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电商增速首超传统渠道 概念股步入黄金时代
商务部近日发布《2015年上半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医药电商传出捷报。报告给出的数据显示,医药电商营业收入增速基本都超过50%,超过传统流通渠道的增速。
业内人士称,此事可喜可贺,但远不到庆功之时。高增长主要在于其上年基数较低,且销售类型多为B2B,真正B2C的蓝海市场还是一片荒凉。
事实上,这一成绩仅仅是非处方药在网络平台上的单打独斗,处方药的网络销售才是重头戏。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商务部回应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都表示,处方药的电商好戏何时开锣,尚无时间表。
医药电商成为黑马
2015年上半年,医药电子商务继续快速发展。截至6月30日,拥有互联网交易资质的医药流通企业合计为425家,企业数量同比增长56.3%。其中,B2B为90家,B2C为319家,O2O为16家。主要的交易模式为B2B、B2C形式,其中B2B占销售额比重为90%。
据药品流通统计直报系统不完全统计,拥有互联网资质的医药电子商务营业收入平均增幅超过了50%,远远高于传统药品流通销售模式的增幅。
加快“互联网+”与医药产业的深度融合、拓展医药产业供应链,已成为行业共识。大型药品流通企业近两年纷纷“触网”,如国药进军体检行业合作成立“国药集团健康商城”、英特新型联盟形式“药店在线”、九州通自营式B2C模式“好药师网”、第三方B2C平台“天猫医药馆”、浙江珍诚自营式B2B模式“珍诚在线”、第三方B2B平台“我的医药网”、金象网O2O模式、上药+京东、阿里健康“云医疗”等,多种模式将为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业务增长点。
虽然医药电子商务整体销售收入占药品流通市场的比重不高,但其销售增速不断提高。随着“互联网+”政策的进一步明朗,未来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潜力巨大。
处方药可售清单未定稿
不过,尽管医药电商已有五成的营收增长,但这仅仅是非处方药一方的单打独斗。我国医药江湖基本分为两大派系,一类是处方药,一类是非处方药。前者占据市场八成份额,后者仅有两成。可以预见的是,一旦处方药的网络销售开闸,多家券商预计每年的市场份额在2300亿元左右。
这也是九州通、国药股份、以岭药业、康美药业为何早早搭建网售平台的动力所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商务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处方药的网络销售法规还在制定当中,具体何日开闸未有明确时间表。
拟定中的规范处方药网络销售的规章有两部,《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是其一,可售清单是其二。前者于2014年5月下发征求意见稿开始公开征求意见,至今已近一年半,尚未正式出台。据介绍,该《办法》只是规定了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者应具备的资质、监管原则、法律责任,是一部框架性、方向性的法规。
与其配套的可售清单,是业界最为关心的重点。前者一声令下可以开卖,但究竟哪些药品能卖,还得后者说了算。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销售范围将以正面清单的方式确立,即监管机构将制定一份允许销售的处方药目录。该清单目录现在处于商讨阶段,定稿尚需时日。
医保未能在线支付是障碍
多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处方药电商要大发展,需要网上接通处方医保。但这并非易事,接通处方将动医院奶酪、切割医院利益,增加医保监管难度。也就是说,线上接通处方医保需要协调医疗行业各主体利益,将重塑医疗利益格局。
传统医疗行业中,医院处于双垄断地位对于病人来说,要买处方药,必须去医院开处方拿药;对于药企来说,要实现药品放量,必须依靠医院开处方。也就是说,医院以药养医,处方不可能轻意外流。这种局面下,处方药难以出现在零售或者电商终端直接面对消费者。
医药分开、处方外流,必然伴随着医院补偿机制的完善;线上医保支付,也必然伴随着医保部门有能力对电商监管,并将电商作为医保控费手段之一。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靠单纯的政府强制医药分开、强制线上医保支付就能推动。
