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台湾年轻人在大陆:以拼搏书写精彩筑梦故事
陈光中在烤比萨
罗鼎钧在清华大学校园内
陈经超在为志愿者培训
青春不留白!一批批台湾青年,在最黄金的年华,来到大陆打拼,或求学,遨游知识的浩瀚海洋;或就业,找到挥洒才华的舞台;或创业,力争闯出事业新天地……2017年,在大陆生机盎然的大地上,处处活跃着这些年轻人的身影,他们写下了一个个精彩的筑梦故事。
台生而立之年
“在大陆学业爱情双丰收”
来自台北的罗鼎钧目前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7年,他迈入而立之年,这一年对他而言,意义非同一般。
在学业上,今年罗鼎钧参加了全国台湾研究博士生论坛、两岸学子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他提交的有关台湾青年在大陆就业创业状况的论文还获了奖。
罗鼎钧爱好摄影。在今年海峡论坛短视频比赛中,他拍摄的“两岸族的故事”获得评委青睐,也摘得奖项。
一个个奖项不仅代表罗鼎钧的努力,也反映他对大陆和两岸关系的深度观察获得了认可,让他倍感兴奋。
这些年,罗鼎钧走遍了大陆大江南北,北至黑龙江,南至广东、广西,足迹遍及十几个省份、六七十个城市。“多走走、多看看,才能更加认识这片土地,理解为何大陆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他说。
三十而立,对罗鼎钧而言,今年最重要之事莫过于找到了人生伴侣,成了家。去年,他在一次两岸交流活动中结识了一位辽宁女孩,他们日久生情,终成眷属。
“我们相处得不错,她很喜欢台湾。”罗鼎钧说,彼此情投意合,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碰到对的人,成就了他们的姻缘。罗鼎钧在台湾的家人今年也都来到大陆,见证他们喜结良缘。
“台湾是我家,大陆也是我家,我爱台湾也爱大陆。”罗鼎钧说,和大陆朝夕相处,让他融入了这片土地,未来他希望在这里闯出一片天地,共享民族复兴的机遇与荣光。
今年是两岸开放交流30年,两岸婚姻家庭也走过30年风雨历程。截至目前,共有超过37万对两岸配偶喜结良缘,两岸婚姻数量以每年约一万对的速度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两岸婚姻呈现年轻化、因学习相恋结婚、因工作结合、因网络交流生情等新特点。30年来,近5万名台湾学生到大陆学习,其中很多人留在大陆发展,成就了许多像罗鼎钧夫妇一样的年轻两岸夫妻。
今年6月,在福建举办的第九届海峡论坛上,举行了“两岸美丽新人集体婚礼”,百位两岸新人身着红色的传统服饰,共同体验闽南婚俗。其中,台湾桃园小伙赵翌捷和成都姑娘顾月是中国人民大学2012级同学。去年毕业后,赵翌捷选择到北京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顾月进入一家媒体工作。这对校园情侣修成正果。因看中“更有活力、竞争性更强的环境”,新郎也计划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京发展。他们的婚恋故事,折射出两岸“甜蜜事业”的新特点。
台湾工科博士
“我应该更早些来大陆”
今年6月,台湾青年陈光中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到厦门开比萨店,开启大陆创业之旅。
“我应该更早一些来大陆。”陈光中说,这里充满活力和机会,一切皆有可能。
陈光中生在台北,拥有材料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后在新竹科学工业园从事研发工作。“2008年金融危机对台湾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我目睹许多同事被裁员,经济大环境已发生变化,不改变很有可能下一个被裁的就是我。”
作为比萨店的常客,陈光中突发奇想是否可依靠精准的电子控温系统,把窑烤比萨原本控制火候这部分进行标准化,让比萨质量稳定下来?带着这个问题,他2013年辞职走上了创业之路。他的团队研发出电子窑烤炉,将最佳温度、热源、光源等影响因素量化,用电子设备精准控制,让比萨质量更稳定,效率也大大提高。
“从想来大陆到真正来,酝酿了一段时间。”陈光中说,“过来后,我发现这里真是一个大舞台。”
陈光中说,他相信“电子比萨”可以在大陆打开市场,也能吸引很多青年创业者加盟。他的梦想是“10年后,我在大陆或者全球市场能开1000家比萨店。”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鼓励支持台湾青年创业创新,共享大陆发展机遇,国台办近年来先后在各地授牌成立了50多个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和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
像陈光中一样,越来越多台湾青年来到大陆,加入创新创业热潮,拥抱大陆广阔的市场和开放创新的环境,为实现梦想拼搏的,也为两岸交流注入了青春活力与梦想元素。
台籍青年教师
“在这里世界离我如此近”
“在台湾,顶多在电视上能看到大国领导。而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的举办,让我感受到原来世界离我如此之近。”在此次会晤召开前,厦门大学台籍教师陈经超参与培训了2500多名基层干部以及2800多名志愿者,谈起今年9月举办的会晤,他仍兴奋不已。
“今年最大的收获,就是能为厦门会晤尽一份力,感觉太棒了。身为一个台湾人、学者,我深感荣幸。”陈经超说,“会晤的成功举办,也让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生。”
7年前,陈经超在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作出重要抉择应聘厦门大学成为一名教师。在大陆任教7年,从助教到副教授,娶了福建媳妇,有了一对可爱的儿女,大陆之于陈经超,已是“吾心安处是故乡”。
教了一批批优秀学生,是陈经超这些年最有成就感的事。“我了解大陆,也了解台湾,我想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努力做对两岸年轻人有益的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陈经超说。
近些年,在台湾社会“少子化”造成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拥有高学历台湾青年学者,面临着职业发展的瓶颈,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有着共同文化的大陆。
目前在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任教的黄志伟,两年前结束了在台湾的博士后项目,经校方诚揽和师长介绍,他来到武汉任教。
“能闯要尽量闯,能飞要尽量飞。大陆很大,来了一定会有发展。”怀着这种信念,黄志伟将武汉作为自己人生的新起点。
黄志伟不仅开启了更大的事业发展空间,还与一位武汉姑娘一见钟情、喜结良缘。“我们个性相近,更妙的是曾分别就读于两岸的东华大学。” 黄志伟满怀幸福地说,“这一定都是上天的安排。”
近些年,大陆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日行千里。大陆方面不断推出政策措施,为台湾青年在大陆求学、就业、创业创造更好的环境。
不甘于平庸,不畏惧挑战,不愿错失良机,越来越多台湾青年来大陆寻梦。他们在大陆开拓了视野,找到了挥洒才能、安居乐业的舞台,用智慧和勇气闯出了一片天地。台青在大陆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势将越来越精彩。
石龙洪 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