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王宗喜教授——军队物流向地方借鉴什么?
核心提示
在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大背景下,军事后勤力量必须与数字化战场融为一体,学习借鉴现代物流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是一道迟早必须迈过的坎儿。“0到1”是设计新的技术,“1到N”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复制可行的模式,两者结合才有威力。中国军队物流要实现从“0到N”、从复制到创新,其中关键是军事后勤保障人员要转变思维,在学习中融合,在融合中学习,以军民深度融合为载体,推动实现我军“智慧、精准、快速、高效”的后勤保障。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军事物流体系?
王宗喜军事物流结构复杂,要真正了解它,就必须知道其构成。军事物流主要包括人员、物资、军事物流装备、军事物流设施、信息和资金,它是以较低成本满足部队物资需求为目标,提高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与一般物流相比,军事物流稳定性差、动态性强,系统的时间和空间跨度大。比如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直接涉及的国家数十个,物流范围几乎遍布全球,时间达数月至数年,大跨度系统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管理难度大,对信息的依赖程度高。
记者2016年“双11”当天,我国累计发送包裹量6.57亿件,覆盖235个国家和地区,涉及人次超过30亿。相比之下,我国军事物流投送能力如何?与地方物流相比,优势和差距有哪些?
王宗喜在强军目标指引下,我国军事物流正呈现着崭新局面。以创新机制、整合集成为主要特色的物流改革日趋深化,集采购、储存、运输、配送于一体的军事物流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在军事物流领域中积极推广应用,物流指挥自动化、物流作业机械化水平日益提高。
与地方物流相比较,军队物流有两大特色优势,一是自主创新理论成果丰硕。像物流场理论、结合部理论、物流诊治理论,尤其是军地物流融合发展理论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且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升华。二是军队物流人员政治素质、军事素质、思想作风和组织纪律都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
也要承认差距的存在。就是物流技术装备明显滞后,尤其是信息化管理与自动化作业水平低于地方物流。例如,京东集团在2016年“双11”期间启动了智能机器人设备、机器人分拣中心两个自动化设备,单台自动分拣设备最高处理可达到2万件/小时。与之相比,军队物流尚处于半机械化状态,差距相当明显。
是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模式呆板滞后,效益相对较低。还有就是上下游衔接不畅,尚未形成上下贯通无缝连接的军事供应链。相对于地方那种集信息链、价值链、物资链和资金链于一体的供应链,显然有着不少差距。
记者那您认为军队物流应该从哪些方面向地方物流学习?是否可以照搬地方物流发展模式?
王宗喜我曾看到一个理论,说“0到1”是设计新的技术,“1到N”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复制可行的模式,两者结合才有威力。我认为,中国军事物流不一定要复制地方物流,而是要从“0到N”从复制到创新,其中关键是军事后勤保障人员要转变思维。
现代物流是从军事领域发展起来的,在现代物流理念形成初期,军事物流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物流的发展。二战后,现代物流在商业界得到长足发展,并形成和拓展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技术。所以,军事后勤保障人员不能墨守成规,应该转变思维,学会借鉴地方物流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等,在学习中融合,在融合中学习,以军民深度融合为载体,推动实现我军“智慧、精准、快速、高效”的后勤保障。
要形成军地物流联合发展的思维,认清军地物流保障资源的融合共享是必然趋势这一现实。,军事后勤保障应当按照跨层次支援、跨区域保障、跨军种使用的建设思路,引入和创新先进的物流理念、技术和手段,统筹军地物流设施建设,利用地方物流资源和网络为军队建设服务;应当依托国家物流体系和社会保障资源,建立统一规范的军地物流技术标准体系,制定配套的法规制度,规范地方物流企业和部门与军队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完善军地一体的运行机制;应当在战略后方和重要战役方向建设一批大型化、综合化军事物流基地,逐步建成集采购、仓储、运输、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实现军地衔接、平战结合的供应商直达配送。其中,将部分业务外包给社会保障力量,就是值得军队各级后勤部门高度重视的一个选项。譬如,某快递公司拥有34万名员工、42架货运飞机、1.6万台运输车辆和遍布全球的12000多个营业点。如果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关键时刻“为我所用”,这种很强的物资配送和直达能力必将带来巨大的军事保障效益。
记者在此基础上,您认为如何加快民用物流动员的发展?
王宗喜就民用物流动员的发展而言,军民物流缺少系统的沟通与交流,致使实践中地方物流建设没有充分考虑军事物流的需要和国防要求。,要加快民用物流动员的发展,必须建立高效权威的动员组织机构。
一是成立全国统一的物流管理机构。把分散在不同部门间的权力集中起来,专门负责制订物流的规划和法规,协调和指导物流相关部门的工作,战时或平时特殊情况下负责民用物流动员与征用工作。二是在全国性物流行业组织中设立物流动员办公室,专门负责军队物流和地方物流在规划、法规、技术等方面的综合协调工作。三是考虑到现行体制和军地物流发展水平等因素,可以在现有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基础上,吸纳军地物流管理职能部门成员参加,建立统一权威的物流动员组织机构。四是在物流企业建立动员办公室。上级物流动员机构注重将优秀的转业干部、退伍士兵等推荐到公司工作,并纳入预备役编制等。一旦发生了战争,这些力量可以快速形成保障力。,还要建立完善军民融合的运行机制,打造民用物流动员平台。
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仓库先行试点物流配套建设,形成集信息管理、高位储存、自动拣选为一体的立体库收发模式,极大提升了仓库的物资综合保障能力。仓库依靠物资数据平台,系统自动生成物资出库计划、智能拣选各类物资、轻型输送机自动把物资输送到各个站台,整个供应保障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图为4月26日,在立体式物流仓库,官兵进行物资分拣。刘臣摄
走出军事物流的“围城”
■何宏生 魏建军
有军事专家说,在24小时内运来一个营,远比10天后运来一个师更可贵。这深刻揭示了一个快速机动的物流体系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军事物流体系虽然不断完善,但与发达国家军事物流和我国快速发展的地方物流相比,一些关键环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走出军事物流的“围城”,应充分学习国外和地方上先进物流经验,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发展我军物流,让标准立在能打仗的最新需求上、落在保障打胜仗的最终目标上。
电影《南征北战》中有一句台词“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不要怕打烂家里的坛坛罐罐!”当亚马逊在全球布局智慧物流中心,当京东聚焦无人机送货和自动化物流中心的搭建,当马云宣布打造智能物流骨干节点城市的时候,智慧化物流的大潮已经成为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军事后勤保障人员必须认识到这种差距,要勇于打破原来的坛坛罐罐,引发一场“头脑风暴”。
要看到,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化技术、移动信息服务和位置服务等一批新兴技术正在地方物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如菜鸟网络陆续推出物流预警雷达、大数据分单路由、四级地址库等数据服务,引领智慧物流发展趋势。百度打造“物流+互联网+大数据”三位一体的智慧物流云平台,号称1秒钟完成1万订单的分配。相比之下,我军物流技术应该积极吸收引进地方物流的先进技术,进而消化创新,聚力开发后勤“大数据”,打造现代军事后勤“生态链”。
军队物流要发展,必须军民融合。军队物流建设既要借助地方资源,提高速度和效益,又要保持军事特点,经受住血与火的考验。我军可以在满足军事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市场价值规律、供求规律规范约束物流保障活动,按照军队是主导而不是领导、政府是支持而不是命令、企业是参与而不是服从的思想,协调处理好各方关系,平等自愿地开展合作,走出一条国家支持、军队主导、政府协同、企业响应、市场运作的军事物流军民结合保障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