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位专家议银保监会首部供应链金融新政,宋华呼

快递知识 2019-11-07 08:56www.guomeikuaidi.com快递查询单号
“大家都知道前段时间诺亚财富踩雷事件,有人以前曾问过我,为什么这两年供应链金融出事这么多?我说,不是这两年,是早就发生了。只是大家开始关注供应链金融了,才觉得这个供应链金融最近老出事儿。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供应链金融风险为何频发?”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在7月23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以下简称“中物联金融委”)召开的研讨会中发言。

(图会议现场)

这是一场对7月9日银保监会155号文件(《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的解读会,在三个小时的研讨过程中,各机构代表与行业学者纷纷分享了各自的看法,掌链传媒对与会的16位业界大咖的观点进行了摘要整理。

避雷针之制度与技术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在他看来,国内的供应链金融虽然发展得很快,不断地产生新模式、新形式、新主体、新应用,但当越来越多金融机构介入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就是越来越多可能带来的风险。

①监管与实践同步。宋华认为国家相关机构应该及时关注国内国际供应链金融发展态势,在创新金融产品出现时,及时评估其风险。

②关注产业问题。宋华认为银保监会155号文件主要面向对象是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主体不只金融机构,还需要解决很多产业里多主体带来的问题。,还应该关注到不同应用场景所需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也是不同的,比如工业场景下的供应链金融放到农业里就完全不适用。

③建立结构化信用+个体信用还原的信用管理方式。随着新形式出现,不是所有企业的业务结构都能控制得住,与此,单纯靠个体信用还原也不行,所以未来需要结构化信用与个体信用还原的综合。

④搭建电子化驱动的基础设施。宋华认为,纸质的、人为的、低效率的确权方式经常会出现问题。必须要建设如电子发票、电子合同、电子税票、电子仓单、电子提单、电子印单、电子签章等电子化基础设施。

⑤促进监管制度建设。最根本要解决两点问题,一是推行电子发票和在线确权,二是希望国家制定“限制延迟支付法”,解决核心企业拖欠账款的根本问题。

付旭东 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监管事部总经理

宏观层面的立法、电子化确权等问题也是付旭东关注的方面,他认为如果从宏观上不解决这些问题,在微观上就很难有根本性的突破。如今155号文要求推动核心企业为上下游链条企业增信,但此前国资委相关文件又规定不允许核心企业做担保,政策上的冲突给企业从事供应链金融业务带来了合规性上的困惑。,他还提出了国内信用水平低的问题,由于怕被别人骗,所以企业、金融机构设置了层层保障去防骗,导致成本增加,使得供应链金融也越做越难。为此,他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①实行电子化操作。在中储的物流业务中,过去70%的风险都是来源于单据造假,来自货物运输的风险其实非常少,所以为规避签章造假、签字造假、代签等问题,应该尽量采用电子化、线上化操作。

②直接获取第一手交易数据与货源。不做中间需要转手的业务,直接从厂家拿直发的一手货源,再配合网络平台电子化的资产控制,掌握从货物发运到货物入库的所有数据,可以对货物的流动进行全程控制,既保证了货物品质,也更容易取得金融机构对货物安全的信任。

③运用物联网等科技手段。把人工防范与技术防范相结合,比如运用物联网万物互联的特性连接各方信息,打破信息不对称,实现实时监控。

④发展保险业务。155号文件里也提到供应链融资业务中要稳妥开展各类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为上下游链条企业获取融资提供增信支持,付旭东提到了财产险、监管责任险等常用险种,也建议采用履约保险等新险种解决货物在市场中价格涨跌带来的客观风险。

杜磊星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业规划开发部总经理助理

杜磊星认为,当前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上的风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企业的经营风险,一种是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欺诈风险。那么如何避免这些风险?

