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即将进入新周期:无人化不是物流新周期的
自“新物流”的说法被提出后,虽然没有像新零售那样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新物流的声音在“江湖”上仍是不绝于耳,近期又有人说物流与供应链大变革将至。
中国物流即将进入新周期
笔者认为,中国物流即将进入新周期,主要理由有以下四点
,从物流自身发展周期来看,2019年~2022年将又是一个物流新旧周期交替的重要节点。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物流领域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支持、鼓励物流行业的创新发展,为物流行业进入新周期搭桥铺路。
第三,从投融资层面来看,资本近两年进入物流领域的动作与步伐明显加大、加快,资本的热情将由内而外地推动物流行业走进新周期。
第四,从科技应用层面来看,物流新技术逐渐融入到各个物流运作环节,或改变操作模式,或提升运作效率,或降低整体成本,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给物流行业注入了新活力。
在这一轮物流新周期中,物流科技化、物流科技大规模应用将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据近日发布的《2018年中国物流科技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仅从技术角度评估的话,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与自动化、无人机、新能源汽车、货物识别等物流相关技术有望在3-5年内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我们也相信,待物流新技术瓜熟蒂落之时,必将掀开物流行业一个新篇章。
“无人化”不是物流新周期的模式
不过,我们也注意到一个不太对路的现象,不少物流企业在谈到新物流时,反应就是以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等“无人化”为代表的智慧物流;甚至有些人觉得公司介绍中不写上“智慧物流”、“无人化”等字样,都不好意思向客户做演示。
笔者认为,“无人化”物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难以成为多数物流企业的模式,况且也未必是客户迫切需要的,有以下四个理由
,前期硬件设备投入大,而且多属于沉没成本,缺乏灵活性。
资料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
我们以仓储为例,由于京东物流等企业对于“亚洲一号”这类无人仓的成本问题是缄口不谈,我们暂时没有具体数据可以来与传统仓储做对比;这里以自动立体化仓储与传统式仓储的对比,也可以想像得出完全的无人仓,其前期的硬件投资成本及后期硬件维护费用,要远高于普通的仓库。
如上图所示,在同等货架数量下,自动立体化仓储的硬件投资金额是传统仓储的2.6倍,每年硬件维护费用是传统仓储的5倍;硬件从购入之日起就开始算折旧,而且这类长时间运转的设备,基本上5年就得更换一批。
上图中单位人力成本对比那一项有些问题,能维护、操作这类自动化设备的工人,其工资肯定要高于传统仓储里的工人,总人力成本不会降低那么多。
,硬件设备是项目启动前的一次性投入,而且属于固定资产,这方面的成本是管理经济学里说的沉没成本,后期项目运作量没有达到预期时,物流企业无法调整投入,已失去灵活性。而人力成本属于变动成本,可以较为轻松地根据业务量的变动来调整自身的投入。
有同行也指出同等货架数量下,无人仓占地面积更小一些。不过无人仓需要完全自建,拿地、基建投入也不小,而且同样属于沉没成本,没有灵活性;而普通仓我们可以租赁,分期支付,灵活且压力小。
,“三无”产品只适用于特定场景,2B物流模式下应用的场景有限。
以现在公开的信息来看,,无人机配送的应用场景还是更适合港到港的模式,收货方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接收点。,需要相对开阔的空间和简单的环境。无人机配送暂时还不适合应用于城市这种高楼林立的环境,一方面是楼宇间的气流较为复杂,不利于无人机保持飞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市区内人口密度、车辆密度均较大,出现坠机的话危害较大。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京东、饿了么等公司的无人机配送航线,要么是偏远农村、山区,要么是楼层低、密度小的工业园区,而不是市中心。而且由于无法实现一点对多点、面对面交付,在市中心配送的效率、体验不见得能让用户满意。
,2B业务的特点是每票重量较大,个性化需求比C端客户更强,导致标准化程度较低;更多是采用托盘和人工分拣的形式,自动化立体仓应用的较少,更不用说无人仓。从目前的应用来看,无人仓也主要是用在电商物流这类小件为主、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领域。
第三,目前主要为上市企业,资金充沛,且实际落地的项目仍属少数。
目前在“无人化”物流领域的主要有京东物流、菜鸟网络、顺丰速运等几家龙头知名企业,其共同点基本上是上市企业(或称为融资型企业),它们资金充沛、融资成本较低。
这类企业发展“无人化”物流,一是因其有雄厚的资金,可以支撑前期的巨额投入与试错成本;二是可以画饼讲故事,有利于其做进一步的资本运作,有利于其抬高股价;三是可以构筑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甩开其它竞争对手。
如上图所示,即使是“无人化”物流领域的标杆企业,京东物流在其515个仓库中,也只有14个“亚洲一号”无人仓,占比不足3%。说明“无人化”物流领域里,实际落地的项目仍是少数。
第四,“无人化”是手段,而非目的。
越是声音繁杂喧闹,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内心。我们其实很容易明白,“无人化”只是一种物流手段,我们希望借助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新模式来达到降本增效,而这也仅是过程,而非目的。
无论是甲方客户还是物流企业,我们的目的都是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以此获取更多收入与利润。为达到此目的,“无人化”物流只是其中的手段之一,还有其它同样能达到此目的的方法方式,我们没有必要全部撞死在同一面南墙上。
在物流新周期中,除了“无人化”之外,还有哪些其他选项呢?
本文转自物流时代周刊,并不代表中国物通网()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更多有关优质物流公司、线路推荐,发货技巧知识等资讯,欢迎搜索关注“物流视界”(lsj56)微信公众号。
作者陈晓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