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的业态创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产品或服务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产业的调整来提产率,来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更好满足消费市场的有效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冷链物流行业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有效供给对接由于消费升级而产生的新需求,促进冷链全行业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重组,实现降本增效,提高全行业服务水平,从而达到降低企业流通成本、保持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提出,物流行业发展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针对冷链物流这种特殊的物流领域,探究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供需结构矛盾,以及寻求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创新发展,我们认为亟待从需求侧的视角下,实现冷链物流行业“换挡升级”和“弯道超车”的改革目标,必须从冷链物流业态创新中寻求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冷链行业业态创新的必要性
任何一种经营业态的探索及创新要素的融入,都是企业或者行业在不断发现市场需求和寻求自身发展路径而不断变革和完善的过程。业态创新的整个过程,不是企业内部结构的简单更新,而是推动业态组合要素发生内在本质的变化,其共同点都是以寻求品牌、管理、技术、服务的差异化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和商业利润,冷链物流行业也不例外。
1、补短板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消费者对大宗农产品物流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不断增长,迫切需要建立更加完善、便捷、、安全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来满足各个方面的不同需求,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且整体水平较低,地区之间冷链产业发展不平衡制约着冷链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提出,为冷链物流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的有力支持。,冷链物流供给结构中就是要强化生鲜农产品的预冷、拣选、加工、包装、冷藏、配送、追溯等以往相对忽视的短板,鼓励企业弥补和完善覆盖主产区的产地集配体系的短板,完善农产品追溯体系,加强具有储存、分拣、加工、包装、配送、追溯等功能的低工配送中心的建设,打造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基地,有效提升冷链物流的综合功能,实现其整体水平提升。
2、去库存
库存成本是冷链物流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对库存的控制水平决定冷链产业的盈利能力。“去库存”在冷链物流产业中的实现主要依靠冷库周转率的提高以及产品在库时间的缩减。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积极引入“互联网+”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手段,努力构建冷链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不同冷链企业之间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对接,而在企业内部为采购和库存管理提供有效依据,优化冷链仓储空间,加快冷库的周转率和周转速度,减少产品库存及仓储时间,减少食品变质的风险及提高产品安全系数的,降低仓储保管费用和运营总成本。
3、降成本
相较于普通物流,冷链物流的成本要高出将近60%左右,我国冷链企业通常的利润率为10%,冷链利润率仅为8%左右,而发达国家冷链的利润率可以达到20%以上,冷链物流成本过高已成为制约冷链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冷链物流由于对温控的要求比较高,冷链断链现象时有发生,产品腐烂变质更是屡见不鲜,我国冷链过程中的产品损耗率高达25%,严重的产品损耗极大缩小了冷链企业的利润空间。通过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冷链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冷链要素科学的动态化配置,实现冷链物流实施全过程的实时监管和控制,以降低综合运输成本,扩大企业盈利空间。
二、冷链物流面临的结构性矛盾
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冷链物流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暴露出巨大的发展瓶颈。冷链物流行业中供给与需求不平衡、不匹配、不协调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各种结构性矛盾亟待解决。
1、冷链行业区域布局的结构性矛盾
由于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状况的差异较大,导致区域间冷链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分布不均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跨省全程冷链配送载设备偏少。以冷库保有量为例,50%以上的冷库集中分布在华东和华中地区,而作为我国瓜果等生鲜品主要原产地的西北地区,冷库保有量仅占全国的4.5%。
2、冷链运输能力结构性矛盾
据中国冷链物流网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近80%的蔬菜水果、65%以上的肉类、60%以上的水产品仍然采用的是常温运输方式,生鲜电商中有50%的产品需要借助冷链物流,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冷藏车辆运输仅占10%,低温环境下的运输要求远没有实现。以冷藏车的配置为例,在我国平均3万人才有一辆冷藏车,而美国平均500人就有一辆冷藏车。对冷链运输的特殊需求得不到满足,使我国农产品损耗率高达25%,而发达国家的损耗率则一直控制在5%水平线左右。由于运输过程中冷链断链导致的产品高损耗,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总成本的70%。
3、冷链仓储能力结构性矛盾
我国冷库种类主要为冻结物冷库、冷却物冷库和超低温库,其中前两者所占比例较高,但超低温库占比仅为0.2%,而从冷库储藏的商品品类来看,以果蔬、肉禽和水产为主的农产品占比较高,合计占比接近60%。国际冷库协会统计显示,我国拥有8300万立方米的冷库容量,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但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为0.116立方米,约为美国的1/4。而且目前我国很多冷库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和贮藏,功能相对单一。
4、冷链物流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
随着人们不断深化对物流的认识,我国在物流人才的培养方面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物流教育已覆盖到包括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多元化的培养体系。但目前的人才培养侧重于物流管理专业,冷链物流专业尚属空白,面对我国近年来冷链物流的爆发式增长,冷链专业人才极度匮乏,再加上冷链物流涉及的技术、专业、学科领域广,诸如制冷工程、贮存保鲜工程、食品加工工程、包装工程、运输工程等专业领域,冷链人才培养不能适应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