①核心企业信用流转。杜磊星以平安银行做的SAS(供应链应收账款服务平台)平台为例,即基于核心企业的强信用来做担保,把核心企业的信用转化为数字资产在供应链平台上进行分拆和转让。不过,银保监会155号文中要求银行不得借供应链金融之名搭建提供撮合和报价等中介服务的多边资产交易平台。

②普及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应用。杜磊星认为,物联网、区块链这些科技能给供应链金融带来非常显著的帮助,区块链的保密性也非常好,能实现银行间、企业间、平台间的平等地位,但由于技术普及程度不高,没有银行愿意把自己的服务器设在别的银行里,导致区块链在国内没有做起来,最终还是需要监管部门牵头把大家联系在一起。

邹文 融通惠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针对文件中提出的鼓励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合作搭建服务上下游链条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明确核心企业准入标准和名单动态管理机制的问题,邹文从自己公司所开展的一些业务案例来介绍了金融科技企业在这方面的努力。

①通过银企ERP直连核查交易背景。邹文认为,银企ERP直连可以有效防范企业在ERP系统、财务系统造假,因为企业要接受审计机构核查,通过这种方式,企业的所有历史数据、实时订单、基础档案都可以调出来,做到交易信息可得。

②全流程在线。邹文特别介绍了他们所做的在线业务,即根据订单来贷款,客户在ERP系统下完订单后,1分钟就能得到审核结果,审核通过后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贷款,实现0人工干预。

③强化核心企业的风控管理。一方面,请核心企业筛选他认可的上下游企业形成白名单加入到系统里来,另一方面,要求核心企业交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有了担保压力,核心企业在选择可贷款客户时会有更高的参与度,,保证金数额的制定也是以银行的坏账率为标准。

付秧秧 招商银行交易银行部互联网创新小组成员

付秧秧认同宏观政策与制度对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必要性,她认为宏观层面的问题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就不会下来。对155号文件提出的风控管理要求,并且在各大银行已经加大强度落地实施了;针对文件提出的创新发展在线业务,她认为政策是向好的,但在开展在线业务时常常会遇到数据保护制度缺失与平台私有化部署所带来的困扰和阻碍。

①宏观上缺乏数据保护制度。付秧秧认为,如今真正做到全在线且体验比较好的可能就是阿里系或腾讯系的微自投或类似网商银行等,这些平台所积累的数据都来自阿里和腾讯沉淀下的个人用户,却没有真正的来自企业的交互的商业场景的数据,因为一些资金端的客户对阿里系或腾讯系比较抗拒,他担心自己的企业数据被泄露出去,客观上导致了在线业务受阻,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在制度层面上没有建立起一个数据保密机制。

②银行间没有互认的信息共享平台。在付秧秧实际协助核心企业搭建基于其自有云的平台或共同运营平台的过程中,她发现银行之间没有可以实现信息互认的平台,造成在线业务、尽职调查很难真正简化。包括现在银行很多事都需要单独拿到央行进行一事一议,还要花很长时间进行复议,想要真正简化工作方式还是任重道远。

王宁 普洛斯金融副总裁

对于最近一直在跑监管相关事情的王宁来说,政府机关、监管部门对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最基础和至关重要的。目前供应链金融最大的问题就是行业门槛低,就很容易出风险,行业想做什么事情,必须第一时间把监管拉进来。从宏观层面制定行业准入门槛,实时跟踪行业发展变动。 

另一方面,她希望政府机关、监管部门能够帮助推动供应链金融生态的搭建,由于具备大量资金的金融机构和掌握场景、数据的行业企业可以优势互补,但靠一家核心企业或一家银行、一家金融科技企业来搭建平台只能掌握单一数据,远远达不到形成生态的地步。王宁认为搭建行业生态、搭建基础设施必须依靠政府机关、监管部门去做,把底层的路给大家修好,让大家在上面跑。

李迎春 郑州银行公司业务部产品经理

在对核心企业供应链和物流企业的研究中摸爬滚打多年的李迎春发现,从监管角度来看,物流金融存在很多不规范的现象,其中很大的原因是行业门槛太低,准入标准没有建立起来,物流金融领域的基础设施也没有建立。尤其是当国家下发的文件规定发生矛盾的时候,担保究竟如何解决?

