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为何打在胳膊而不是屁股上

社会热点 2021-06-04 20:16www.guomeikuaidi.com快递查询单号

较真要点

1、肌肉里有引发免疫反应所必需的细胞——抗原递呈细胞。疫苗注射到肌肉后,它会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疫苗),并将其转移至免疫系统的大型集合点——淋巴结,然后产生抗体。当下次真正的病原体入侵人体时,相关的抗体便能帮助免疫系统对抗该病原体,预防疾病的发生。

2、直接静脉注射,疫苗在被B淋巴细胞识别并产生抗体前,就会先被这些细胞少量清除。这样一来,疫苗产生的免疫应答就会大大降低,疫苗的效用价值也会极大受损。,疫苗打在肌肉里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副作用少。

3、肌肉注射也不是随便哪块肌肉都行,注射部位的解剖结构也会影响疫苗的有效性。臀部的脂肪组织较多,血液循环就会较差,这就影响了疫苗的吸收和免疫效果的发挥,所以疫苗不会打在屁股上。

 

魔幻的2020年接近尾声的时候,人们翘首以盼的新冠疫苗终于来了。这的确应该算得上是近一年中最大的好消息了。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开始接种新冠疫苗。

了,这其中也包括我们中国。

前段时间,随着新冠疫苗第一针开始广泛注射,我的朋友圈开始陆续被打疫苗的消息刷屏了。

消息里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彼此问候对方打完什么感觉,而是那张穿着白大衣露着大白胳膊,因为怕疼捂着半张脸的大学同学的照片,倒不是好奇他为啥这么多年了,依然害怕打针,而是看着看着,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曾经困扰我很多年的问题为啥疫苗要打在胳膊上?

记忆里好像除了糖丸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是吃进去,大部分疫苗的接种都挺有讲究的,尤其是接种部位的讲究,一定要打在胳膊上,而且还得是有名有姓的三角肌上(婴幼儿是大腿上,下面有解释)。

你有没有想过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手和屁股就这么不被待见吗?

都有哪些注射方法?

想要弄明白这几个问题,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常见的注射方式都有哪些。

经历丰富的朋友们,想必都体验过这些注射方式,它们主要包括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1]。

 

从左到右依次为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很容易理解,就是把血液、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直接注射到静脉中的医疗方法,可分为短暂性和连续性。前者是直接用针筒注射到静脉,如上图,后者一般用来输入量比较大的液体药物,以静脉滴注实施,也就是俗称的“点滴”。

常见的静脉注射部位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足背、踝部等处浅静脉。这种注射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将药物直接注入循环系统,见效最快。

皮下注射就是将药物注射到皮肤和肌肉之间的脂肪层。这里的血管很少,所以用这种方式注射药物是为了让药物缓慢而持续的吸收。

我们平时熟知的胰岛素采用的就是皮下注射,,像单克隆抗体、肝素这类分子量太大的药物,因为无法通过口服被肠道吸收,通常也采用皮下注射[2]。

皮下注射的常用部位有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前侧、上背部[3]。

 

皮下注射部位前后示意图


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给药方式。肌肉里的血管比皮下组织大且丰富,注射到这里的药物通常很快就会被血液吸收,所以肌肉注射一般是在不适合静脉注射,但需要比皮下注射更迅速产生疗效的时候使用。

常见的肌肉注射部位包括上臂的三角肌和臀部的臀肌,婴儿常用的是大腿股外侧肌。

为什么不是起效更快的静脉注射?

既然在这三类注射方式中,起效最快的是静脉注射,而我们打疫苗的目的,无非就是想要体内尽快产生对抗某种病原体的抗体,以至于日后如果真的遇上这类病原体,身体能够立刻做出反应,消灭病原体,那么,为什么疫苗的接种从不考虑静脉注射呢?

