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多措并举保障饮用水源安全:水源地严
位于大渡河安谷水源地的取水口。 |
四川乐山,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千百年来,当地人依赖三江丰富的水资源繁衍生息。乐山以往设有4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用于给主城区供水。这4个水源保护区建成较早,大量城建项目无法避开保护区,保护区已成为人口密集区域,难以按照相关要求实现封闭式管理。
饮用水安全事关民生,水源地治理刻不容缓,近年来原环保部开展专项行动,整治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在这一专项行动的督促下,乐山新启用了两个水源地,完全代替了以前的4个水源地,建立了“双水源,互备用”的水源地安全机制。
原来的保护区内存在大量城建项目和居民,难以实现封闭式管理
乐山市中心城区任家坝附近,背靠岷江,人口众多,菜市场、医疗机构、购物商场等密集。这里曾经是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之一。
“以前设有4个水源保护区,保障中心城区饮用水,其中大渡河和岷江两个保护区位于城区,青衣江两个保护区位于近郊场镇。”市环保局副局长岑正山告诉记者,曾经的4个水源保护区建成较早,按当时标准,保护区陆域纵深较长,面积很大,水源地与城市、交通等重大建设项目严重冲突。
按照四川省制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水源地应划定保护区,并设置隔离设施,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建设与供水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原有4个水源地均未按照要求实现封闭式管理,保护区内进行的大量城市建设,为水质安全埋下隐患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造成生活污水和养殖业污染物任意排放,其中,岷江水源地受上游成都等城市的来水影响,常年水质超标。
“环保部门承担对大量企业的执法工作,本来就人员不足,4个分散的水源地,更增加了执法工作量。”岑正山表示,以前保护区内建筑、企事业单位众多,排放口多,污染治理工作难以开展,多年来治理措施无法落实。即使有的保护区设置了隔离网,但人为破坏严重。
“水源地设置4个,确实属于重复建设,遇到洪期,高浊度水应急防控难度特别大。”岑正山介绍,除了管理难外,以前供水管网还是独立运行模式,一个供水系统发生突发情况,无法使用的供水系统,任何水环境应急事件都可能引发大面积停水。
人口、企业密集,意味着交通、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偏大,提高了突发性水体污染风险。,4个水源保护区内各自有多达数万平方米的建筑,若进行拆迁整改,费用将是天文数字。
对水源地进行整合搬迁、建立互联互通的供水体系,成为乐山选择的解决方案。
搬走污染源,修复生态环境,严格保护全市人民的“大水缸”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市郊的安谷镇,大渡河畔凉风习习,水清云淡——如今,这里成了新的水源地。走进新建的安谷水源地,汩汩河水泛着清波前行,两岸绿意盎然,郁郁葱葱。
“这个位置以前是养殖家畜的农舍。”来到一片新植的人工林,当地居民王成东告诉记者。地上还留有旧房拆迁的痕迹。新建水源地前,当地进行了大量拆迁搬离工作,养殖场、砂场等都无一例外地进行了拆除。
根据规划,乐山两个新水源地设在离城区较远的大渡河和青衣江流域。“这两条河国家考核断面达标率均为100%,水质均在Ⅱ类。”岑正山介绍,大渡河和青衣江水源地的上游植被覆盖广,大多为丘陵地貌,沿途居住人口及工矿企业少,污染小,加上水资源量大,选择在两条河各布局一个水源地。
“饮用水安全是最大的民生。”乐山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根本解决大渡河安谷水源地和青衣江陶渡水源地的安全问题,乐山市严格排查保护区内的环境问题,关闭企业两户,搬迁农房4000余平方米,拆除养殖场3万余平方米,改道公路8公里。
“一开始让我们拆迁搬离,确实有些想不通。”以前在大渡河陶渡水源地附近从事养殖业的田明元告诉记者,环保部门和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给企业和养殖场的业主们反复做工作,讲清楚选择这里作为水源取水口、全市人民“大水缸”的重要性,渐渐地人们都理解了,并在搬迁同意书上签了字。
“全市的人都要喝这里的水,在这里大规模养猪,要被戳脊梁骨的。”田明元说。
只搬走污染源还不够。在位于陶渡取水口附近的生态大道上,记者看到,拆迁后的建筑土地上已经覆盖上泥土,移植过来的银杏、天竺葵等长势喜人。“这里山坡的顶部种上了天竺葵等,坡面种了三角梅,在底部坪坝里撒上了草籽。”当地乡镇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乔灌草相结合,有利于水源地的水土保持。
根据乐山市政规划部门提供的数据,两个新的水源地建设涉及全市4个区县大量征地拆迁,其中青衣江畔一家养殖场拆除的圈舍就有34栋,,居民住宅、道路、砂石厂、养殖场等,凡有可能影响水源水质的,一律被拆迁。拆迁后,通过植被覆盖、土层改造等形式,改善生态环境以有利于水源涵养。
两个水源地互为备用、实现“双保险”,进行水质在线监测预警
来到乐山中心城区的龙游路与白燕路交叉处,打开水务井盖查看,能发现这个下水道里的供水管道,比其他地方的管道多了两处连接点。“两个水源地在这里‘握手’。”市水务局供水科科长陈明进告诉记者,通过这里的连接,乐山的两个新建水源地形成了“一张网”供水格局,在一定范围内可互为备用。
陈明进介绍,目前青衣江陶渡水源地取水量为15万吨/天,大渡河安谷水源地取水量为10万吨/天,即使一个水源出现问题,另一个水源也能保证中心城区居民70%以上的用水需要,为每人每天提供112升水。“这远远超过了国家对应急供水规定的每人每天80升的要求,可以说不用担心发生突发水质安全事故。”陈明进告诉记者,目前乐山市在继续提升城市供水管网配送能力,相关工程一旦完成,即使依靠单一水源也能保障全城居民用水。
