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开放,好事办好
让体育场馆回归到服务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上来,这种观念的转变看似理所应当,但在实际运行中则并非一帆风顺,尤其需要场馆在公共属性与市场运作之间把握好尺度
大型体育场馆不只是为“高大上”的赛事服务,也在向群众打开大门,欢迎健身的人群。近日,中央财政下达2018年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9.3亿元,统筹用于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展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项目所需支出。也就是说,那些大型体育场馆,群众健身不但可以“登堂入室”,还可以不掏钱或者少掏钱。
这项体育领域察民需、惠民生的举措,对于推进群众体育“六个身边”工程建设,对于打通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之间的壁垒,有着鲜明的现实价值。
实际上,这项工作自2014年就已展开,但今年有了不同内涵。以往补助资金的安排,主要以场馆的座位数为依据,座位多则补助多。今年则“改头换面”,转向考量体育场馆开展群众日常健身和参加体育活动等绩效。这种转变,一方面打破了以往并不科学的固化模式,另一方面,对于推动大型体育场馆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时更接地气,而不是端架子、摆样子,无疑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好事还要办好”,让专项补助资金为群众参与健身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种转变值得点赞。
活动场地短缺,是全民健身开展过程中的瓶颈之一。对群众来说,大型体育场馆如果“高不可攀”,无疑会加剧这种短缺。,盘活现有场馆存量,是解决当下问题的有效途径。公共体育场馆本就姓“公”,如何充分发挥面向群众的使用价值,值得深入探讨,前提则是转变观念。
世界范围内,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都是难题,由此还衍生出一个名词“白象效应”,意即那些为大赛修建的场馆在赛后利用时陷入难题,成为大而无当的“白象”。以往也曾有过体育场馆改为大卖场、家具城的无奈之举。让体育场馆既姓“公”、也姓“体”,回归到服务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上来,这种观念的转变看似理所应当,但在实际运行中则并非一帆风顺,尤其需要场馆在公共属性与市场运作之间把握好尺度。此次专项补助资金的发放标准换了张“考卷”,其中推动场馆运营观念转变的用心所在,当有积极回应。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04日 15 版)
查询快递单号
- 泛美航空第一季的精彩亮点是什么
- 如何制作美味可口的照烧鸡肉饭
- 蒋梦婕在演员舞台晋级,演绎末代皇妃角色挑战
- 花不弃圆满结束,林柏宏演绎水系男孩魅力圈粉
- 罗曼蒂克消亡史日本人是谁罗曼蒂克消亡史里
- 快乐大本营陈立农王彦霖免费观看陈立农卡点
- 电影淡蓝琥珀吕聿来演绎平凡人故事全新上线
- 启程之歌品冠首秀惊艳新曲播出,感人至深,不
- 范志毅第二个老婆范志毅有几段婚姻 揭范志毅
- 韩雪的爷爷是谁?韩雪的外公爷爷是谁
- 刘德华吴倩莲合作的电影作品吴倩莲和刘德华
- 明星中哪些人曾经接受过整容手术
- 风度杂志八月刊封面风采个性闪耀_瞬间展现独特
- 孙力军晋升背后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 乌牛早属于什么茶 乌牛早茶属于龙井茶吗
- 张天爱粉丝热心公益 齐献爱心为偶像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