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创作者三一博士:做科普应该回归知识
11月25日,以“致敬真知灼见”为主题的2020今日头条生机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各行各业的多名优秀创作者齐聚一堂,为真知代言,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32的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讲师薛恒潇就是其中一位。
在今日头条等平台上,大家更习惯称呼他另一个名号——三一博士。这个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超级学霸”,最擅长将基建、工程制造等小众领域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深入浅出的进行科普,短短一年时间吸粉139万。
姿势紧跟热点 正向引导 引发共鸣
“中国军工神器107mm火箭炮为何风靡中东?“基建巅峰之作引汉济渭工程到底是什么?”“移民火星,建筑该用什么材料?”……
对于日常生活离基建工程、机械制造等领域较为遥远的很多人来说,打开三一博士在今日头条上的主页,无异于打开一本小“百科全书”。火神山医院为什么10天就能建成?虎门大桥为啥会“无故”振动?在这里你都能找到答案。这样的“硬核”科普,累计获得近5亿次点击量,也让三一博士先后收获了“知名科学领域创作者”、“2020百大人气创作者”的官方认证。
在头条生机大会上,他分享自己做科普摸索出的经验道,“科普的‘姿势’很重要,紧跟热点是一部分,但核心是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态度’又比‘姿势’更重要。”
关于“姿势”,在三一博士前期发布的视频里不难找到痕迹。比如进口三文鱼的安全问题引发争议时,他以“什么时候才能大范围吃上咱们自己养殖的三文鱼”为切入点,借机科普了中国渔业现状及养殖前景。虎门大桥出现异常振动后,他直接请来一线亲历专家、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桥梁所李加武教授,对背后原因进行深度剖析,就网友最为关注的大桥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
“紧跟热点,但又不局限于热点,一方面帮助更多人开拓眼界,另一方面与个人生活建立联系,给予大众正向引导,做到与‘我’有关,引发共鸣。”这是三一博士的科普“姿势”。
态度小心求证 避免说教 内容为王
至于“态度”,在薛恒潇看来,正经科普应该严肃。“资料必须小心求证,涉及的知识要一个个核实。有错误就要认,然后去及时更正。这是科普的骨架。”
,他认为,科普要避免说教式表达,这是做科普的“血肉”。“专业作者会不自觉的说术语,对用户有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这些实际都是对科普不利的,用所有人都能听懂的话来做科普,抛弃说教,这是科普中‘普’字的重要环节,要做到有温度,有人情味。”
事实上,做到“有血有肉”的进行科普,薛恒潇也经历了漫长的“试错”阶段。用他的话来说,“在专业知识储备上我很有信心,但我不懂传播。”
“我是2018年开始尝试做视频的,初衷有两方面,一个是我本身就是老师,又对科普十分感兴趣,另一方面是我‘看不惯’那些不认真做科普的人。”薛恒潇介绍,有段时间看科技知识类视频,他发现基本就两种论调“一种是咱们样样第一,另一种是咱什么都不行。其实这两种都不客观,中国制造业整体是向上走的,但肯定还有不少领域比较薄弱。”他决定,自己来做那个客观严谨的科普者。
为了增加趣味性,吸引更多人关注,最开始,薛恒潇曾先后尝试一人分饰男女两角、在视频中加入绘画插图、或在后期剪辑中加入抓眼特效等方式来进行科普,但结果均不如人意。直到2019年国庆节,他发布了一个介绍国之利器DF-17导弹的视频内容,播放量急速蹿升。
对这个视频获得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后,薛恒潇发现,自己此前过度追求娱乐化,忽视了大众的“求知欲”。“那些看似晦涩遥远的东西,大家不见得接受不了,有用且有趣的科普内容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从此,放弃花里胡哨的刻意搞笑,回归科普本身,认认真真把内容做好成为他对待这件事的“新态度”。
意义传递价值 收获成长
精心选题、仔细求证、再用最易于大众接受的方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将科普内容传递出去。这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我平时工作挺忙的,毫不夸张的说,工作之余,我几乎将所有时间都花费在了视频创作上。找策划、查资料,因为有点强迫症,视频经常是有一点不满意就一遍遍重录。”
薛恒潇介绍,这一过程中,家庭、学校、平台均给了他很大的鼓励与帮助。“尤其是平台,会及时跟我沟通选题、哪里有问题会指点我进行调整,还承包了视频的后期剪辑等等。家人、学校也很支持我做这件事儿,给我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
谈及做这件事情的意义与收获,薛恒潇打趣,“往大了说,这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有助于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作为一个老师,这也是我的责任和义务。”除此之外,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科普,能让更多人对理工科多一份认同与了解。“之前,我经常看到很多家长留言说,理工科又累又辛苦,事实上,这个领域有它的价值与闪光点,我希望将这种价值传递出去。”
在这一点上,“三一博士”无疑是成功的,曾有小学生在他的账号下留言,“听的津津有味”,这让薛恒潇发自内心的开心,“能给青少年一些正向引导,让他们在追剧看综艺之外还有其他的选择,这让我觉得我做这件事情特别有价值有意义。”
除了这份巨大的获得感,于薛恒潇来说,做创作者也是一个自我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比如前段时间我去到秦岭深处去探访引汉济渭,之前我真没想到秦岭深处的风光有这么美,工程现场有这么震撼,当我钻到秦岭山腹中1000多米,那种感觉真的很难描述。”他介绍,这让他下一步计划做一系列中国大型基建制造业工程的探访。
计划依靠平台 将科普“变现”
这些之外,做创作者也让年轻的薛恒潇看到了人生的一种可能,并多了一份收入。
2020今日头条生机大会上,今日头条内容生态总经理洪绯介绍了平台创作者目前的收入情况。“得益于流量分成、付费专栏、内容电商、直播等多元变现手段,过去一年,创作者在头条实现收入76亿元。其中有9359位作者实现月收入过万,包括45人年入千万。洪绯表示,视角多元、专业深度、有效实用,已经成为内容的新趋势。为满足专业内容生产和消费需求,平台将推出“头条行家计划”,在未来一年投入2亿现金和价值20亿元的品牌曝光资源,并将拿出100亿流量来支持专业创作者。希望“头条行家计划”能在未来一年帮助1万名专业创作者收入10亿元。
在大会上,薛恒潇也谈及“科普如何变现”的问题。他认为,“硬投入”是优质内容不断涌现的基础。如果高质量的内容无法换回相应的商业收入,科普事业的发展就很难进步。硬核科普,不能介意谈钱。“找到商业化的路径,是每个科普人都要思考的问题。在头条,流量分成是生命底线,广告商单是广阔蓝海,付费专栏是水到渠成。”他介绍,自己目前主要依靠流量分成获得收入,下一步,他计划开通付费专栏。“付费专栏是系统化知识输出的一个很值得探索的方向,今年年初疫情期间,为了支持头条的公益活动,我做了一个0元付费专栏《狙击冠状病毒,看中国硬实力》,很受用户喜欢。现在,我正在策划一个‘真的’付费专栏,想系统讲讲我们国家的交通工程硬知识。”
薛恒潇表示,作为一名科普创作者,他觉得自身所有的价值,都体现在能创造更好的科普内容上,不断寻求内容上的升级,就是自己对未来的追求。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并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