阳光下,大渡河安谷水源地附近的河面上泛着粼粼波光,其中相当部分的河段,两岸都由防护网进行了隔离。安谷水源地隔离防护网长达7.3公里,整个保护区启用了5套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全封闭管理和取水口的全方位监控。“这里是核心保护区,别说进入了,一个陌生人长时间在此逗留,都会引来附近治安巡逻员的询问。”陈明进说,两个水源地都有这样严格的安全防护。
在安全巡视制度以外,技术手段成为水质保护的有效方式。在安谷水源地,相关检测设备正在安装调试。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水质参数可以实时同水务局共享。目前自来水公司正抓紧推动水源水质预警,将实现综合毒性、重金属指标等18个参数水质预警在线监测,从而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
筑牢饮用水水源地“拦污坝”,将保护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大渡河安谷水源地准保护区范围内的沙湾区太平镇孙坝村一组,设置在移民安置点附近的污水处理站正在运行。沙湾区住建局副局长黄平遥介绍,这个污水处理站净化了安置点16户40多名村民的生活污水,一天处理生活污水5吨。像这样的小型污水处理站点,沙湾区去年一共新建了6个,收集处理准保护区范围内的居民聚居点、农家乐产生的污水。今年年初,沙湾区太平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沫江办事处生活污水处理厂也建成投运,对相关区域范围内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做到全覆盖,避免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
来到青衣江陶渡水源地,眼前的青衣江江水清澈,水面平静,就像一条青色的玉带蜿蜒而去。陈明进说,为防止面源污染,地方政府已经在陶渡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几个村流转土地约214亩,这些流转的土地被用作生态绿化,以涵养水源。
乐山市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保护,已经启动《乐山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立法工作,进一步提高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法治水平。
“经过艰苦努力,乐山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乐山正抓紧巩固深化整治成果,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工作,与全面推行河长制、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等有机结合起来,推进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推动全域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链接)
今年6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对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做出明确部署加强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的全过程管理。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推进规范化建设。强化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生态环境保护。深化地下水污染防治。全面排查和整治县级及以上城市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违规问题,长江经济带于2018年年底前、其他地区于2019年年底前完成。单一水源供水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应当建设应急水源或备用水源。定期监(检)测、评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供水单位供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状况,县级及以上城市至少每季度向社会公开一次。
近两年来,环保部门开展专项行动,整治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在沿江11省(市)126个地市319个饮用水水源地,共排查出490个环境问题。得益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意识不断形成,以及各地区各部门狠抓落实的努力,排查出的490个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清理整治,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目前,319个饮用水水源地已全部依法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保护区边界设立了地理界标和警示标识,得到有效保护。
专项行动中有效的举措,为打好全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提供了借鉴。生态环境部环监局有关负责人说,从专项行动得到的经验看,水源地保护要从“划、立、治”来着手,划是指保护区划定,立是指设立地理界标、警示标志,治是指环境违法问题整治,最终要实现“保”的目标,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得到保障。
(本报记者 刘 毅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8年09月01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