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练中拔节生长(一线行走)
真正在基层历练,将双脚扎进泥土,青春在磨砺中格外茁壮
2018年以前,我从未到过新疆,只在电视和网络上看到过这个美丽的地方。
两年前,带着一份好奇与期待,刚毕业不久的我,从河北邯郸一路向西,来到新疆乌鲁木齐市工作。
初到乌鲁木齐,我被派到乌鲁木齐市科技园社区工作。在社区工作很顺利,甚至不觉得和家乡有什么区别。2019年3月,得知昌吉回族自治州启动了“千名大学生下基层”计划,招收大学生村官,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既然选择来西部,就想把根扎得更深些,到农村去,去了解脚下的土地,去带来一点改变。
于是,我背着行囊来到了昌吉市阿什里乡阿维滩村,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原以为有了一年在社区的工作经验,能很快适应村里的环境,事实证明我过于乐观了。语言是第一道关。村里的很多哈萨克族老人,不太会讲普通话。一次,一位哈萨克族老人来村委会办事,一进门就讲个不停,看我因为语言不通一脸茫然,只能无奈叹气。
打那以后,我开始努力学习哈萨克语和维吾尔语,让自己更快融入。除了语言,与当地村民打交道也是重要一课。刚到村里第一个月,赶上推行人居环境整治,我跟着村党支部书记哈德尔上门动员,在阿买提大叔家,我生硬直接,“麻烦您出来打扫一下门口的卫生!”大叔看了我几眼,没吭声。回去后,哈德尔书记提醒我“和村民说话,可不能有任何架子,你得忘掉你大学生的身份,像对待朋友一样。”
几件事下来,我逐渐明白,在村里工作,光有热情不行,还必须掌握方法。如今一年多过去了,走在村里的路上,经常会被热情的村民叫住,让我到屋里喝杯奶茶。有老乡说,“都快忘了你是从河北来的大学生了,感觉就像是我们新疆的小伙子!”
而我也发挥自己年轻、勤快、和外界联系多的优势,教会老乡用微信绑定银行卡,帮他们领惠民补贴,有人家围栏损坏了,会叫我帮着一起修,家里没人,也会让我去照看下院子。我有个小本子,每天都列满了村里的待办事项。
虽然离家万里,但我在村里依然感受到家的温暖。我常想,不是新疆需要我,而是我需要新疆。从一名大学生到新疆大学生村官,我真正在基层历练,将双脚扎进泥土,感受到自己的拔节生长。有时,家里人也会有些心疼,担心我在这里条件艰苦,但我却格外满足,因为自己的青春在磨砺中格外茁壮,当初离家时对新疆的好奇和向往,如今已是肩上的责任与担当。
(讲述人为新疆昌吉市阿什里乡阿维滩村村委会主任助理,本报记者阿尔达克采访整理)
栏目投稿邮箱yxxz8494@163.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16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