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达出行神器:共享摩的 比出租车便宜不
上图在印尼随处可见的共享摩的。
下图钱报记者(左边)和摩的小哥。
共享自行车、共享汽车,给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在印尼,大街上几乎看不到自行车,在日常出行中发挥最重要作用的,就是摩托车。现在,还有满大街的共享摩的,补充着公共交通的不足。这蔚为壮观的场景,不亲历有点难以想象。
在印尼采访的十多天里,给钱报记者留下最深印象的非共享摩的莫属。
我们在国内司空见惯的是共享自行车和共享汽车,但印尼大街小巷几乎随处可见的摩托夹克和头盔告诉我们,摩托车在这里才是老大。只有它,才能在常常挤满汽车的道路环境中,闪展腾挪,为你抢得时间。
钱报记者在巨港体育中心采访了4天,这个体育中心距离主城区较远,地理位置有点类似杭州新发展的空港区域,晚上比赛结束发稿完成,基本已经是当地时间22点左右,此时,大门口出租车屈指可数,留守的摩的倒有一二十辆。
这种情况下,一个最便捷最经济的选择就是摩的,一来招手就有,二来躲开进入主城区后的拥堵。
很巧,记者两个晚上都遇到了同一个摩的的哥,戴上专用商标头盔,坐在摩的后座,穿梭在摩托车和汽车相互挤压的道路中间,虽然感觉常有危险瞬间,但基本有惊无险地到达。但这也是记者单位时间内吸入汽车尾气最多的经历。
摩的价格也算公道,折合成人民币基本上是1公里5元钱,是出租车价格的六七折。
当地的华侨沈先生告诉记者,印尼当地人使用共享摩托车,和我们使用共享单车一样,下载APP、注册、连上个人账户,那样还可以便宜一些。平时,一些人也会议价。这次来亚运会的各国记者显然担心注册不够安全和方便,也入乡随俗地直接议价起来。共享摩的有流动的,也有固定的接待点,雅加达苏加诺体育中心周边就有多个摩的点,便利了亚运会的观众和工作人员。
这些天,记者在雅加达和巨港一共4次与共享摩的司机打交道,大多摩的师傅都友好而厚道,大家用简单的英语交流,彼此会意。一位叫马斯拉德的小哥听说记者来自中国后,非常开心,他说自己是第一次载送外国人,还用手机软件翻译成英语,“如果我的服务有不到位之处,请多包涵”。
记者查阅了很多网站,并没有发现有共享摩的引发的治安案件报道。而仔细观察,哪怕是夜晚,单身女孩子坐在绿色的共享摩的后座上也并不少见。
印尼是有着2.5亿多人口的全球第四人口大国。在一千多万人口的雅加达,以及巨港这样的重要城市,公共交通还不十分发达,这两三年在这里出现了Go-Jek和Grab等公司,把老百姓第一交通工具摩托车加上互联网标签,产生了印尼的新经济模式。据报道,现在印尼的共享摩的市场规模高达51亿美元,Grab和Go-Jek之间正在上演“双雄争霸战”,可以说从资本上讲印尼共享摩的的好戏正在上演,从服务能力上讲,他们也在白热化的竞争阶段,希望最终受益的是普通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