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年-762年),被誉为“诗仙”,是唐朝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祖籍是陇西成纪,但他出生在西域碎叶城。年仅四岁时,他随父亲迁到了剑南道绵州。李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留下的诗歌作品超过千余篇,被集结成《李太白集》流传至今。他于762年逝世,享年61岁,其墓位于安徽当涂,而在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设有所纪念馆。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那是一个繁荣的时代,而他的一生也如同他的诗歌一样,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二十五岁时,他离开蜀地开始了一场广泛的漫游生活,他的足迹遍布各地,南至洞庭湘江,东至吴、越。他寓居在安陆、应山,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由于他不能见容于权贵,他在京仅两年半就被赐金放还。此后,他的生活更加飘荡四方,继续他的漫游生涯。
李白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理想的执着,表现出对权贵的不屈精神和对传统束缚的反抗。
李白的生平中有一个令人扑朔迷离的地方,那就是他终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在唐代的主要诗人中,唯独李白没有参加科举。关于这件事,李白自己的说法是他是天才,无需通过科举来证明自己的才华。但实际上,这可能只是他的托词。真正的原因可能涉及到他的身世和资格问题,这是他的难言之隐。李白的诗歌和人生经历一样,充满了神秘和魅力,令人无法抗拒其独特的吸引力。他的诗歌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他对时代和社会的独特见解和反思。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李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永远铭刻在中国文化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