李迎春一直在找与核心企业、金融科技企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契合点。他指出现在有些金融科技企业所搭建的平台上能给核心企业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能促使核心企业有动力去拿银行授信,参与担保措施,这时就有利益契合点了,金融科技也就能起到赋能金融机构、简化工作量的作用。

刘长波 中企云链(北京)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刘长波赞同155号文件对核心企业提出的具体要求,并谈了以下几点感受

①控制核心企业授信额度。文件在规范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中提到要依托核心企业;在完善供应链金融业务管理体系中提到要由核心企业承担最终偿付责任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全额纳入核心企业授信进行统一管理。刘长波认为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他也提出如果核心企业不断增加授信额度,最终仍会出现兑付风险,所以要对授信总额进行一定控制。

②提高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参与度。由于银行在深度参与实体产业中的各个环节存在难度,所以要加强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参与度,强化对企业真实交易背景、货物状态的控制。

③加强信息科技系统建设。文件多处指出要利用科技、信息平台服务供应链金融,比如提出创新发展在线业务,将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嵌入交易环节,鼓励开发供应链金融专项信息科技系统等等。对此,刘长波认为,建立第三方的线上化信息平台是一种重要方向,能够帮助规避很多风险,减少各个主体相互串通的可能性,应该对第三方平台的风险验证进行进一步研究。

④客观看待保险机构的加入。针对文件中提到的发展保险业务和推动银保合作,刘长波也提出了客观上的疑问,即保险机构的加入无形中也加大了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成本,有可能会加大供应链金融的推广难度。

⑤思考是否真正服务了小微企业。此次文件中讲到了要加强“三农”金融服务和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比如支持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将金融服务延伸至种植户、养殖户等终端农户;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努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措施。刘长波认为如今很多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第三方资金方,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未来应该进一步去研讨小微企业是否真正拿到了普惠的利率,如何把资金真正流向多级供应链上缺钱的小微。

风险防控之核心企业

龚晨妍 京东数字科技供应链金融业务部总经理 

扎根于京东电商背景之下衍生出的京东供应链金融业务虽然已经实现了交易线上化、交易背景真实性的线上化验证,但目前面临的痛点却是核心企业对确权的不配合和社会责任感不足。龚晨妍借此解释了京东之前为何在诺亚爆雷的事情上发声说承兴假造了应收款的确认函,是因为京东的确权都是线上操作,作为一个电商平台,不可能有线下合同、签章那些东西,京东的确权是依据上下游企业的物流、货押、交易等数据,进行360度的全方位大数据风控分析,进而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

龚晨妍认为金融机构可以不要求核心企业进行担保兜底,核心企业应该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即愿意配合平台去做全线上的打通,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核心企业并不愿意配合全线上打通,这才导致必须有各种担保手段来兜底。也正是因为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具备的重要作用——可以左右供应链中上下游的交易和确认交易数据的真假,才更突显如果他不愿意配合确权,只靠技术实现线上化是防范不了风险的。

闫运兴 北京锦绣大地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

看过银保监会155号文后,结合自己所做的保理业务,闫运兴认为关键点还是在核心企业强势压款和确权问题上。他提到,有些核心企业比较强势,经常要两个月或三个月才回款,另一方面,由于核心企业其资金流向与税票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很多除天津南京等地的核心企业对确权非常敏感。

而在中小企业这方,他们也尝试过向中小企业放款,但由于核心企业在确权问题上的敏感和不配合,导致对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通常覆盖不了他的应收账款。

风险防控之银企及投资

陈树军 廊坊银行副行长

在谈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之前,陈树军先剖析了银行做供应链金融的特点,,他认为银行应针对每个行业设计个性化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是要与其他银行进行跨行合作,是引入开放银行的概念,将自己的业务开放到更多企业场景中去。而针对供应链金融频频出现的爆雷风险与解决方式,他给了以下两点建议

①不怕风险,正视风险。陈树军认为银行本就是经营风险的,不可能什么事情都等到没有风险了再做,有风险不可怕,关键要知道风险在哪,怎么解决。在对企业授信时要考虑到整个供应链的风险,必须建立多元的风险控制系统,不能单纯依赖核心企业的担保。

②认识四流,寻找突破。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任何一流的管理上实现了突破,都会带来新的发展。比如在物流管理上的突破,核心企业将货权全程控制在自己手里,经销商通过电子合同下订单,银行提供即时在线贷款,所有货物都存放在核心企业设立在全国各个地方的仓库中,而不存放在经销商的仓库中;再如信息流管理的突破,产生信息的人拥有信息的所有权,任何使用该信息的人必须获得授权。

