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递与“三无”智能装备联系紧密
近日,以“人与无人”为主题的“2017(第三届)互联网+物流格局论坛”在北京举办。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物流学博士、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方玺发表了《智能物流浪潮来袭——中国物流快递发展与“三无”智能技术装备》为题的演讲,以下是演讲全文
中国快递市场上半年发展态势
国家邮政局数据公报显示,中国快递发展态势喜人。
上半年,中国快递件量达173.2亿件,同比增长30.7%,意味着每天有接近一亿包裹进入到千家万户。双十一即将来临,我们还会有一个突破性的增长。
2017年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73.2亿件,同比增长30.7%;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181.2亿元,同比增长27.2%。
回顾2010——2016年期间,整个行业发展一直处于50%左右的高速增长态势。
,上半年,中国快递品牌集中度指数进一步提高,CR8达77.8,企业集中度的提高为“三无”技术设备的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保障。
核心指标对比
中国快递“五虎将”交出的上半年成绩单。中国邮政业上市的5家企业中
从业务量来看,中通和圆通独占鳌头;从利润来看,顺丰和中通水平较高;从营收来看,顺丰和圆通优势明显。
中国物流整体发展大致也呈现相同的趋势,为什么会出现持续几年的高速增长?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有以下三大重要因素
一是利好政策的出台和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包括2015年以来国务院关于降本增效和促进快递发展的一系列意见出台。
例如,2017年1月4日,在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快递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既拉动了消费也促进了生产”。
今年包括国家邮政局在内的各部委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2017年05月18日,国家邮政局《关于加快推进邮政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等等。
当前,《快递条例(征求意见)》正在广泛征求意见,意见对电子商务经营的主体责任、电子合同、电子支付、快递物流、数据信息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市场秩序、公平竞争等内容进行了规范。
2016年《电子商务法(草案)》征求意见,快递经营许可方面、快件安全保障方面、加盟经营监管方面、互联互通协同发展方面、建议对快递行业服装规定统一要求、建议对快递末端发展及时给予法律支持、建议行业协会积极发挥作用。利好政策的相继出台为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二是中国物流快递企业“向西、向下、向外”拓展取得新进展。目前,中国城市快递标准化网点数量达到4.1万个,中国网点数21.7万个,全国累计布放智能快件箱超过10万组,年投递快件量超过10亿件。
三是中国物流快递已经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换。例如,无人机在提升配送效率,提供更优质的用户体验优势明显,可以做到“当日达”、“2小时达”、甚至是“半小时达”,有助于实现同城物流的加急业务,加快物流网点、终端之间的流转率,并减少人力成本。
在顺丰、京东等大型快递企业已经研发出自己的无人机技术,做出自己无人机的案例,并投入试点应用。据悉,赣州市南康区申报的无人机临时飞行空域申请批复,顺丰成为目前国内严格按照军民航要求申报物流无人机飞行的企业。
无人车在配送领域应用广泛,采用智能汽车进行运输和配送,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并可上电梯,将快递直接送到指定位置。预计可削减“一公里投递”90%的成本。菜鸟、顺丰等大型企业已着手研发相关技术。
无人仓采用人工智能、全自动A和RFID等技术,配合供包员完成分拣,供包员只需将传送带上的快件放到机器人的托盘中,机器人便可自主完成称重,并放入对应格口。圆通、申通、苏宁、京东等已开发出无人分拣技术并投入应用。这些PPT也客观展示了行业高速发展的几个重要原因。
整个智能装备市场的态势分析
中国物流快递大致都要经历仓库、分拣、运输和配送等环节,主要环节都与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是密不可分。
相应报告预测,在智能仓方面,2017年市场容量将达到157亿元,2018年达到211亿元。举一个案例广东惠阳打造了中国的智慧仓库,仓库内有上百台机器人,它们既协同合作又独立运行。
数据显示,传统仓内的拣货员在7个半小时的时间内,行走了28000步左右,拣货1500件,已近人工拣货极限。而一个智慧仓内拣货员仅有2600步左右,拣货已达3000件。
