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不仅有海港,还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国际陆港
2014年以来,青岛国际陆港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重点服务业园区、山东省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和中国(青岛)跨境电商综试区重点产业园;今年9月4日,青岛国际陆港又被列入首批“山东省电商小镇”创建名单;9月6日,即墨跨境电商小镇招商推介会举行,中科智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现场签约落户;10月,占地80亩的跨境电商小镇先行区正式开镇……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青岛国际陆港一日千里快速发展的背后,强大支撑是当地陆、海、空、铁大交通网络——域内3条铁路、3条高速公路、3条省道纵横交错,距流亭机场15公里、胶东国际机场17公里,规划中的青岛地铁16号线贯穿域内,由即墨至前湾港的铁路集装箱班列“即黄班列”已于去年开通。公路港、铁路港、海港、空港“四港联动”,如同城市发展的大动脉,将新鲜的血液输送到青岛国际陆港的每一个角落。
公路,是青岛国际陆港的传统交通优势。这里的华骏物流园,不仅是青岛地区重要的公路物流集散中心,也是物流实验基地,获评“2017年全国物流园区”。
据国际陆港管委会副主任刘绍山介绍,华骏物流园占地1500亩,已建成40余万平方米物流仓储区及城市共同配送中心、电商物流园等10余个板块。其中,城市共同配送中心被商务部列为首批9个试点园区之一,公路港物流枢纽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多式联运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目前,30多家大型物流和电商企业已经落户,业务范围辐射整个胶东半岛。
凭借胶济、蓝烟、青荣3条铁路在此交会,青岛国际陆港成为大宗生产生活资料分拨集散的铁路枢纽。这里有青岛地区的大型综合铁路物流园区——济铁物流园,也是中国铁路总公司批准的全国42处铁路物流节点之一。
国际陆港管委会物流事业部部长王伟秀介绍说,济铁物流园总投资12.78亿元,目前园区已全面开工建设,主要建设小汽车作业区、集装箱办理区、公铁联运物流区。年内,园区将建成3条铁路专用线,预计明年2月份投入运营。届时,进出青岛市区的大宗生产生活资料都将在这里分拨集散,其中,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生产的车辆可以通过铁路进行分拨,运至世界各地。
尽管不是海港,但青岛国际陆港却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大门,因为这里有青岛港即墨港区。作为青岛港港口功能的重要延伸,青岛港即墨港区于2017年7月正式挂牌运营。10月16日,由青岛国际陆港直通青岛港前湾港的铁路专列——即黄班列正式开通,真正实现了码头功能前置、货物对流和货物集散效应。
山东鲁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是即黄班列的受益企业之一。公司生产物流部部长郭绪雷介绍说,以前公司往港口运输货物主要靠汽运,一辆卡车只能拉一个集装箱货物,物流成本非常高。一旦遇到雨雪、雾霾天气,轻则交通堵塞、延迟发货,重则取消发运计划,导致订单违约。即黄班列开通后,公司不用再每次耗费七八个小时往返前湾港,在青岛国际陆港就可以拉到空箱,装货后再直接送回陆港,然后通过即黄班列一次性全部运到前湾港码头。目前,即黄班列已经并入全国铁路路线图,每天公交化运行,不受天气、道路、车辆等因素影响,定点往返于青岛国际陆港与前湾港码头之间,效率更高也更安全。截至今年8月底,即黄班列累计发送457列,运送箱量14309车。
目前,济南铁路局对即黄班列给予运费下浮政策,还有即墨区政府政策扶持,单此一项可为即墨企业平均每年降低物流成本约2000万元。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杨红表示,即黄班列开通后,森麒麟轮胎青岛工厂90%的货物可通过即黄班列运抵前湾港码头出口海外。
公路、铁路、海运,构建起了青岛国际陆港四通八达的地面交通网络,一大批枢纽偏好型产业闻风而动,竞相集聚——
跨境电商小镇加快推进,建成跨境电商监管仓库、海关查验仓库、集装箱监管场站等设施,跨境电商进口商品日均通关一万单左右,业务量占青岛关区首位;今年3月9日,跨境电商出口通道成功打通,跨境电商产业园实现从“买全球”到“卖全球”。
青岛地铁集团、中车股份,投资20亿元兴建地铁维修保养及智慧城轨会展中心,达产后青岛市域内所有地铁将在此处维修保养;引入牵引系统、智能运维与检修等核心智能零部件产业。
17公里之外,正在建设、即将启用的胶东国际机场,也为青岛国际陆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总面积5.6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将聚力打造临空特色鲜明的高端综合型产业园区。目前,区域内已经聚集青岛云路新能源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正在培育交通装备配套加工与维修、生鲜品配送与加工、金属新材料、航空食品等产业。
“陆、铁、海、空四港联动,青岛国际陆港将立足青岛、辐射全国、对接亚太、拓展中亚西欧。”刘绍山表示,青岛国际陆港的终目标,是建成产业集群、配套完善、宜业宜居、产城融合发展的“陆港新城”,成为即墨均衡发展、融入青岛发展的重要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