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水平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物流发展的基础和主体。2002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同志在宁波调研强调,要依托港口,大力发展运输、仓储、配送一体化的综合物流业,带动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今年11月,视察我省时又部署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杭州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等与物流发展密切相关的重点任务。对浙江交通而言,加快现代物流发展是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的新任务,是切实融入国家战略的新抓手,是有效推进“四个交通”发展的新举措。
近年来,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以现代物流理念改造传统运输业,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运输物流企业,取得显着成果,体现为三个特点一是起步早,早在2006年我们就深入谋划全省交通物流发展,2007年全面实施“大物流”建设,将其与“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大水运”共同作为现代交通“五大建设”的重要组成;二是定位高,2009年交通运输部和浙江省签订《共同促进浙江交通物流业发展会谈纪要》,将我省作为全国先行试验区。去年,杨部长视察浙江并与李强省长共同为国家平台管理中心揭牌,为我省现代物流发展掀开新篇章;三是系统性强,以“三港一平台”为载体(海港、陆港、空港和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统筹推进物流发展,在全省构建物流节点网络、物流龙头企业、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和城乡物流配送“四个体系”。截至2014年底,全省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400多家,占全国的15.8%,物流园区数量也位居全国前列。
以三位一体港航物流体系建设为龙头,着力推进“海港”物流发展
坚持规划。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认真落实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要求,先后编制沿海港口总体规划和港口集疏运、港区布局等专项规划,形成层次分明、内容全面、功能清晰、相互配套的规划体系。
突出龙头带动。以习总书记“四统一”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品牌、统一管理)为指针,全力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发展。宁波-舟山港已成为我国大型集装箱转运基地,大宗战略物资中转储备基地和临业基地,对内承担全国原油进口总量1/3、铁矿石进口总量1/8;对外开通国际航线约240条,连通世界100余个国家600余个港口,预计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8.7亿吨,连续六年居世界首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增速全国。
强化服务支撑。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服务系统“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成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等大桥和全国首条30万吨级人工航道虾峙门口外航道等重大项目,形成辐射浙江全省、中西部地区及长江沿线的集疏运网络。积极发展大宗商品交易,预计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全年实现交易额1.6万亿元,同比增长100%,宁波大宗商品交易额6000亿元,同比增长84%。
优化运输结构。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开通宁波至国内17个城市集装箱铁水联运班列,集装箱运量从2009年0.17万标箱跃升至2014年13万标箱。发布国内船舶交易指数,全省海运运力达到2000万载重吨,居全国首位,特种船舶、万吨级船舶占比大幅提升,从2007年65%升至目前90%。
以义乌国际物流园区为示范,着力推进“陆港”物流发展
加快网络布局。通过部省共建、省县共建,累计投入扶持资金2.2亿元,在全省重点加快68个物流园区建设,带动306个物流基地发展,形成以物流园区为核心、物流中心为骨干、配送中心为基础的网络布局,入驻企业高达8800余家。充分发挥杭州传化、宁波梅山、绍兴柯桥、嘉兴、义乌五大园区示范作用,义乌被联合国亚太地区经济社会委员会正式列为“国际陆港”城市,规划建设集快递物流集聚中心、铁路物流中心、电子商务园区为一体的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开通“义新欧”铁路集装箱班列、义乌-北仑海铁联运线路。传化“公路港”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五部委联合推广,并计划在全国建立20个“公路港”物流园区。
培育示范企业。累计投入扶持资金6200万元,培育省级龙头物流企业17家、市级117家,重点推广以杭州传化为代表的“平台型”整合、玉环陆通为代表的“资产型”整合、宁波“四方”为代表的“信息化”整合等12个资源整合示范经验,全省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430余家,居全国首位。
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景宁、松阳等8个农村物流试点,推广四种配送模式,即交通邮政合作模式,利用村邮站开展分销配送,实现货物到村到户;小件快运模式,利用农村客运班线开展快件运输,业务覆盖80%乡镇;物流和商业联盟模式,将物流配送与商业连锁经营相结合,建立城乡商贸综合物流连锁经营网;农村客货运一体站模式,整合农村客运站、运管站等公共资源,建成全省300个农村货运站。
以杭甬温干线机场为重点,着力推进“空港”物流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2011年部省签署《会谈纪要》,加快建设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为龙头,宁波、温州机场为骨干,台州、义乌、舟山、衢州机场为支撑的浙江民用机场体系。以此为契机,我们先后开展大航空建设、航空信息服务、客货运网络等一系列前瞻性研究,正式颁布《浙江省民用机场管理办法》,编制完成《浙江省通用机场发展规划》。
扩大运输规模。先后建成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温州机场飞行区扩建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宁波机场三期扩建、温州机场新航站楼及附属工程建设。目前全省机场设计旅客吞吐能力达到4600万人次,停机位181个,开通国内外航线205条。预计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4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2%和9%,增幅居全国前列,相比2007年实现总量翻番。
优化物流服务。推进杭州机场物流园区一期、宁波机场空港物流园区和温州机场货运区建设,提升空港物流发展硬件水平。引进联邦快递、顺丰集团、申通和圆通等运输物流企业,组建浙江长龙航空公司并以杭州为基地开展全货机航空运输服务。建成杭州机场物流信息平台,实现2家货代单位、18家航空公司数据互联互通。
以信息化为,着力推进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发展
我们牢固树立互联网时代“企业要创造市场,政府要创新服务”理念,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全力“做大、做实、做强、做久”国家平台。平台自2007年启动以来,短短数年实现从省内、国内到国际的跨越式发展。2014年初,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五部委调研平台并行文上报国务院,明确以本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和区域级公益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平台还被列入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目前,平台已互联中三国17个港口、23个物流园区,服务中小企业30万家,日信息交换量达到200万条,服务物流货值超3万亿元。
加快全国联网。2014年7月,交通运输部正式发布《交通运输物流信息互联共享标准(2014)》。目前,平台已在全国建成1个根服务器,部署浙江、黑龙江、河南、福建、湖南、安徽等省共9个交换服务器。
推进互联应用。接入中远物流等20余个大型物流信息平台和华东医药等18家龙头商贸、制造企业;实现中主要港口、萧山机场和2个海关监管区信息互联。平台还与上海铁路局等10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推进铁路、民航、港口、公路等运输方式互联互通。
深化国际合作。联合亚洲开发银行实施平台技术援助项目,推进联合国亚太地区经济社会委员会区域物流信息共享项目,广泛开展与欧盟等方面关于物流标准化和云服务技术交流。2014年8月底举行的中运输部长会议上,还发布了港口信息共享标准。
实践证明,推进“大物流”发展,为全省带来显着的经济社会效益一是拉动地方投资。通过全省物流基地建设,吸纳国资150亿元、社会资本93亿元。二是推动转型发展。以义乌“国际陆港”和传化“公路港”为代表,形成了多种先进运营模式。三是增加就业机会。全省仅道路货运从业人员就达61万人,而且通过物流企业辐射带动,新增大量就业岗位。
回顾过去,我们深刻体会到,浙江“大物流”建设能够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得益于部省重视、有力支持,得益于规划先行、政策保障,得益于转变理念、开拓创新,得益于市场主导、优化服务。下阶段,我们将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战略,着力推进“三港一平台”建设,加快形成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有序、协调发展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为推进“四个交通”发展和“两美”浙江建设作出新贡献。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