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展馆怎可变身大集市?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了这样一个“怪”现象在位于北三环马甸桥东北角的中国国际科技会展中心内,新一届马甸大集正在火爆上演,所售商品中,除了服装鞋帽、副食佐料之外,甚至还有锅碗瓢盆、针头线脑,产品之丰富令人惊讶,但基本没有与科技沾边的类别。近6000平方米的展厅内人山人海,让这样一个本应以科技会展为初衷的巨大空间,变身“农村大集”,着实有些讽刺。
马甸大集以物美价廉闻名,吸引了许多中老年人前来购物。顾客有实在的需求,商家有不错的产品,主办方有便利的场地,这样的大集似乎是“业界良心”。,生活商品大集开在科技展厅内的做法,还是多少有些令人“大开眼界”。有不少在附近写字楼上班的白领表示,挂着科技的招牌,却做着集市的买卖,让人“看不懂”“还以为是在卖啥高科技产品呢?没想到就是个批发市场。”“依我看,直接改名叫马甸桥小商品批发城算了。”
正如白领所说,展厅的内外堪称天壤之别。外立面由巨大的玻璃幕墙组成,门口还有两道安检设备,处处透着高级;可在其内部,商户叫卖声与顾客砍价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越往里走环境越差,在紧邻厕所的位置,竟还开辟出了一处“小餐厅”,生意与展厅内的其他商户一样火爆。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马甸大集的举办场地了,中国国际科技会展中心究竟是什么地方?它位于北三环与京藏高速的交叉地带,虽属于朝阳地界,但与西城、海淀咫尺之遥,与中关村的距离不超过10公里,可谓寸土寸金。,在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上的一个大展厅,却似乎已被马甸大集“承包”了每年要举办12届,每届时长都在20天以上。怪不得,在展厅旁的招商部前,门可罗雀。
这其中,展厅招商方的商业逻辑我们不得而知,但作为科技展厅,如果能够按照自身定位提升整体品质,适当缩短大集的时间,为智力密集型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多交流空间,似乎更符合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
吆喝着什么,就该干什么。顶着科技字样的光环,就应该服务于科技领域。这不仅有利于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更有助于城市规划的实施。在中关村,或许有数千家初创型科技企业,正因为没有展览空间而整日苦恼。
记者注意到,在5月19日-26日举办的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其举办地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假如中国国际科技会展中心能够提前制定规划,让这样高级别科技活动落地马甸桥,也并非完全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