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明确师范生教师职业四大能力

社会热点 2021-05-07 14:40www.guomeikuaidi.com快递查询单号

日前,教育部印发《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五个文件。分别明确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基本能力,即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5个不同阶段的

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既有相同

又各自有侧重

↓↓↓

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中,特别提到教师需要具备创设游戏环境、支持幼儿游戏等能力;在《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特别提到要有知识整合、分析学情的能力等等,具体有哪些内容,一起看文件全文↓↓↓

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

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试行)

向上滑动阅览

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

一、师德践行能力

1.1遵守师德规范

1.1.1【理想信念】

l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内容,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能够在教书育人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l 树立职业理想,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2【立德树人】

l 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形成立德树人的理念,掌握立德树人途径与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教育教学,培育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1.3【师德准则】

l 具有依法执教意识,遵守宪法、民法典、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实践中能履行应尽义务,自觉维护学生与自身的合法权益。

l 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与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能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道德规范问题。

1.2涵养教育情怀

1.2.1【职业认同】

l 具有家国情怀,乐于从教,热爱教育事业。认同教师工作的价值在于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了解中学教师的职业特征,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自主发展。

l 领会中学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认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理念。

1.2.2【关爱学生】

l 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关注学生成长,保护学生安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l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发展的权利,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关注个体差异,相信每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乐于为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1.2.3【用心从教】

l 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在教育实践中能够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与班主任工作职责,积极钻研,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

1.2.4【自身修养】

l 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有较强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能积极应变,比较合理地处理问题。

l 掌握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审美能力。

l 仪表整洁,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符合教师礼仪要求和教育教学场景要求。

二、教学实践能力

2.1掌握专业知识

2.1.1【教育基础】

l 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能够遵循中学教育规律,结合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运用教育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2.1.2【学科素养】

l 了解拟任教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体系结构与思想方法,能分析其对学生素养发展的重要价值,理解拟任教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内涵。

2.1.3【信息素养】

l 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软件、平台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具有安全、合法与负责任地使用信息与技术,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意识。

2.1.4【知识整合】

l 了解拟任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掌握学科教学知识与策略,能够结合社会生活实践,有效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l 了解融合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掌握随班就读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政策,基本具备指导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能力。

2.2学会教学设计

2.2.1【熟悉课标】

l 熟悉拟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逻辑和体系结构,能够正确处理课标与教材的关系,具有依据课标进行教学的意识和习惯。

2.2.2【掌握技能】

l 具备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与相关学科实验操作等教学基本功,通过微格训练学习,系统掌握导入、讲解、提问、演示、板书、结束等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操作要领与应用策略。能依据单元内容进行整体设计,科学合理地依据教学目标及内容设计作业,并实施教学。

2.2.3【分析学情】

l 了解分析中学生学习需求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兴趣特点,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预判学生学习的疑难处。

2.2.4【设计教案】

l 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理解本课(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课(单元)的关系,能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情分析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设计学习活动,选择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环节,科学设计评价内容与方式,形成教案与学案。

2.3实施课程教学

2.3.1【情境创设】

l 能够创设教学情境,建立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3.2【教学组织】

l 基本掌握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的形式和策略,能够科学准确地呈现和表达教学内容,控制教学时间和教学节奏,合理设置提问与讨论,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达成学习目标。

2.3.3【学习指导】

l 能够依据学科特点、中学生认知特征和个体差异,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帮助学生针对学习重点与难点进行有效学习。

l 知道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资源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体验方面的作用,合理选择与整合信息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学习体验。

l 能够运用课堂结束技能,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合理布置作业。

2.3.4【教学评价】

l 树立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理念,理解教育评价原理,掌握试题命制的方法与技术。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作业反馈等实施过程评价,初步运用增值评价,合理选取和运用评价工具,评价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l 能够利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反馈,跟踪、分析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形成基于学生学习情况诊断和改进教学的意识。

三、综合育人能力

3.1 开展班级指导

3.1.1【育德意识】

l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以及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征,能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3.1.2【班级管理】

l 基本掌握班集体建设、班级教育活动组织的方法。熟悉教育教学、中学生成长生活等相关法律制度规定,能够合理分析解决教学与管理实践相关问题。

l 基本掌握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能够利用技术手段收集学生成长过程的关键信息,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能够初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开展班级指导活动。

l 熟悉校园安全、应急管理相关规定,了解中学生日常卫生保健、传染病预防、意外伤害事故处理等相关知识,掌握面临特殊事件发生时保护学生的基本方法。

3.1.3【心理辅导】

l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了解中学生身体、情感发展的特性和差异性,基本掌握心理辅导方法,能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

3.1.4【家校沟通】

l 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师生、家校沟通交流的渠道和途径,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等进行有效交流。

3.2 实施课程育人

3.2.1【育人理念】

l 具有教书育人意识。理解拟任教学科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注重课程教学的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2.2【育人实践】

l 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掌握课程育人方法和策略。能够在教育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挖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合理设计育人目标、主题和内容,有机开展养成教育,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体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3.3组织活动育人

3.3.1【课外活动】

l 了解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与方法,能组织中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3.2【主题教育】

l 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学会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四、自主发展能力

4.1 注重专业成长

4.1.1【发展规划】

l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意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发展情况,制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4.1.2【反思改进】

l 具有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诊断,提出改进思路。

4.1.3【学会研究】

l 初步掌握学科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用以分析、研究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具有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基本能力。

l 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

4.2 主动交流合作

4.2.1【沟通技能】

l 具有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l 掌握基本沟通合作技能与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社会实践中与同事、同行、专家等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4.2.2【共同学习】

l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握团队协作的基本策略,了解中学教育的团队协作类型和方法,具有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能力。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

