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至三级响应

社会热点 2023-06-25 02:53www.guomeikuaidi.com快递查询单号

昨日,北京市召开第110场新型病毒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自6月6日零时起,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调整至三级。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降级”后,既有防控措施有的要继续“坚持”,有的将有序“放宽”,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上一次响应级别调整是在4月30日,由一级响应调整到二级响应。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表示,从全国看,自5月1日以来,全国境外输入病例大幅下降,每日报告数总体呈零星个位。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响应级别保持二级的4个、三级的24个、四级的4个,调级后的省区市总体疫情无反弹。“五一”假期后,除个别城市出现聚集性疫情外,其他省区市未见明显异常。预计6月本土疫情仍将处于低位。

从本市看,截至6月4日,北京14个区连续超过90天无新增本土病例报告,海淀区和朝阳区分别连续73天和50天无新增本土病例报告,均已超过三个潜伏期,调至二级后也已超过两个潜伏期。,高三和初三开学、“五一”小长假、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服务保障,频繁高密度人群流动没有引发病例和疫情反弹。

“目前来看,虽然全球疫情短期内难以有效控制,但国内防控屏障稳固,本土疫情已基本阻断,市民防范意识得到加强,境外输入风险可防可控。”陈蓓表示,综合考虑上述全国和本市的情况,北京已具备响应级别从二级下调至三级的条件。

响应级别下调至三级后,北京仍面临境外、京外病例输入风险,不能排除发生零星病例甚至出现局部聚集性疫情的可能。,北京将继续做到“三防”“四早”“九严格”,持续抓好常态化防控。

一些重要措施本市仍将继续执行。例如,在进京管理方面,要高度关注境外输入风险,凡是在北京入境国际航班,都要坚持远端筛查包括核酸检测、入境后核酸检测,实行闭环管理。原则上所有入境进京人员都要进行集学观察;在人员管控方面,继续坚持入境人员和中高风险地区进京人员隔离观察14天并进行核酸检测的要求,继续落实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措施,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对北京确诊后治愈出院患者,继续实行14天集中观察。社区继续加强值守,实行查证、验码、登记等措施。

在交通运输方面,继续落实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和道路客运常态化防控措施,做好各类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消毒通风、人员防护、佩戴口罩、留观区设置、发热乘客移交和信息登记等防控工作;在复工复产防控方面,坚持凭码通行,持北京健康宝“未见异常”状态进入商务楼宇、商超、宾馆酒店、餐馆、门店、工厂、工地、公园景区、文体等场所,开展复工复产活动。

在佩戴口罩方面,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随身携带口罩,落实好《常态化防控下公众科学佩戴口罩指引》;在物资保障及其他方面,做好防范疫情反弹风险的各项准备。

变化

解除湖北人员进京证限制

“降级”后,北京将有序放宽多项措施。陈蓓介绍,北京将解除湖北(含武汉,中高风险地区除外)人员进京民航、铁路购票和公路进京证限制。

湖北(含武汉)进京人员不再实行14天居家或集中观察,对正在居家或集中观察人员解除观察。武汉进京人员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进行二次核酸检测;未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京的,须进行核酸检测。

,除中、高风险地区外,有序限流开放其他地区人员来京就医。

小区适当开放卡口不再测体温

社区在继续实行查证、验码、登记等措施的基础上,不再要求体温检测。快递、外卖、家政、装修、搬家、房屋中介等生活服务业人员以及其他外来人员,持北京健康宝“未见异常”状态登记后可进入小区。撤除社区(村)因疫情增设阻断道路的物理隔离,适当开放小区卡口,加强小区物业企业值守。有序开放社区(村)室内外体育健身及文化娱乐场所。

景区及室内场所按50%限流开放

在具备健全完备的卫生防疫措施情况下,恢复生活性服务业企业正常运营。

适时开放境内团队旅游业务,中高风险地区除外。暂不开放出入境团队旅游业务。在落实经营主体责任,严格消毒通风、测温验码、保持社交距离、科学佩戴口罩、完备应急预案的前提下,按50%限流开放公园、旅游景区和体育健身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所,并视情况动态调整限流比例。

复课经评估后可不戴口罩

在落实主办方主体责任,严格消毒通风、测温验码、保持社交距离、科学佩戴口罩、完备应急预案的前提下,可视情况举办一定规模的会议、会展、体育赛事和演出活动。

基础教育各学段、高校师生有序返校复课,可恢复常规教学安排。入学建议室内佩戴口罩,一段时间经评估后可不戴口罩;室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可不戴口罩。

在严格消毒通风、健康监测、保持社交距离的情况下,举办会议可不戴口罩。

重点

北京发布60个情景日常防疫指引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为做好全市应急响应由二级调整为三级后的防控工作,促进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编写了《北京日常防疫指引》。

《北京日常防疫指引》共有七章60个情景,内容涵盖市民交通出行、外出就餐、购物、游玩、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等生活场景以及商务洽谈、田间务农等工作场景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管理者在防疫方面应该做到哪些,市民应该遵守哪些规范等,并对如何佩戴口罩、预防性消毒、健康使用空调、患病后如何就医等提出科学建议。

比如指引中指出,市民在乘坐公交地铁时可随身携带口罩,乘车时如果难以避免近距离接触可佩戴口罩;餐厅要保持桌面间距1米以上;超市商场中试吃、试妆等活动中产生的牙签、一次性纸杯、纸巾、棉花棒等物品应及时按垃圾分类标准进行投放处理等。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黄春表示,“今天我们发布《北京日常防疫指引》,也是提示大家在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还要时刻关注境外疫情,当前仍在持续流行中,外防输入的压力仍然巨大。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参与,自觉养成健康行为,我们才能取得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

户外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可不戴口罩

二级响应级别下调至三级后,什么情况下还要佩戴口罩,什么情况下不用佩戴口罩?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黄春表示,因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境外疫情还将持续,北京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和压力。下调至三级响应级别后,有些重点人群、重点场所还是必须佩戴口罩,但一些情形又不能过度佩戴口罩。

例如,在机构、出入境口岸、隔离场所等暴露人员,到就诊、陪护、探视人员,有发热、等症状人员,以及前往人群拥挤、通风不良的室内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随时佩戴口罩。年老体弱者、患慢人员、孕妇等外出时,需与他人密切接触而又无法确定风险时,建议佩戴口罩。

“在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情况下,户外可以不戴口罩,在消毒通风良好、严格健康监测的室内场所,包括会议室,可以不戴口罩。”黄春提醒,在不戴口罩的场景下,市民更要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在单位和居家时注意常开窗通风,勤洗手,必要时使用消毒手段。,有关行业和单位可根据各自工作环境特点,在疾控专业机构指导下,制定具体场景下佩戴口罩的指引。

本组文/本报记者 解丽 王斌

Copyright © 2016-2025 www.guomeikuaidi.com 寄快递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