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个人隐私总被“大众点评”
你去过的酒店好友都能看到!这不是玩笑话,而是真实案例。近日,有媒体发现,只要用微信登录大众点评APP,你对酒店、餐厅等地方的签到与点评信息,就会一股脑儿出现在好友面前,想删都删不掉。在舆论激烈的声讨之下,大众点评目前已道歉,声称将火速整改。
随手打个卡、点个赞, 吃住行踪就“大白于天下”,真是让人“细思恐极”。这桩丑闻,证明泄露用户隐私这个互联网行业的“明规则”仍在横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还记得最初,用户个人信息还只是被企业擅自征用;渐渐地,大数据的价值被发现,这些隐私就成了随意买卖的商品,诈骗电话、精准营销开始对广大用户围追堵截;迈入社交时代,众多企业对用户隐私的挖掘更进一步,直接干起了分发用户信息的生意。航旅纵横APP开通“虚拟客舱”功能,同舱乘客分分钟了解你的飞行数据;滴滴顺风车上线车主乘客互评功能,人未上车司机就已知晓你“颜值几何”……如此肆意的分享之下,从前在平台面前无奈“裸奔”的用户,如今几乎要在全世界面前成为“透明人”。
个人隐私频频失守,互联网企业显然难辞其咎。在“数据有价”的年代,用户隐私保护意识不断提升,不少应用商都承诺“妥善保护用户信息”。,细看他们的具体做法,只不过将从前默认同意的“隐私协议条款”,设置成了字号比半只蚂蚁还要小的一行话,再将其藏在犄角旮旯里,一般用户根本发现不了。先捅个大娄子,被揪住了再往上打补丁,保障用户权益永远滞后于新功能对权益的侵犯,俨然成了行业内规避责任的固定套路。谈及数据利用,互联网企业各显身手,创新手段层出不穷;而说到信息保护,则消极应对,想方设法逃避责任,明显缺乏基本的诚意。这让人不由发问数以亿计的用户究竟要透明到什么程度?
事实反复证明,守护隐私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边界,不能靠企业自律,依法而治必不可少。目前,网络安全法已经实施,法律对数据保护、使用等也做出规定,但从实际来看,我国对信息泄露的处罚还是太轻,偶有处罚大棒高高举起却又轻轻落下。这样的惯常操作下,违规企业被曝光后往往道歉了之。反观欧盟,今年5月全新制定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规定,处罚可能高达1000万到2000万欧元,“罚到倾家荡产”的力度让众多互联网企业第一时间更新了隐私政策。可见,唯有与时俱进、加大惩戒力度,让那些违规企业有“切肤之痛”,捍卫用户隐私权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信息安全,是互联网长远发展的基石,那些将用户信息安全抛诸脑后的企业,最终也难逃用户“用脚投票”,“大众点评”遭“大众批评”,就是一例。
查询快递单号
- 泛美航空第一季的精彩亮点是什么
- 如何制作美味可口的照烧鸡肉饭
- 蒋梦婕在演员舞台晋级,演绎末代皇妃角色挑战
- 花不弃圆满结束,林柏宏演绎水系男孩魅力圈粉
- 罗曼蒂克消亡史日本人是谁罗曼蒂克消亡史里
- 快乐大本营陈立农王彦霖免费观看陈立农卡点
- 电影淡蓝琥珀吕聿来演绎平凡人故事全新上线
- 启程之歌品冠首秀惊艳新曲播出,感人至深,不
- 范志毅第二个老婆范志毅有几段婚姻 揭范志毅
- 韩雪的爷爷是谁?韩雪的外公爷爷是谁
- 刘德华吴倩莲合作的电影作品吴倩莲和刘德华
- 明星中哪些人曾经接受过整容手术
- 风度杂志八月刊封面风采个性闪耀_瞬间展现独特
- 孙力军晋升背后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 乌牛早属于什么茶 乌牛早茶属于龙井茶吗
- 张天爱粉丝热心公益 齐献爱心为偶像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