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倒闭潮暴露的金融风险
近段时间,二线共享单车企业接连陷入倒闭风波。泡沫的破裂让很多人预测,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的分水岭来了。对于普通大众,最关心的可能只有一个问题押金怎么退。从目前状况看,这些企业都没有拿出太好的解决方案,甚至有负责人提出“以车抵债”,“大不了一人一辆骑回家”。我们该如何看待共享单车企业遭遇寒流?如今出现的押金难退等现象又提出了哪些金融课题?
从市场供需的角度看,所谓的共享单车倒闭潮并没有实质性影响人们出行,其影响范围局限于相关产业链。基于此,我们就可以认定这不过是市场竞争中的正常现象,并不值得过分惊讶。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暴露出的金融风险。
作为新生事物的共享单车,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两年内遍地开花,离不开两大基础一是二维码、移动支付软件等手机应用的普及,这改变了需求侧的技术条件;二是共享单车作为产业“风口”吸引大量资金涌入,这说明近年来供给侧出现了资金结构变化。通过这两方面基础,我们可以看出共享单车并不是金融衍生品,而是实体衍生品。但这个实体衍生品靠着用户押金所形成的资金池,依然吸引了大规模资金投入。
众所周知,每个共享单车用户需交纳一至三百元不等的押金,别看单位数量不算多,但累计起来就能让企业迅速形成几十亿元的资金池。有了这个资金池,共享单车企业就可以去投资生利。据估算,当前全国共享单车形成的资金池总规模已超过千亿元。从法律角度看,这个巨大的资金池是属于用户的,共享单车企业实际上是在替用户管理资金;从金融角度看,这种操作方式可以被看作一种新的货币市场基金模式。
问题在于,这么大的资金池,如何保证其合法合规运营?用户的资金安全又该如何保障?从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来看,几乎都出现了押金难退现象。这说明目前相关市场监管措施存在不足之处。共享经济的良性发展必须破解这个资金池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借鉴金融监管中已有的经验。
最为典型的资金池监管经验当属银行业的存款保险制度。上世纪30年代,美国在金融危机中痛定思痛,要求银行等储蓄机构把资金统一存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账户上,并接受其检查、监管。现今,存款保险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制度。2015年,我国国务院颁发《存款保险条例》,为银行体系内的存款上了保险,这也被称为“中国版FDIC”建立的标志。借鉴这个思路,共享单车形成的资金池也应该被纳入到一个统一的资金托管平台。一旦共享单车公司倒闭,则用户的押金可以从托管平台退回。
行业火热催生了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将逐年增长”的热切预期,但透过共享单车这个代表性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共享经济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未来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百花齐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管控好金融风险点。构建信任与规则并举的共享经济业态,是对共享平台的要求,也是对公共监管的要求。不断创新制度设计,才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