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进村双向激活乡村市场 小生产对接大市场
快递知识 2018-10-26 11:38www.guomeikuaidi.com快递查询单号
当富有激情的邂逅古老的农耕文明,再偏远的乡村,也能买到和城里一样的商品,秒杀、包邮、团购,成为田间地头乡亲们交谈的热词。
6月6日,阿里集团农村淘宝项目在国家进农村示范县巢湖市正式启动运营,在庙岗乡方集村,村民方必清在村里的淘宝服务站网购一台挂式空调,刘和霞买了一个电饭锅,方金国买了一床竹凉席,方建民申请代购一套可升降小学生书桌……当天方集村的淘宝服务站网购订单超过200多单,交易额达6万多元。
“村淘上的商品都是经过淘宝认证的,品质有保障,而且价格也不贵,有的还能送货上门,这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光顾。”村站负责人朱明亮说,村民除了获得农耕物资、家电日用百货、服装鞋帽、学生用品用具等代买服务,还可以获得网上代缴水电气费、车票机票预定等生活服务。
“电子商务需要农村,而农村也需要电子商务。”在安徽大学电子商务创新发展中心主任刘晓云副教授看来,一方面是城市电子商务整体增长放缓,另一方面是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蓝海。“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和农村网民的快速增长,农村居民对改善生活质量的渴望,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
根据阿里研究会发布的数据,过去3年,淘宝的农村消费占比不断提升,从2012年二季度的7.11%上升到2014年一季度的9.11%,预计2016年,农村网购市场规模将突破4600亿元,与城市购物的规模将进一步缩小差距。“我们将利用农村淘宝服务站,逐步在农村实现网上代买与代卖,网上缴费、创业支持和生活服务等功能,让广大农村百姓畅享网络购物、服务快捷。”巢湖市商务局副局长陈昌琴说。
打破市场信息隔阂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
下乡进村,在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的,也为农村架起了一座信息高速公路,催生了一批围绕农产品做电商的新农人。在这一大环境下,农村的小生产也渐渐与“村外”庞大的消费市场实现了对接。
面对商机,我省不少地方已经行动起来。怀远、绩溪、霍山、石台等示范县自营平台已经实施运营,绩溪县区域平台“上街去”,直接与上海社区平台对接,让上海居民方便放心购买安徽的生鲜和土特产;霍山县域渤海商品交易所建立的电商平台,实现了当地特色产品百合日交易额700多万元,成交价格平均比过去增长50%,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百合产业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
“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是分散的,单个农民面对的市场往往很狭小、很局限,现在电商平台的出现,让单个农民接触的市场不再是村、镇或者县,而是直接面对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省去了诸多中间流通环节。”刘晓云认为,电商在农村不断渗透,不仅仅局限于促进消费,更重要的是,它带来的信息洪流将有助于化解“增产不增收”的困局。未来,随着农村电商的推广和普及,农民境遇将大幅改观,整个农村经济生态环境也将焕然一新。
鉴于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我省提出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立足安徽、面向全国的农产品综合电商平台;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行动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等。省网商协会会长周雪松认为,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市场趋势,电商下乡都是大势所趋。
电商进农村,打破城乡之间的信息隔阂,农民可以根据网上的订单需求进行种植结构调整,谋划产业布局,这种“订单农业”模式,不仅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而且能够实现当地特色农产品溢价销售,有效帮助农户增收。陈昌琴表示,巢湖将加大对本地农特产品的整合,利用村淘的平台,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让本地特色农产品走得更远更广。
小生产对接大市场仍需跨过三道坎
今年以来,不少知名电商纷纷落户我省京东建立了14个运营中心,淘宝年内将建设15个县级运营服务中心,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电商下乡让小生产对接上大市场,这些运营中心活下来,并以此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仍有三道坎要跨过。
“截至去年底,泾县的各类电商数量有1000多家,基本从事农产品销售,网销商品有100多个品种,电商发展指数位于全省县域首位。”泾县县委常委、副县长余艳告诉记者,她在调研中感受到电子商务进农村,关键在。尤其在山区农村,受人口、地理等因素影响,覆盖人群少、寄送成本高,这就造成包裹送达难、取件难,一些产品“长在山区无人识”,农村电商发展受到制约。
,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力在外打工,一方面造成了农村消费力的流失,另一方面,常年在村且具备一定经营能力的人选寥寥无几。“加快电商人才培训成为当务之急。”刘晓云认为,培训不仅要教乡亲们怎么种养、怎么去开店、怎么去营销,还要培养他们的市场意识、信用意识和标准意识,在农村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建设生态、绿色、可持续的农村发展体系。
“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生命力在于卖,即怎么样把长在乡野的特色产品卖出去。”省商务厅市场建设处负责人陈军认为,物流、人才都好解决,要想卖得好、卖上价,关键在于如何解决产品的标准化问题。“农业生产不同于工业生产,小农生产、品质的非标准化,必然影响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扩张力。”他认为,要想形成较好的市场效益,必须以消费者实际需求为导向,打造标准化、品牌化的农产品。
“正因为当前我们的农业生产是小众的,每个村的产品都可能彼此不同,农村电商要有产业定位,一村一品、一县一特,都必不可少,不能包打天下。”周雪松认为,在这当中,必须做好供应链管理,做好标准化,毕竟标准是品牌的先导,有了标准才可以做品牌文章。“当前,一方面要加快推广商品编码在农村电子商务的运用,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行身份认证、网站认证和电子签名等网络信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