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能吃塑料的细菌 白色污染危机有望解

社会热点 2023-06-25 17:39www.guomeikuaidi.com快递查询单号

  塑料也许是最让人骄傲又令人纠结的发明之一。这些轻便、结实、造价低廉的东西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却也制造了几乎同样大的麻烦。2010年,光是192个沿海国家和地区产生的塑料垃圾就多达2.75亿吨。大量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正在对环境和其他生物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

  科学家们一直在思考人们能为解决白色污染做些什么。生物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能力强大“分解者”微生物们能像分解一样消灭塑料吗?最近,日本京都工艺纤维大学(Kyot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科学家小田耕平(Kohei Oda)课题组发现了一种相当有潜质的微生物。他们的研究论文[1]近日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

  负责进行生物降解工作的主要群体是微生物,对它们来说,降解的主要目的是“填饱肚子”。种类繁多的微生物携带各式各样的酶类,帮助它们从其他生物不需要的东西中获得能量和营养。,白色污染却是一个例外。许多常见的塑料是烃类在相当严格的条件下聚合的产物,它们的化学结构对于自然界来说是个新鲜玩意儿。怎么“吃掉”它们,也是让微生物们很发愁的事。站在这个意义上说,你平时弃若敝屣的塑料袋,可是不折不扣的“科技结晶”。

  要想找到可能“吃”塑料的细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田耕平的策略是从塑料污染物密集的地区找找看。要知道,人饿急了可是什么都能吃。想在那些被白色污染占领的地带生存,微生物也得相应地演化出一套本事吧?为此,研究者从一个塑料瓶回收点收集了250份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塑料瓶的主要成分)污染的样本,包括废水、土壤等等。然后,他们将这些样本与低密度PET薄膜混合在一起,试图筛选出能以PET为主要碳源的微生物。

  之后,第46号培养瓶里,研究者满心期待的事情发生了。

  在这个培养瓶中的PET薄膜上,一个微生物群落正在逐渐滋长。显微镜观察显示,这是一个由细菌、原生动物和酵母样细胞组成的“太岁”。随着进一步分离培养,他们得到了利用这块PET薄膜为群落输送影响的幕后功臣Ideonella sakaiensis。这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β-变形菌,具有降解PET薄膜的能力。它们附着的PET薄膜,在显微镜上出现大量的空洞。

  为什么它们能够分解PET薄膜?进一步的生化分析显示,当这些细菌黏附在塑料薄膜上的时候,它们能够分解一种被称为PET降解酶的蛋白质将PET降解,再将降解后的产物运入体内进一步“消化”,最终转化为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这两种结构相对简单的有机物,就是它们的营养来源了。而对于人类来说,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是有用的工业原料,即使处理起来,也比处理让人头疼的塑料垃圾简单得多。

  尽管看起来,利用I. sakaiensis来降解PET似乎是很美好的事情。但情况可并没有那么简单。在小田耕平的实验中,I. sakaiensis完全降解一块小小的塑料薄膜需要六周的时间,这可算不上高效省时。对于科学家来说,这项研究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告诉人们,自然界中酶类的演化速度可能比人类想象的要快。PET诞生至今不过短短70年,而自然界似乎早已有了应对之策。这些酶类究竟是怎样出现的?人们的活动对它们施加了多大影响?要回答这些问题,人们可能需要从PET降解酶的结构和机制入手。而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够妥善利用Ideonella sakaiensis,并高效地处理和回收它们的产物,那么也许,在白色污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之前,我们手里又多了一张能打的牌。

Copyright © 2016-2025 www.guomeikuaidi.com 寄快递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