网上接通处方,会给医保部门增加监管难度,医保部门难以保证用户对医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医保控费可能会成为正向驱动力。从医保收支现状看,多地医保费用告急,医保部门有强大的控费动力。药品竞价可能成为控费手段之一,电商带来竞价机制,可能成为降低医保费用的推手。在此情况下,线上医保支付可期。
这样一来,新的医疗生态圈将应运而生。医药分开后,零售终端和电商可以分割医院药品份额,药品将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药品竞争将回归性价比;医院补偿机制到位后,医院将不再依赖药品,以发展医疗服务为重点;医生服务价值回归后,医生将有动力将处方外流。在新生态圈中,药品和医疗将各自形成竞争,达到整体控费的效果,而电商作为降低药价的重要方式,将焕发生机。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对此只是抱有一幅美好愿景,他们认为真正实施起来并非三五年可及。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天上市公司在医药电商领域的布局,也只是出于战略布局的考虑,提前谋划,趁早打出品牌,即便每年有些盈利,也只是一块小蛋糕,大市场,还需时间等待。一心堂
从去年开始,一心堂投资1.2亿元用于电子商务的建设,主要致力于打造医药行业电商和区域多元化电商。在2014年三季报中,一心堂表示将按业务发展规划专门建立电商事业部门,项目计划总投资12000万元,实施期预计为两年。公司计划5年内做到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
一心堂董秘办一位人士表示,电商部门采取自己培养人才、自建团队的方式组建,这方面的销售目前刚刚开始,电商已经明确为公司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我们肯定会围绕国家政策走”。
2015年1月底,一心堂网上药店中药馆正式上线,中药零售业务打破传统从线下延伸到线上。30多年前,一心堂以中药起步,今天一心堂紧跟时代的步伐,在互联网上开起了中药馆,实现了一心堂中药经营的一个巨大飞跃。在春节前,一心堂还开通了网上年货街,市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购买自己想要的年货了。太安堂
主营中成药的太安堂将定增投资4亿元用于“太安堂电子商务及连锁业务建设项目”,并斥资3.5亿元用于收购广东康爱多连锁药店100%股权。
康爱多是一家专注于网上医药商品零售的医药电商企业,截止2014年7月31日,公司总资产4362万元,净资产2625万元,实现营业收入1.81亿元,净利润626万元。康爱多管理层股东承诺康爱多2014-2017年度实现的销售收入分别不低于2.8亿元、6.4亿元、11.5亿元和14.5亿元;2014-2017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00万元、800万元、2000万元和3000万元。
作为国内医药上市公司收购医药电商的第一家,本次收购有助于公司快速切入医药电商领域,大大缩短公司电商业务的培育时间。太安堂产品线丰富,拥有371个药品生产批件,25个独家品种,收购有助于公司自有医药品牌在线下传统渠道的基础上打通线上渠道,实现线上线下渠道业务融合,进一步丰富优化公司的业务模式。浙商证券坚定看好公司发展中药全产业链,上游进军人参及中药材产业,中游发展中药制剂业务,下游发展太安堂连锁药店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嘉事堂
为拓展公司医药电商业务,嘉事堂决定对全资子公司北京嘉事堂连锁药店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增资完成后,嘉事堂连锁药店的注册资本将由4000万元变更为1亿元,公司出资为8000万元,持股比例为80%;电商运营团队及技术骨干出资2000万元,持股比例为20%。
嘉事堂日前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正在筹划电商业务的推广方案,传统的媒体广告形式也在考虑之列。嘉事堂主要从事医药零售和医药批发业务,兼顾医药物流的第三方配送业务。
顺应医药分开和电商业态兴起的趋势,公司已将医药电商业务作为下一个业务发展重点。海通证券认为,在政策和内生需求的刺激下,2015年医药电商行业有望呈现爆发式增长。对于医药电商企业而言,供应链管理能力至关重要。通过过去两年为首钢下属医院等医疗机构提供药品GPO采购服务(核心是筛选高性价比品种供应厂商),公司已积累起全品规的药品供应商体系,并在产品采购价格上拥有较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