无人机方面,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2025年中国无人机市场拥有750亿美元的市值。举一个案例2017年6月为浙江一家法院承担包裹、文书的递送工作。他可以按路线行走,更能识别车辆、行人,自动避开路障,重新自主规划路线,具有自主乘坐电梯等功能。
无人车方面,国内外的谷歌、亚马逊、邮政、京东、顺丰等都启动相应研发,具体可以看一个案例浙江安吉县有一个无人机的邮路,这个完成快件派送100余件次,可靠性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这个数据基于1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通过无人机覆盖了偏远乡村邮路,邮车不用再跑偏远线路,两种方式对比,每台无人机每天运8次的时候,可以为邮政节约21000的汽油成本和7000元的人口成本,企业实践充分说明无人机送邮件的美好前景。
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
智能装备发展瓶颈因素,笔者认为,当前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6个方面
一是政策约束。无人机在航空管制,无人车在道路行驶上面临一些政策的要求和因素;
二是成本和商业模式制约。商业模式的摸索阶段,相应的成本还比较高;
三是货品安全以及技术标准制约。这些方面正处于起步阶段;
四是人才制约。我们从传统密集型转到技术密集型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多,硬件工程师以及专业的测试员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五是在技术制约。诸如载荷、电池续航等影响智能装备发展。
六是大数据的能力制约。
“三无”技术设备对大数据要求是非常高的。“有人与无人”是一个哲学命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认真诠释。
一是如何看待认识“无人”。
产业发展经过智能化改造之后,人员结构将会从原来的一线产业工人占主要比重的金字塔形,向中间的技术工人越来越多的倒梯形转变。“无人工厂”也并非完全无人,而是追求一种人与机器之间的有机互动与平衡。
二是如何看待机器换人。
要以“机器换人推动产业升级”的角度去看待信息化和无人化。要深入思考如何利用智能装备来改变工艺生产流程,解决制造周期、成本以及整个工艺流程的问题,让产品更有竞争力,从而实现全体系的转型升级。
三是如何理解智能制造的实质?
智能制造核心是“智”,就是信息获取的快和准、信息处理的快和准。未来服务越来越朝着精致化、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必定要走向无人生产、灵动制造之路。未来核心竞争力比的是“快速和”。
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任务和目标
我任职于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也是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组建单位之一。该国家工程实验室是于2017年由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的,由圆通速递有限公司作为牵头单位,联合相关国内5家共建单位共同筹建,是当前物流行业目前一家国家工程实验室。
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术应用研究平台,支撑开展物流数据融合和分析、物流数据共享与开放、物流仓储运输配送智能协作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通过建立物流信息互通共享实验和应用平台,形成国内的科研环境,主动承担国家和行业重大科研项目。
在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和物联网智能装备等重点研究方向取得一批关键技术成果并成功转化,构建“互联网+物流”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形成可持续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为推动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实验室在智能技术装备等各领域进行了大量探索。实验室的智能装备研制团队拥有多年在物流快递行业研发、制造、集成各类物流装备系统的经验。产品已在多家企业中得到应用。在智能小车、主线直线驱动器、移动供电技术、移动数据交换与控制技术、移动计量技术、货物分拣及仓储工艺设计等方拥有自主研发能力。
“开放共享、共创未来”。当前,中国智能装备无人机、无人车和无人仓发展方兴未艾。国家工程实验室是抱着开放共享、共创未来的思路谋划和布局工作。在此,我号召并恳请大家,继续支持和关注我们整个产业的发展,关注国家实验室的工作开展,积极与我们研讨交流,切磋进步,合作共赢。
本文转自亿欧网,并不代表中国物通网()观点,更多有关发货技巧知识、骗术等资讯,欢迎搜索关注“物流视界”(lsj56)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有合作意向,欢迎咨询。QQ2547636413
作者方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