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走出强校之路
近日,华北电力大学一项进行了12年的研究——多温区多功能系列SCR脱硝催化剂与低能耗脱硝技术研发及应用通过鉴定,研究成果为复杂烟气工况脱硝的技术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成果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使产品价格下降三分之一。
自主创新解燃“煤”之急,从源头扼杀雾霾,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华电方案”。这是华北电力大学服务国家战略的一个缩影。60年来,华北电力大学因电而生、因电而变、因电而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与国家需求同向而行,承担起为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与变革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撑的责任与使命。
今年9月,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的最新数据,华北电力大学“材料科学”进入世界前1%行列,至此学校已有3个学科进入了世界前1%行列,1个学科跻身前1‰行列。
从一个行业特色院校跻身于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15年来,学科建设成就让高校同行瞩目。这样的速度得益于坚实的“靠山”——华北电力大学理事会。
2003年,由国家电力部门管理的华北电力大学划转教育部,成立了由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集团公司组成的华北电力大学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开创了行业特色型大学校企合作的新型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
“这种体制和模式延续了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历史渊源,为双方开展深层次、多角度校企合作提供了纽带和便利,也为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鲜明的办学方向。”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周坚说。
大学理事会下设科技合作委员会和人才培养专业委员会,每年分别召开一次会议,研究讨论学校未来发展方向、行业共性技术需求以及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等问题。学校每年约有50%的科研经费来自于大学理事单位等企业。在与大学理事单位的校企合作中,学校坚持与行业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精准地把脉世界能源电力发展趋势以及国家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需求,形成了“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杨勇平说“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需要我们进一步汇聚行业优势资源,切实将产学研合作由外部的支撑作用提升为办学的内在核心要素,构建新工科开放融合学科生态。”
9月是高校的迎新月,可在华北电力大学,比迎新更繁忙的工作是一场接一场的校园招聘。开学伊始,中国大唐集团、特变电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企业来该校招兵买马。
传统行业院校存在学科专业面窄、体系固化的问题,不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要。高等工程教育存在不同程度上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滞后,工程实践教学薄弱的问题,毕业生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相对不足。“华北电力大学通过‘校企合作’一招制胜,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现代教育理念置于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中,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效化解了高等工程教育中存在的人才供需‘两张皮’的矛盾。”周坚说。
该校与国家电网公司联合实施“特高压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与中广核集团合作开展“订单+联合”形式的核电专业人才培养,与60多家企业共建研究生工作站联合,与200多家企业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将产业企业资源有效转化为学校育人资源,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转化升级发展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
因未来电力发展新能源、数字化、信息化等发展趋势,学校增设了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在与众多太阳能发电、储能、电动汽车等民营企业合作中,带动了材料、化学、能源动力等学科交叉,增设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2018年,华北电力大学有6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面向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将学科发展前沿转化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动力,不仅是大学科技创新的源泉,也是履行大学责任的必由之路。”周坚说。 (李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