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现实:打破真实与虚拟之间的墙
在商店里行走,动画角色抬着包裹会在身边鱼贯而过;打开笔记本,小宫女开始绘声绘色地介绍节日风俗;看向衣架上挂着的衣服,身穿这件衣服的明星会过来和你打招呼,并且360度展示服装……现实与虚拟世界的边界“消失”了——这一切仅需要一副眼镜而已。
这是在日前“2018阿里巴巴淘宝造物节”上,经济日报记者在混合现实(MR)商店“淘宝买啊”中的亲身体验——这也是全球首个混合现实技术在消费场景中的应用,实际效果精细得超过想象,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深度融合让人忍不住时时伸出手来确认“真假”。
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这些新名词背后的新技术,到底有什么区别?简单来说,虚拟现实和现实世界不发生关系,仅需戴上眼镜或者头罩,用户就可以“上山下海”,沉浸在虚拟世界之中。增强现实则是把虚拟世界叠加到真实世界上,比如任天堂公司的“爆款”游戏《精灵宝可梦Go》就是典型的增强现实应用——拿手机摄像头“扫一扫”,手机屏幕上就能显示出有小精灵站在路边的报箱上。但这个叠加相对简单,用户完全知道哪些是虚拟哪些是真实。
混合现实则向前迈了一大步。它同样需要专门的眼镜,看到的虚拟形象是立体的,并且能和现实世界互动。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增强现实中,小精灵只能“站”在报箱上,但在混合现实中,小精灵可以沿着报箱爬上爬下,你伸出手,它甚至可以直接爬上你的手心,这就让虚拟和现实之间开始“真假难辨”。
那么,混合现实有什么用?医疗和教育是目前应用得最为成熟的场景。今年7月,西安市红会医院就尝试在混合现实技术引导下,为一名15岁患者成功实施了脊柱畸形矫形手术。通过眼镜,该患者的3D全息模型与真实病灶部位能够相互叠加,并且还能对虚拟影像进行缩放、旋转和移动,就像给医生装上了“透视眼”,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高。
而在消费领域,应用混合现实技术的最大目的是提升消费体验。对此,淘宝市场部负责人宼仲表示,“未来,亿万淘宝的商品、内容和互动形式有望从平面世界‘跳脱’出来,进入到真实的空间场景,消费者可以通过手势、目光等来开展全方位互动。这不仅增强了消费体验,还能获得更多信息与乐趣。”他还透露说,未来混合现实零售解决方案将会推广到商场、旅游景点、文娱场所等更多应用场景。“而且,混合现实还可以帮助消费者在线下获得‘千人千面’的体验。例如,每个人进入商场,看到的虚拟世界都不一样,小朋友看到的是侏罗纪公园里的恐龙,成年人看到的可能是蒙娜丽莎在微笑。”宼仲说。
不过,受限于技术难度,混合现实目前相当依赖于售价高昂的硬件。微软Hololens全息眼镜起价达3000美元,用户成本太高成为阻碍混合现实应用发展的最大“瓶颈”。“淘宝买啊”尝试的是未来5年到10年的购物形态。宼仲也坦言,“目前,在硬件如何与商业环境结合上还有一定阻碍。比如,如果商场来了1000人,每人发一副眼镜显然不现实”。
,微软混合现实及人工智能感知事业部商业及合作伙伴生态部门总经理燕西·史密斯告诉记者“正如智能手机的迅速成长和普及一样,在混合现实领域中的硬件更新同样可能会非常迅速。目前能够看到的趋势是,眼镜会越来越小,甚至有可能变成隐形眼镜;售价则会越来越亲民,直到普通消费者也能负担。”(记者 陈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