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半块钱”怪圈 中国快递在路上
“电商一个节,物流一个坎。”这是快递行业内部的一个戏称。近年来,在电商飞速发展的行业背景下,每年电商购物节,都成为快递物流的“春运”大考。
2016年的“双十一”同样如此,甚至相较于往年,今年的峰值压力可能更为巨大。国家邮政局副局长刘君11月9日表示,2016年“双十一”快递业务量或将刷新包裹数量纪录,超过10亿件,按年增35%;预计日处理量突破24亿件,按年增50%,是日常处理量的2.2倍左右。
“国内快递物流行业仍面临低价竞争压缩利润空间、‘一公里’难题和野蛮生长管理缺环等问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理事林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供应链物流领域,美国、荷兰、德国、瑞士、新加坡等物流较发达的国家仍有很值得我们学习,并加以改进转化的地方。”
但,林庆也强调,国内快递物流行业不应妄自菲薄,在学习借鉴物流发达国家经验的,也应走中国独有的物流模式。
“半块钱”怪圈
在“双十一”等电商购物节的推动下,国内的快递物流公司日处理能力已开始步入世界前列。仅仅用了五年时间,国内单个快递公司日均处理快递包裹量便从100万单跃升至1000万单级别。
横向对比来看,继2014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达139.6亿单,超越美国之后,2015年,中国快递业务量以207亿单的规模超过美国54%。仅2015年“双十一”单日便超过4.67亿快递订单,远超美国联邦快递和UPS全球业务单天包裹数总和。
尽管业务量在逐年剧增,但大量快递企业仍在“半块钱”(每单快递利润低于0.5元)时代挣扎。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圆通、申通2015年业务量分别高达30亿票、26亿票,但净利润仅有7.2亿元、7.7亿元,平均下来每单约不到0.3元;业内“高富帅”顺丰2015年业务量为17亿票,归属净利润为11亿元,平均每单约0.65元。
与中国境内快递不同的是,美国境内快递服务昂贵得多,“服务等级”区分也极为细致。以UPS为例,其在美国国内运输提供7种不同产品,包括次日达、隔日达、隔两日达及陆运,“次日达”又细分为三种早上8点前送达、中午12点前送达和天黑之前送达;慢速的陆运不保证送达时间。
在对服务进行细致区分的基础上,不同档次的价格可以差别很大。一个从旧金山到纽约约2公斤重的快递,隔日早8点前送达的费用约130.56美元,如需送货则为148.24美元;隔日当天之内送达的费用则约91.22美元。
“之所以区分度不够,是因为国内快递行业竞争过于激烈。”易观研究中心分析师张庆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事实上,在美国,物流已形成三大寡头,国内则包括“三通一达”、顺丰、各地方快递公司,甚至还有电商自建物流体系,激烈竞争下选择增多,用户很难如国外那样容易地接受“额外服务额外费用”的模式。
“技术流”加码
如果说价格与服务的分级更偏重于“开源”,那么,通过“技术流”的应用“节流”,则是当前国内快递更加积极的方向。
目前,技术已经开始在优化国外物流供应链、降低库存方面发挥作用。作为美国自营电商巨头,亚马逊很早之前就在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仓储效率。2012年,亚马逊收购机器人制造公司Kiva System,随后诞生了完全改变仓储体系存在的Kiva机器人,机器人行走地面贴满二维码、货架上完整标注格子编号、信息系统实时追踪货架位置。,亚马逊另一个热门尝试是无人机,但目前还未全面推广。
国内各大平台同样在借助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升级物流能力。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苏宁物流已宣布推出自主研发的指南针后台处理系统,打造“苏宁云仓”,提出门店两小时极速达和“迟到就赔”;京东则运用无人仓、无人车、大数据分析预测、智能机器人分拣等智慧物流技术,进一步挖掘物流能力;菜鸟联盟升级智能分单,推动聚单直发等产品使用并大规模应用快递员APP。
“据测算,京东无人仓解决方案的落地,能够使目前物流单均成本降低50%,生产效率提升至目前2倍,仓储单位面积效率相较于现在人工仓提升5倍。”京东物流方面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比如,京东Delta并联机器人的分拣效率可高达每小时3600次,基本是目前人工效率的10倍以上。”
在林庆看来,中美快递在技术端上的水平已非常接近,目前国内快递企业亟待改善的仍是管理模式问题。“在国内,顺丰的内控和服务设计是比较有优势的,除顺丰之外,大多数老牌快递都是加盟模式,很难把顺丰的体系覆盖到加盟商网点统一执行。”林庆指出,“从去年开始,快递公司纷纷开始走向资本市场,但由于粗放式的发展和低价竞争是国内快递企业的共性,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畸形,管理制度、公司构架及财务透明仍存在诸多问题。快递企业的管理规范化将是未来脱离草莽基因的良药。”(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文/杨清清)
作者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