果类的单子较多,今年画风突变。除了口罩,武汉地区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囤粮。罗宗平经手的快递,多是米面油盐。一天,他送一个快件,电话迟迟没人接听,直到晚上8点,天黑了,客户才回电。那是一对老夫妇,罗宗平对他们说,现在已经下班了,再送要到明天。老人解释道,家里快断粮了,疫情期间不敢出门,特地让儿子在网上买的米。罗宗平找到那个快件,果然是袋米。他突然发觉,原来自己做的事情,是在解决别人的温饱问题。
口罩是另一项刚需。罗宗平向《财经》记者提到一个最近令他“哭笑不得”的案例客户是个20多岁的女孩,接到罗宗平送货的电话千恩万谢“非常非常感谢,我还以为收不到了!”但此时,罗宗平被拦在小区门外不让进,而女孩也下不了楼——出楼必须要戴口罩,但她连一个口罩都没有,这次快递送到的也正是一盒口罩。
罗宗平跟保安说了很多好话,量体温、填登记表、喷消毒水,总算进了小区。客户拆开包裹,拿出两只口罩送给罗宗平,让他高兴了很久。
偶尔也有令罗宗平生气的事。一次,订单是两箱水,送货地点是一个距离华南海鲜市场数百米远的小区,客户不愿下楼来拿,保安又不让罗宗平进。客户态度强硬,在电话里说“你不送就投诉。”货没送成,罗宗平收到这名客户的三个投诉。后来保安告诉罗宗平,他送货的客户早就感染了,所以没法出来。罗宗平心有余悸。
“整个过年,几万件包裹,就遇到这么一件(令人生气的)事。”罗宗平说,大部分客户对他态度友好,有的还会发消息跟他说,“非常感谢,注意安全”。
司思称,疫情期间,很多商品在线下都买不到的情况下,大家发现原来线上还可以购买,即便有些地区做了延迟发货,对于消费者来说,能够把货交到他手上,已经是超出人们的预期了。,收到了不少来自消费者的好评。京东以往对员工有效率、时效的指标,但疫情期间,没有对送件员做那么严格的考核了,因为快递小哥是战斗在前线的“逆行者”。
送到协和的物资,“每天要拖四五趟”
临近春节的一天,罗宗平注意到一个奇怪的快件,收件地址写了武汉协和医院,但没写收件人的姓名、电话。他很懵,拨通了寄件人的电话,对方让他直接到医院,“随便找个医生护士”。罗宗平照做了,护士却被吓了一跳,忙向他摆手“我不收东西、不收东西。”这之后,寄往协和医院的物资,一下子多了起来。罗宗平这才想到,原来之前那个没有收件人的快递,实际上是网民的捐赠物资。
由于医疗物资和药品在市场上都很难买到、处于短缺状态,不少医护人员只能自己寻找途径购买。自1月23日起,湖北省中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等医院先后发出公告,向社会各界征集捐赠医疗物资。
据罗宗平介绍,“封城”以来,每天站里都能收到上百件送往协和医院的爱心物资,最多的时候有200多件,有时候是站里配送到医院,有时候是医院派车来接收,最早的时候是早晨5点多就有车来安排接收,收货的医生看到贴着黄标签的包裹特别高兴,因为这些是防护物资。
协和医院有不少新冠肺炎病人,病人通常从1号门进出,4号门靠近家属区,有少量患者出入。罗宗平往常卸货是在3号门、4号门,偶尔也能碰见病人,“一看见穿条纹衣的,立马就站得远远的。”
每天早晨7点,分拣中心的车到站点,尚黎明早早在那等候卸货。疫情期间,派送到协和的物资量特别大,如果用站点的车运送,“至少要拖四五趟”。收件栏上写得五花八门,比如“白衣天使”、“任意医务人员”、“门卫转医生护士”、“请快递小哥替我转送到这些可敬可爱的人手上”……尚黎明说,他第一次见到这些快递单上的文字,感到振奋人心、很震撼。
据《财经》记者了解,京东物流疫情物资专项行动小组承担内外部物资统筹等职责,但在武汉以及疫情较为突出的其他城市,前方有很大的决策以及应变权利。
经过申请,在武汉,京东方面同意直接让分拣中心的车把货物送到协和医院。第一次去协和医院送货,司机到了协和医院4号门,不愿再开进去,而这里距离捐赠中心还有500米远。“趋吉避凶,是人之常情,我能理解。”尚黎明说,他下了车,用拖车来来回回拉了三四趟。
菜鸟网络相关人士介绍,武汉“封城”第三天,菜鸟联合国内外30多家物流公司开通武汉救援物资免费运输的绿色通道。全国、全球范围内的捐赠需求通过24小时的400热线汇总后,菜鸟的智能供应链后台结合当地路况、运力资源等因素,实时、动态地进行运力调配。截至2月10日,已将来自全球30个国家、地区的救援物资运往或正在运往国内,仅从韩国接货的口罩就达近1400万只。
京东物流在1月21日即开始为湖北当地药企提供紧急药品运输,1月22日宣布开始优先配送医疗机构指定订单,1月25日正式开通全国各地驰援武汉救援物资的义务运输通道。截至2月6日,京东物流通过智能动态调配,仓、运、配全面协同,将来自全国的共计超过1600吨防疫救援物资以及民生应急物资送往武汉及周边地区。
早在疫情发生前,尚黎明就看过韩国电影《流感》。这部电影讲述的是致命猪流感病毒在城市蔓延的故事。和现实相似的是,电影里也封城了。
尚黎明说,他看这部电影时,有一种无助感,认为人实在是很平常、很普通的。不同于观剧时的绝望,当电影里面的情节真实发生了,“最起码,我还能做点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