想必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人同样困扰吧。其实,这是跟疫苗的作用原理和我们体内存在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有关[4]。


众所周知,疫苗的工作原理是将病原体注入人体,通过激活免疫系统,使其学会如何对抗病原体。

这个原理看似简单,其实中间过程复杂得很,而且过程想要顺利推进,还得有个前提条件,就是确保疫苗不能被我们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清除。一旦清除,疫苗就无法发挥效力。

直接静脉注射的弊端,就在于没有了这个前提条件。

大家仔细想一下,无论是活疫苗,还是死疫苗,它总归算是一种抗原吧。要知道,我们的血液中是充满了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的,直接静脉注射,疫苗在被B淋巴细胞识别并产生抗体前,就会先被这些细胞少量清除。这样一来,疫苗产生的免疫应答就会大大降低[5-6],疫苗的效用价值也会极大受损。


而如果将疫苗打在肌肉里,这方面的风险就降低了。

肌肉里有引发免疫反应所必需的细胞——抗原递呈细胞。疫苗注射到肌肉后,便会招募树突状细胞过来,这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它会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疫苗),并将其转移至免疫系统的大型集合点——淋巴结。

在那里,由树突状细胞递呈的抗原会遇到帮我们抵御特定病原体的T细胞和B细胞,T细胞主导细胞免疫,而B细胞则发挥体液免疫,产生抗体。

走到这一步,疫苗才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发挥了它的价值。这样,当下次真正的病原体入侵人体时,相关的抗体便能帮助免疫系统对抗该病原体,预防疾病的发生。

 

除了这方面的原因外,疫苗打在肌肉里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副作用少。

事实上,大多数疫苗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主成分抗原,另一部分是辅助成分佐剂。佐剂的存在,对疫苗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够诱发机体产生长期、高效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机体保护能力,又能减少免疫物质的用量,降低疫苗的生产成本[7]。

但绝对安全的佐剂是不存在的,它们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可能会导致全身炎症。不过,研究表明,大部分佐剂在肌肉中的副作用是远小于静脉注射的。

2000年《英国医学期刊》杂志上专门报道了一篇“向肌肉注射疫苗重要性”的文章[8],里面提到了这样一组数据在一组26294名成年人中,46%的人至少接受过一次肌肉注射,只有48人(0.4%)出现了局部不良反应。

这其实也说明了,肌肉注射疫苗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事件其实是很少见的。

综上来看,肌肉注射疫苗的确是比静脉注射要好的多。

为什么不是屁股上?

不过,肌肉注射也不是随便哪块肌肉都行,注射部位的解剖结构也会影响疫苗的有效性。

 


我们之所以选择疫苗打在三角肌上而不是臀肌,主要有三个原因。

,臀部的脂肪组织较多,这点大家应该毋庸置疑,你拍拍自己的屁股再捏捏自己的胳膊就知道了。脂肪层多了,血液循环就会较差,这就影响了疫苗的吸收和免疫效果的发挥。

1989年,一项关于乙肝疫苗首选注射部位的研究表明,三角肌注射的抗体阳转率比臀部肌肉注射要高得多[9]。

一项狂犬病疫苗的研究结果同样也显示,三角肌肌内注射后产生的抗体滴度高,而臀部肌内注射产生的抗体滴度低[10]。

 


,如果有心细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这两个部位的注射剂量也不一样。

,三角肌用于小剂量注射,而臀肌适用于大剂量或刺激性比较强的药物注射,比如,抗生素、镇静剂和止吐药的注射。疫苗的注射剂量一般都普遍偏小,像本次新冠疫苗的接种剂量为0.5ml,选择三角肌更合适。

一点,就是方便。这点不用解释,想必大家都明白,这就提高了效率,非常有利于群体注射。

不过,对于婴幼儿来说,ta们接种疫苗的最佳部位却并不是三角肌,而是大腿外侧的股外侧肌。

这是因为对于ta们来说,上臂的三角肌并不健壮,注射部位相对较小,在外观上不容易确认,如果三角肌选择不准确,很容易导致接种部位出现硬结等异常反应。

相较于三角肌,ta们的股外侧肌肌肉丰厚,可操作性强,而且血液循环丰富,疫苗可以得到充分的吸收。

眼下,由于新冠疫苗产量还不是很足够,立马做到全民普及确实有些困难,但还没有接种疫苗的朋友们,也不用过于着急,毕竟专家都说了,在公众场所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措施,在前期疫情防控中都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继续乖乖听话就好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guomeikuaidi.com 寄快递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