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G7获评“2019年中国食品供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的放心”,食品安全和质量是人民对美好生活最直接、最基础的需要。国家也先后出台多条行业重要政策,助力食品安全行业突破限制,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5月8日-10日,由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2019(首届)中国食品供应链大会”在山东济南隆重举行。G7凭借其在食品运输领域的先进IoT技术,入榜“中国食品安全倡议公约成员单位”,并获评“2019年中国食品供应链创新企业” 。 在中国,生鲜产品与食品流通环节面临着缺乏全程冷链监控与全程追溯体系的问题,食品安全存在较高隐患。据相关统计,中国现阶段所有食品保鲜度大概达到30%,而发达国家可以超过70%。,我国急需利用智能化手段加强管控供应链各节点来重塑中国食品行业供应链。多年来,G7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保障着运输环节的食品安全,推动着食品供应链的智慧转型。 从田野到餐桌,全程温度可视 冷链物流运输是保障食品品质的必要运输方式。如果说“鲜”是冷链运输领域发展的“命门”,那么“温度”就是冷链物流的第一关注要素,这不仅关乎食品安全与品质,也意味着让食材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新鲜的状态从原产地到达消费者手中,这对整个运输体系是极大的考验。 为此,G7向行业提供了“端到端”全程可视的综合解决方案,从“仓库”到“干线”到“城配”再到“一公里”,任何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方案做支撑,真正实现了对货物及货物温度的全程可视。 从陆运到空运,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 在食品保鲜方面,G7除了为陆运提供“端到端”全程可视的综合解决方案,也为需要空运的特殊食品或需保鲜的进出口食品提供相应的空运方案。譬如,在进出口食品运输中,高质量的红酒,需要温度控制在15 度到25度之间,而剧烈震动也会对酒的口感造成破坏,此类高价值、条件敏感的货物对运输环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G7通过高级天眼等智能设备关联货运飞机,可以实现高端货物温度的全程可视、超温报警,实现对运输途中各种异常的智能感知,全方位保障空运特种食品的安全,使其及时高效的送至消费者手中。 从可视到可控,方案能力不断提升 据统计,我国生鲜农产品损耗率达25%至30%,欧美不到5%,每年因运输仓储原因坏掉的蔬果等价值约千亿元。为减少运输环节造成的资源浪费,G7不断完善其解决方案,技术从可视到可控,不断升级。在可视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公众号或APP实时获得食品的温湿度数据;司机也可以通过车载设备及时获知车厢内货物的相关状态。在可控方面,当发现温湿度异常时候,企业管理层还能远程开关压缩机、远程设定温度、远程预冷操作,减少食品的损耗率。 正如G7创始人兼CEO翟学魂所言“我们做技术的人,除了把温度高或低告诉大家,还要能够控制车厢内的温度。” 从智能硬件到智能资产,赋能食品供应链 G7深入物流行业8年之久,在食品安全领域,不断迭代自身技术实力,过去为企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冷链智能硬件。伴随着G7的飞速发展,在“AI+IA”的战略引领下,针对冷链行业,G7也推出了更高阶的智能冷链挂,这不仅推动了传统挂车资产的智能化升级,帮助物流企业大幅提升运输效率与安全,更促进了中国食品运输向着更高品质方向发展。 食品与人民安全息息相关,食品企业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是刻不容缓。聚焦于食品安全运输,G7的冷链技术能力不断完善,已迅速迭代多个版本,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目前,G7正不断深入食品、饮料、餐饮等细分领域,希望以科技的力量更深入的影响行业,引领行业,促进食品供应链的转型升级,促进食品产业的绿色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