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等学府如何培养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人才?

快递知识 2019-11-07 08:56www.guomeikuaidi.com快递查询单号

这是一场主要发生在中美高等学府的研究学者间的头脑风暴。

6月13--14日,现身第六届中美物流教育与研究论坛的专家学者们,从罗德岛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州长州立大学等美国高校跨洋而来,他们和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京内各大高校的教授学者同坐一席,共同聚焦中美两国高校如何合作推进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等行业热点。

来自美国罗德岛大学商学院的副院长道格拉斯·赫尔斯和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姚恩建、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姜旭发表了针对这一论点的演讲。从他们的分享中,或许能找到供应链人才培养的新机会。

美国罗德岛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道格拉斯·赫尔斯罗德岛大学的供应链管理项目——通向美国供应链管理研究生院的新路径

美国罗德岛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道格拉斯·赫尔斯发表主旨演讲。赵建琳/摄

“当下,我们对供应链的理解更加广泛,整个供应链是从供应商到采购,再到实际运筹操作、实物分配,最终到客户手里。这样能较好地掌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信息。” 道格拉斯·赫尔斯在演讲开头说道。作为人才培养方法的分享演讲,他介绍了罗德岛大学的供应链管理项目。和北京物资学院一样,罗德岛大学有一个四年学制的供应链管理的本科专业,也有1到3年的工商管理硕士,还即将在2020年推出一门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其他学校提供的课程——供应链应用分析专业科学硕士。该课程是罗德岛大学与中美物流联合会共同开发,唯一符合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个单词的首字母)资格的供应链管理计划。

这个计划的课程实行“2+10”模式,即第一年在北京物资学院学习两门课程,考核通过后到罗德岛大学学习剩下的10门课程,包括传统物流、国际运输、采购、精益6西格玛、应用商务分析、全球战略、仓储、物流网络设计、实操等。课程之外,学生还能在美企业进行两周实习,除机票外,一切费用都不用承担。根据赫尔斯的说法,比起一般研究生完成学业后能申请到的6个月在美工作签证,参与供应链管理项目学习的学生可以得到2年的签证。

就像供应链管理项目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样,赫尔斯认为,在全球合作中,不仅要关注技术上的合作,更应重视商业上的合作技巧。如今的全球供应链论坛,谈论的话题已经是顾客关系管理、顾客服务管理、需求管理、订单物流、制造/服务流程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产品开发和商业化、逆向物流等。赫尔斯认为“战略联盟能用所有成员的智慧、专业知识和目的提供长期的股东价值,这种战略联盟要聚焦的是根本的关系管理。”

赫尔斯倡导学生们积极进行思维创新,在思考如何优化过程外,也从产品源思考如何适应运输,并做出一种假设“中美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如果我们积极创新的话,我们的未来会更美好,就能将饥饿和贫穷从世界上消除出去。”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姚恩北京交大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特色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 姚恩建发表主旨演讲。赵建琳/摄

作为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铁路运输人才的学校,北京交通大学历经多年发展在以铁路为特色外,形成面向多种交通方式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建立起以交通运输领域为主体,向物流、电子商务领域扩展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下设运输管理工程系、交通工程系、城市轨道交通系、交通信息管理工程系、物流工程系等5个系和2个研究所、5个实验室,更参与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上,学院设有5个学术型学位及4个专业型学位,专硕当中就包括物流工程。在2019年的招生规模当中,物流工程的招生人数是27人,位列所有招生专业第三名。

姚恩建以物流工程专硕为例介绍了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围绕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运作优化技术、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与管理、供应链管理与优化技术等4个方向进行研究,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包括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整个学习阶段里需要学生至少修满32学分。姚恩建特别强调了专硕学生在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方面的能力训练,一般要求学生在工程现场实习半年以上。他认为这种培养方案的制定来源于对行业需求及国家发展战略的判断分析,“目的是适应运输与物流产业发展需要的宽口径工程教育,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工程和创新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及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未来还需要大量具备国际视野的交通运输和物流方面的专业型人才,为此,我们会实时了解企业和行业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教学方案,为国家输送更多人才。”姚恩建结束演讲时说。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姜旭如何培养多维度国际化实战型物流人才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姜旭发表主旨演讲。赵建琳/摄

在供应链领域,有一句话众所周知,“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姜旭在介绍供应链相关研究时引用了英国供应链管理专家马丁·克里斯托弗的这个观点。

对供应链的重要性分析,美国经济学家帕拉格·康纳在《超级版图》中如此写道“全球供应链的发展正在‘抹掉国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世界交织为一体。未来40年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总和将超过前4000年建设总和,所有国家将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

姜旭讲到,基于AI、IoT(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以“种植(生产)+加工+流通+金融”为表现形式的第六产业被催生出来,它能够融合第一、二、三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利润。他还提到,根据很多专家得出的结论,第五次产业革命将是供应链革命,通过不断更新迭代的新技术提升整体价值,“使每个消费者生活得更幸福,这就是供应链发展的最终方向”。

那么要培养国际化的物流人才,国外是怎么做的呢?姜旭这个模式是“学校+社会+企业”形成的无缝式人才培养——

1、学校的培养模式是“1+2+3”,即1个学历教育重点课程设置,2种学生能力——职业能力和沟通能力,3个物流学科突出性质——综合性、交叉性、新锐性。

2、社会方面是由物流从业资格认证体系与从事物流工作前需接受的专业教育与后续考试组成。

3、企业方则重点对物流从业者的从业能力展开入职培训,训练物流行业在职人员的物流现场能力。

在与国外学校的过往交流中,姜旭发现,美国学校讲究的是实战型的人才培养,他们完全深入到企业里,了解某个企业供应链的每个细节,真正实现了校企融合;日本学校则采用宽口径的培养方式,重视基础课程;德国学校采用双元制,企业和学校同为办学主体;英国学校采用选修制。由此,姜旭认为,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方式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1、高校物流人才培养要找准定位,强调特色;

2、建立完善的物流从业资格认证体系;

3、发挥“政府+协会+企业+高校”的四位一体的作用;

4、明确物流人才培养KPI评级体系;

5、结合社会物流实际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6、注重“国际化、实战型、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

2017年,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2019年,中国有8所高校被教育部批准开设供应链管理专业,北京物资学院就是其中之一。这表明指导意见的发布直接推进了供应链的人才培养。到目前为止,北京物资学院已经联合国外大学推出中德班、中日班、中美物流班等联合培养项目。

谈及今后发展方向,姜旭提到三个直通车——与罗德岛大学合作开展硕士直通车;打造通向世界500强企业的就业直通车;推动企业高管直通车。“国际化的供应链人才培养是我们发展的必然方向,它培养的不是快递人员,而是物流企业的领导者。”

Copyright © 2016-2025 www.guomeikuaidi.com 寄快递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