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26万亿元——金融活
10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引导资金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强化对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总体看,当前全社会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信贷和社融合理增长
看货币供应量——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6.4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2.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0.23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1个和4.7个百分点。
看人民币贷款——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26万亿元,同比多增2.63万亿元。9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75.49万亿元,同比增长12.8%。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69.37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
看社会融资规模——今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量29.6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01万亿元。9月份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3.4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630亿元。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280.07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前三季度,社会融资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社会融资结构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69万亿元,接近上年全年16.88万亿元的水平,比上年同期多增2.79万亿元。
二是实体经济从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获得的直接融资大幅度增加。前三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4.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65万亿元;企业的境内股票融资6099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756亿元。
三是金融体系配合财政持续发力,政府债券融资力度很大。前三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6.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4万亿元。
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作用发挥如何?企业贷款情况颇具说服力。
总量上看,今年前三季度,企业贷款保持平稳增长。9月末,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2.3%,增速比上年末和上年同期分别高1.8和1.9个百分点;企业贷款累计新增10.8万亿元,同比多增2.6万亿元。
结构上看,企业中长期贷款结构持续优化。阮健弘指出,从3月份开始,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加快,9月末的余额增速为14.8%,是18年以来的最高点。
从中长期贷款的实际投向看,金融机构对重点领域中长期贷款的力度不断加大,贷款结构持续优化。前三季度,实体经济中长期贷款占各项新增贷款的72.9%。
具体分析,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30.5%,增速比上年末高了15.7个百分点,连续11个月上升。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保持快速增长。
基础设施的中长期贷款也保持了较快增长。9月末,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13.5%,比上年末高了3.4个百分点。
“企业获得的长期资金比较多,能够比较好地稳定企业信心。对企业来说,中长期贷款十分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进一步增长。”阮健弘表示。
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四季度货币政策将呈现何种走向?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取得了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上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显著降低,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下调法定准备金率、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公开市场操作,主动投放长期、中期和短期流动性,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人民银行3次降准,共释放长期流动性1.75万亿元,支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满足了银行货币创造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目前,从长期、短期、中期流动性来看,银行体系流动性都保持在合理充裕水平。”孙国峰表示。
谈到利率水平,孙国峰表示,当前央行政策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均保持稳定,利率水平与当前的经济基本面总体是匹配的。
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