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两千万云松书舍无偿赠与杭州 被改为会所牟
昨有消息披露金庸先生于1996年将自己耗资近两千万元建成的西子湖畔“云松书舍”捐赠给杭州市人民政府,而时过多年,云松书舍已改为高档豪华会所。
金庸先生修建云松书舍的初衷,为“以供藏书写作和文人雅集之用”,可惜,书香,已经被酒肉所吞没。金大侠的高风亮节已经化为少数人的觥筹交错——据称,主楼“松风明月楼”楼上楼下每天中午和晚上各设两席,最低消费每人500元起,加上酒水,每餐动辄上万元。
不知道消费这样豪华大餐的诸公心里是何滋味?
而我们知道的是,1996年云松书舍建成后,金庸先生觉得书舍建得太美满了,又在西子湖畔,不应由他一人独享,应公诸同好,让普通人都能分享美景,所以决定将云松书舍无偿捐赠给杭州市。这番良好愿望,充满了高尚的文化情怀,清风朗月、水光潋滟之际,理应是文化的风雅与风流之处,只不过,在商业与物欲的粗鲁与霸道面前,文化显得如此羸弱、如此不堪一击。我们仿佛看到,在弥漫着酒肉之气的亭台楼阁之间,那一张张兴奋而扭曲的面孔正张扬着贪婪与庸碌,便不禁想起小时候父母常常责备我们的一句话一天到晚就知道吃,书本到哪里去了?!
如今,全社会都在高扬文化的大旗,甚至于作为一张标签到处张贴。但在社会的肌理里,在人们的深层意识中,“文化”实在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更不能当饭吃”。“云松书舍”的管理方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理所地把书香变成了酒肉,美味佳肴吃到肚里,真金白银捧在手上,“那才是硬道理”。似乎可以说,这是欲望的“低级”阶段,不过,从动辄上万的消费来看,显然又是“高级”阶段。高、低之间的协调与互动,显然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玩味空间。
估计,当消息被各类媒体争相转载之后,“云松书舍”的管理方一定会大呼冤枉,还会暗暗责怪大家少见多怪。确实,我们早就应该见惯不怪了,随便走进大大小小的文化景区,一定会有那么一些豪华会所让你眼花缭乱,香车美女云集,吃喝玩乐一条龙,商贾大员如过江之鲫,消费起李白、杜甫、苏东坡、王安石都心下坦荡,区区一个金庸,又算得上何方神圣?
只可叹金大侠,当年好心好意砸下两千万,想玩点风雅,却被人拿来祭了酒肉。都说文化是软实力,本该具有以柔克刚、水滴石穿的力量,但如果没有我们的精心培养与呵护,在商业和物欲面前又如何充满朝气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