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浙江快递物流一线:如何应对大考
每年的“双11”,既是对消费者钱袋子的一种考验,也是快递物流行业的一次“大考”。今年“双11”期间,《人民邮电》报记者深入浙江宁波和义乌快递物流一线,亲睹“双11”背后的快递物流动态,深入了解当下快递物流业的发展情况。这几年的“双11”,订单数量、包裹数量猛增,快递爆仓,自然会出现“越多越慢”的情景,今年可能会是另一种局面了,快递物流的速度会更快。
“甬”往直前未来不是梦
宁波,又名“甬城”,是东海海岸线上的一颗“明珠”,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初到宁波,记者就嗅到了一股电商物流的气息,不仅人人都能对快递物流行业评说几句,就连对快递物流行业的产业链也可以说得头头是道。
跨境物流是这几年宁波发展的主流产业之一。经过三年审批,今年6月28日,宁波成为浙江省第四个国际邮件互换局。“互换局”为跨境电商提供了通关、结汇、退税、邮包寄递等一站式服务。目前,“交换局”主要承担以国际E邮宝、邮政国际小包为主的新型出口业务,产品主要以服装和鞋帽为主。
根据业务量调查,“双11”期间,“互换局”速递业务处理量比平时增长40%、邮政小包增长65%,进口国际EMS、水包业务预计日均3000件。速递国际出口日均1.6万件,而“双11”期间则达到日均2.2万件,邮方预报旺季期间小包日均3.3万件。邮件主要出口美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8个国家的33个城市。
浙江不只是物流大省,也是制造业大省,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走出了一条地方特色的产业化之路。宁波市奉化区的罗蒙电子商务仓储中心就是宁波EMS与企业合作的典范。宁波EMS罗蒙项目部经理徐斌告诉记者“通过线上线下的合作方式,企业负责设计、经营、宣传,快递业负责物流包装、包裹速递,这样不仅可以让企业节省成本,也可以简化企业发货流程。”顺延着“互联网+”的思路,未来“快递+”的思想似乎也可以实现,比如快递+汽车、快递+服装、快递+美食等。
宁波保税区是浙江省早设立的海关监管区,也是宁波市和浙江省国际贸展的重要平台。在这里,跨境电商聚集了亚马逊、Costco等全球龙头电商平台,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等国内跨境电商巨头,以及百世汇通、顺丰、圆通中柏等知名物流服务商。百世仓储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平均每天用这样的打包胶条8盘,而‘双11’期间,我们则可能每天需要用掉30盘左右。”记者估算了一下,一盘胶条的长度大概是750米,而每个包装员在“双11”期间就要用掉长达22500米的打包胶条。
“义”气风发小城市的大快递
“你们的快递了不起!”这是在2014年夜访义乌市青岩刘村时对当地快递物流行业的肯定。两年过去了,如今的青岩刘村不仅率先设立了全国电商创业实验室,也搭建起了创业孵化中心,成了中国名副其实的“网店村”,也被阿里巴巴评为“中国淘宝村”。
浙江义乌是全国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和采购基地,如何让电商经济带动实体经济发展,成为产业转型面临的难题。为了破题,义乌市先后组织了30万人次的培训,而且将培训的重点人群放在了广大的农村地区,通过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快递业务量排名稳居全国城市前十名。而快递“一公里”的难题也早已在义乌得到。
据分析统计,今年“双11”期间,义乌全行业处理的邮件量将突破1000万件,为保障旺季服务工作,车辆临增1125辆,增幅达45.9%;收派人员临增1338人,增幅达到27.2%;操作人员临增1515人,增幅达到49.8%。
义乌申通公司预计“双11”期间前三天的日均业务量为80万~100万件,高峰期将达到150万件左右。为了让科技更好地提升服务能力,义乌申通目前首套350台机器人开始作业,日均处理量达150万件,是原来分拣流水线80名工作人员分拣快递包裹量的3倍。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机器人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手舞足蹈”,灵活敏捷,分拣效率很高。借助智能化的操作,工作人员只需按下一个按钮,机器人就可以按照指令工作了。
义乌顺丰公司则在今年“双11”前后的电商行业大促当中,启动了“6个1”计划,以“承诺时效”为目标,提前做好全面、系统的准备工作。据顺丰的相关负责人透露,为保障今年“双11”的物流速度,义乌顺丰加大了直飞,减少了转飞,启用了顺丰航空超过100余条航线资源,建立区域性转飞模式,推动包舱包量资源获取,保障更多快件通过1个航线完成运输。,顺丰即日、顺丰次晨等时效产品在业务高峰期间也将保持正常运转。
高速公路上有个词叫“合流”,而快递物流行业则更好地展现了什么是共享经济时代的“合流”。这既有快递业与商品之间的合流,也有快递业与新技术之间的合流,更有线上和线下之间的合流。快递物流业只有利用好合流趋向,才能更好地实现弯道超车。
宁波和义乌是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物流之乡,也是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双11”期间,一个个包裹亟待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这不只是在诠释当下互联网时代电商经济的发达,也似乎在向世人炫耀自身共享经济发展的胜利成果。(来源人民邮电 文/周振龙)
作者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