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救援 不添乱还是不缺位

快递知识 2021-03-28 19:15www.guomeikuaidi.com快递查询单号

 雅安地震救援进行时,作为民间救援的重要力量,志愿者和媒体突然被**呛声:许多人质疑媒体“反应过度”,指责志愿者跑去救援纯属“添堵”。

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就在灾情发生当日,大量民间志愿者开车赶往灾区救援,通往灾区的道路一时拥堵不堪,道路“生命线”变得十分脆弱,伤者难出救援难进,大量救灾物资无法运达。为了疏堵,政府下发紧急通知,要求非紧急救援人员、志愿者等未经批准,尽量不要自行前往灾区。据报道,受灾的芦山因此每天劝返千余志愿者。

媒体也处于**的风口浪尖。从目前掌握的人员伤亡情况看,雅安地震并没有当年的汶川地震来得那么吓人。大量媒体涌入,因此被指责为“反应过度”,是在添乱,抢占本就有限的灾区资源。

不过,与这种拒绝民间救援与媒体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灾区依然不停地传来缺药缺水缺粮的求援信息。芦山千年涌泉被舀光,居民只有数量极为有限的瓶装水;天全县灾区救援冷清,数千受灾群众只获8顶帐篷……

这其实也是在说,处于危难中的民众,非常需要外界救助。对他们的援助,无论是政府的还是民间的,应该越多越好,而不是一味拒绝。问题只在于,如何将这些资源及时送到这些**需要的地方去,如何将民间资源和志愿者有效地组织起来,如何让救援更有效率,而不是各自为阵、散乱一团。这直接考验着政府的统筹安排能力。

灾情发生,大量志愿者涌入,这本身就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转变,那就是,公民参与和社会慈善行为正在兴起。志愿服务行为增加,这时,公共部门继续以计划时代的大包大揽行为应对灾情,显然已不足以应对局面。无论是灾情需要,还是民间志愿的勃兴,都意味着,民间救援与既有救灾体系亟需找到一个对接口,让民间救援成为国家救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过程中,民间力量需要不断成长,实现自我规范;公共部门也需要搭建一个救灾资源的协调平台,将民间资源与有力的志愿服务统筹协调安排,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个人、每一样物资,都能到**需要的地方去。

那么,怎么判断哪些地方需要援助,他们**需要什么?担当救援信息传播责任的,显然是媒体。媒体介入灾情报道,不仅体现社会责任担当与生命关怀,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及时传播重要的求援信息,让更多需要的人获得救助。资源是随着信息走的,没有对称和透明的信息,就没有合理的资源分配和有效的救助效率。

拿这次地震来说,除了受助较多的中心县城,许多媒体也将目光放到了那些被遗忘,却亟需救助的镇乡孤岛和村落。这些信息释放,让更多受灾的地方被看见,并直接影响到救援物资分配,确保每一个受灾民众都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救助。事实上,对受灾民众来说,恐怕没有多少人认为记者是多余的。记者来到,受灾民众通常都会积极地指路,因为他们很清楚,有没有记者在场,记者怎么报道灾情,救灾资源的分配会完全不一样。当然,媒体在场还能起到一个重要作用:**监督。汶川地震的经验就告诉我们,大量物资云集的时候,检视救援作为,媒体监督的力量不可或缺。

无可否认,媒体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媒体报道或有偏颇,但一家或是几家高水准的媒体,显然没法为灾情提供全视角。不同的媒体介入,不同的关注角度,才可能为受众提供全面、有效、真实的信息,不同的信息碰撞,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用于判断救援工作的得与失,公共部门的表现是否称职。

无论是民间志愿还是媒体参与,人们都不该对这样的民间力量耿耿于怀。捧杀或棒杀民间救援,都不是应对灾情的理性态度。一套成熟完善的救援机制,需要政府与民间的力量齐头并进,关键在于怎么有效整合,**程度发挥善用。

Copyright © 2016-2025 www.guomeikuaidi.com 寄快递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