吴健雄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供应链金融中心室经理

吴健雄认为银保监会155号文件是第一份从金融监管角度提出的文件。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承担什么责任。他认为这份文件给现有的业务创新提供了方向,也从监管角度带来了一些便利。

尤其在在线业务上,吴健雄认为这份文件提供了很好的指示,也使得金融机构的融资业务有了创新的依据。按照吴健雄的说法,过去金融机构的供应链金融结算和融资业务是分离的,现在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之后,做了应收账款的电子化、应收账款的票据化,实现了融资和结算业务的结合。但还存在一个细节问题,之前很多银行都在用阿里账户进行对公操作,但其实央行没有明确允许,市场上又确实有这个客观需要,所以希望回款账户能够支持阿里账户的对公操作。

王瑞 远洋资本董事总经理

虽然王瑞不是专业从事供应链金融业务,而是主做投资业务,但在物流、供应链行业浸润这么久,也对这些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上的需求比较了解。他发现很多企业都是拥有好场景去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也纷纷在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术服务金融业务,但问题出现在金融机构对物流、供应链行业所拥有的场景不够熟悉,致使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上遇到困难。

对此,王瑞希望金融机构能在人才培养上多下一番功夫,能在具体行业场景、业务的理解上更加深入,,借助日新月异的金融科技手段,不断推动双方更好地促进行业的成长。

供应链金融创新之民企

刘景福 中物华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如今身处民营企业中,刘景福对于民企开展供应链金融所遇到的现实难题非常了解,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①国企占比大的国情。他认为,目前国内国企占比过大,通常都能获得超额资源,而与之相对的,是难以从银行贷到款、融资成本高的民营企业,这些民企在扩张过程中短贷长投,有规模的民企不扩张必死,扩张了缓死。,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对于民企GDP的考核指标依然低不了。经济形势也在客观层面上造成了民企的存活艰难。

②开展产业集群的自金融。刘景福提到,这几年很多大型的核心企业都在开展自金融,而且在国企的自金融平台下,民企所付的融资成本是较低的,而如果靠其他社会渠道,则需要付出比国企高两到三倍的成本。

③关注供应链特征不明显但资金需求量大的企业。众所周知,有些企业的供应链特征极其明显,从事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相对较小,但还存在一些供应链特征极其不明显的行业,比如钢铁行业,如何服务好供应链特征不明显资金需求量非常大的企业是一个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曹洪 北京九星惟诚供应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曹洪看来,当银行要求必须核心企业来做担保时,供应链金融的路就会越走越窄,金融科技的发挥余地也不大了。,曹洪认为,必须提高金融科技企业的参与度,由现在的实物担保、债权担保向信用担保过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不应仅仅靠核心企业提供担保,要在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管理中创新增值方式,构建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

在促进形成良好的风控管理体系上,他认为应该形成金融产业链。他提到,当前诸多央企的财报里显示,其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不到50%,而金融服务占比却在40%到60%,曹洪认为这不正常,如果所有核心企业都去做金融了,还要银行干什么?所以国内金融机构应形成产业链,把对风险要求最高的放在最里面,把保险放在最外面,让保险机构敢保险,担保机构敢担保,银行就愿意介入进来了。

周志翔 北京中交兴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供应链金融事业部总经理

做汽车物流这么多年,周志翔最关注的还是供应链金融的保险业务。

此次银保监会155号文件里也提到要发展保险业务。在周志翔看来,金融业务除了具备投资和融资的功能,还具备保障功能。他认为保险业务在这几年的物流行业里是缺位的。所以他希望能够有关注物流行业的保险公司深度参与行业研究,借助物流网络运输平台的发展,将保险业务也面向没有挂靠在运输公司下的物流承运人。

另一方面,由于货车物流运输链条细节处多,而金融机构对整个产业链的运作缺乏了解,银行部门间也是相互割裂的,导致信息不对称,所以他建议金融机构真正深入产业链条研究,和金融科技企业一起了解产业,以提升服务水平。


(以上观点整理,未经个人审阅,仅供学习交流)

Copyright © 2016-2025 www.guomeikuaidi.com 寄快递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