5、冷链服务产品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果、蔬菜、生鲜等各类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冷链物流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由于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较低,冷链物流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冷链企业过度追求低成本,缺少创新性投入,生鲜产品预冷技术尚未全面实施,低温环境下的等级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服务水平低,导致人们对食品质量的更高层次要求得不到满足。
三、冷链物流业态创新思路
对冷链物流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必须坚持推动整个行业的业态创新向纵深层次发展,使冷链行业的经营模式更多样化,运营效率更突出,个性化的需求满足更及时,在所有供应链企业行业中的差异化更强,从而带来新的竞争优势点,冷链物流行业也将从业态创新和改革历程中获取更持续的发展动力。
1、社区共同化配送提高冷链物流运营效率
冷链物流由于其配送产品的特殊性,“断链”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发生在“一公里”的配送上,克服供应链末端瓶颈问题是冷链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关键。引入社区共同化配送的方式,以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解决社区“一公里”物流配送难题。与传统的全程门到门配送方式不同,将配送人员的配送范围根据社区分布情况做区域划分,并增设区域共同配送站点这一中间环节,主要选择在社区较为集中的区域,为冷链物流企业建立社区共同配送服务站点,并建立完善相应的冷藏设施,统一协调配送货物。
2、生鲜电商冷链物流的装备和技术升级
随着生鲜电商的迅猛发展以及冷藏食品消费量的不断升级,释放出巨大的冷链物流需求,我国冷链物流增量空间将进一步深化。,由于生鲜产品具有易腐、易烂的属性,产品在冷链过程中损耗较高,致使生鲜冷链物流的成本较普通商品高出1-2倍,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真正盈利的生鲜电商企业。生鲜电商要想解决当前面临的瓶颈,需要从冷链过程中寻找出路,进一步完善冷链运输服务规范,不断提高冷链物流的装备和技术水平,从源头上保障冷链物流质量安全,开展生鲜品运输配送车辆标准化工作,推动车辆更新改造,力争冷链全程监控,努力实现全程不断链。
3、中央厨房与冷链物流的跨界融合
中央厨房也叫中央配送中心,是指对分店实行统一采购、选菜、切菜、调料,然后将配好的食材和料包做成半成品用冷藏车配送,到达分店后,只需要做些简单加工即可。中央厨房的建设及营运过程中,冷链物流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建立中央厨房冷链物流中心,打造冷链物流行业的经济平台,终实现餐饮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的跨界合作,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带来行业新的发展机遇。这种模式所拥有的接受市场冲击能力、整合能力是传统冷链物流企业所不具备的。
4、冷链金融服务突破传统冷链业务模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下的多元化冷链物流时代即将到来,冷链物流市场正从基础物流服务模式向物流增值服务模式转变,逐步完善业务链,拓宽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增值途径,为客户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已经成为冷链物流行业的大趋势。通过投融资服务方、商业银行、其他冷链金融服务协调者、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等中间商提供多种抵押担保方式,对作为冷链金融需求方的中小冷链物流企业提供快速敏捷的投融资服务,提高其内部资金周转率,不仅解决了供应链上客户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且也增加冷链企业和商业银行的物流收益和贸易收益,真正做到转变第三方冷链物流传统单一运营模式的,实现其从传统冷链物流仓运配服务供应商向产融信一体化冷链产业集成服务商的角色改变。基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金融模式简要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基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金融模式
5、农产品冷链与食品热链的产业延伸跨界联盟
图2农产品冷链与食品热链的跨界融合平台
共享经济背景下,企业联盟的组织方式主要是通过一种契约关系整合不同所有权的资产或资源,达到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竞争力的效果。农产品冷链(冷链行业)与食品热链(餐饮行业)这两种产业的跨界联盟,搭建了延伸产业价值链的合作平台(如图2所示),一方面顺应了行业发展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强化了冷链供给层次的多样化,另一方面从食品安全质量的民生工程监管来看,对农产品冷链与食品热链具有无缝对接的客观需要,以降低冷链与热链融合后的全过程运营成本,终达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与融合目的。
6、基于平台经济的第四方冷链集成商组织
它是集创新型供应链管理和资源整合服务为一体的第四方冷链物流平台,属于多级互通物流信息系统,在行业内构筑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快捷、透明、协同的集约型冷链物流网络,为客户提供基于线上和线下集成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冷链物流采购和管理平台。
图3第四方冷链集成商组织功能结构图
基于平台经济的第四方冷链集成商组织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主要功能分为冷链信息发布、产品实时监控、决策支持、溯源管理及系统管理五大板块。
7、搭建综合运输协作体系的冷链物流港
随着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日臻完善,必然会引发冷链物流行业的重大变革,在不远的未来或将产生一种全新的冷链物流业态——冷链物流港。它将整合中国的港口(水运)、公路、高铁、航空、城市地铁(轻轨)等交通运输方式及资源,以“大数据”、互联网技术、IT技术为依托,融合冷链物流金融、保险等增值服务,构建“互联网+冷链物流”的冷链资源交易平台,在经济发达地区形成集冷链物流、商贸、展示、食品研发、加工生产、包装、保鲜、金融、保险、综合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冷链业态,以更强连接、更快响应、更多增值、更加灵活、更为安全的良好效果满足消费者对冷链物流的不同需求,推动传统冷链物流行业转型升级。
四、
冷链关乎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理念的变化,冷链物流将在行业内外受到更广泛的重视。加快冷链物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是我国现代食品流通过程中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也是推进我国冷链物流网络节点建设的关键一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业态创新,多措并举,培育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新动能,增强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领域升级而产生的多层次需求。
本文转自冷链观察,并不代表中国物通网()观点,更多有关发货技巧知识、骗术等资讯,欢迎搜索关注“物流视界”(lsj56)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有合作意向,欢迎咨询。QQ2547636413
作者李学工/赵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