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试行)

向上滑动阅览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

一、师德践行能力

1.1遵守师德规范

1.1.1【理想信念】

l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内容,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能够在教书育人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l 树立职业理想,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2【立德树人】

l 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形成立德树人的理念,掌握立德树人途径与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教育教学,培育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1.3【师德准则】

l 具有依法执教意识,遵守宪法、民法典、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实践中能履行应尽义务,自觉维护学生与自身的合法权益。

l 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与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能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道德规范问题。

1.2涵养教育情怀

1.2.1【职业认同】

l 具有家国情怀,乐于从教,热爱教育事业。认同教师工作的价值在于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了解小学教师的职业特征,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自主发展。

l 领会小学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认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理念。

1.2.2【关爱学生】

l 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关注学生成长,保护学生安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l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发展的权利,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关注个体差异,相信每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乐于为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1.2.3【用心从教】

l 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在教育实践中能够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与班主任工作职责,积极钻研,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

1.2.4【自身修养】

l 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有较强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能积极应变,比较合理地处理问题。

l 掌握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审美能力。

l 仪表整洁,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符合教师礼仪要求和教育教学场景要求。

二、教学实践能力

2.1掌握专业知识

2.1.1【教育基础】

l 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能够遵循小学教育规律,结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运用教育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2.1.2【学科素养】

l 掌握主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兼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的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l 熟悉常见的儿童科普读物和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能力。

2.1.3【信息素养】

l 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软件、平台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具有安全、合法与负责任地使用信息与技术,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意识。

2.1.4【知识整合】

l 了解学科整合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了解学习科学相关知识,以及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与小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知识,能指导综合性学科教学活动。

l 了解融合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掌握随班就读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政策,基本具备指导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能力。

2.2学会教学设计

2.2.1【熟悉课标】

l 熟悉拟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逻辑和体系结构,合理掌握不同学段目标与内容的递进关系,具有依据课标进行教学的意识和习惯。

2.2.2【掌握技能】

l 具备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与相关学科实验操作等教学基本功,通过微格训练学习,系统掌握导入、讲解、提问、演示、板书、结束等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操作要领与应用策略。能依据单元内容进行整体设计,科学合理地依据教学目标及内容设计作业,并实施教学。

2.2.3【分析学情】

l 了解分析小学生学习需求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小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兴趣特点,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联系,预判学生学习的疑难处。

2.2.4【设计教案】

l 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理解本课(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课(单元)的关系,能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情分析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设计学习活动,选择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环节,科学设计评价内容与方式,形成教案与学案。

l 了解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能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兴趣进行教学设计。

2.3实施课程教学

2.3.1【情境创设】

l 能够创设教学情境,建立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3.2【教学组织】

l 基本掌握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的形式和策略,能够科学准确地呈现和表达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课堂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控制教学时间和教学节奏,合理设置提问与讨论,引发小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达成学习目标。

2.3.3【学习指导】

l 依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学习心理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l 知道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资源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体验方面的作用,合理选择与整合信息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学习体验。

l 能够运用课堂结束技能,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合理布置作业。

2.3.4【教学评价】

l 树立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理念,理解教育评价原理,掌握试题命制的方法与技术。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作业反馈等实施过程评价,初步运用增值评价,合理选取和运用评价工具,评价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l 能够利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反馈,跟踪、分析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形成基于学生学习情况诊断和改进教学的意识。

三、综合育人能力

3.1 开展班级指导

3.1.1【育德意识】

l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能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1.2【班级管理】

l 基本掌握班集体建设、班级教育活动组织的方法。熟悉教育教学、小学生成长生活等相关法律制度规定,能够合理分析解决教学与管理实践相关问题。

l 基本掌握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能够利用技术手段收集学生成长过程的关键信息,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能够初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开展班级指导活动。

l 熟悉校园安全、应急管理相关规定,了解小学生日常卫生保健、传染病预防、意外伤害事故处理等相关知识,掌握面临特殊事件发生时保护学生的基本方法。

3.1.3【心理辅导】

l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了解小学生身体、情感发展的特性和差异性,基本掌握心理辅导方法,能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

3.1.4【家校沟通】

l 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师生、家校沟通交流的渠道和途径,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等进行有效交流。

3.2 实施课程育人

3.2.1【育人理念】

l 具有教书育人意识。理解拟任教学科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注重课程教学的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2.2【育人实践】

l 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掌握课程育人方法和策略。能够在教育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挖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合理设计育人目标、主题和内容,有机开展养成教育,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体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3.3组织活动育人

3.3.1【课外活动】

l 了解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与方法,能组织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3.2【主题教育】

l 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学会组织主题教育、少先队、社团活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四、自主发展能力

4.1 注重专业成长

4.1.1【发展规划】

l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意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发展情况,制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4.1.2【反思改进】

l 具有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诊断,提出改进思路。

4.1.3【学会研究】

l 初步掌握教育教学科研的基本方法,能用以分析、研究小学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具有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基本能力。

l 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

4.2 主动交流合作

4.2.1【沟通技能】

l 具有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l 掌握基本沟通合作技能与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社会实践中与同事、同行、专家等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4.2.2【共同学习】

l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握团队协作的基本策略,了解小学教育的团队协作类型和方法,具有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

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试行)

向上滑动阅览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

一、师德践行能力

1.1遵守师德规范

1.1.1【理想信念】

l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内容,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能够在教书育人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l 树立职业理想,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2【立德树人】

l 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形成立德树人的理念,掌握立德树人途径与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教育教学。

1.1.3【师德准则】

l 具有依法执教意识,遵守宪法、民法典、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实践中能履行应尽义务,自觉维护幼儿与自身的合法权益。

l 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与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遵守《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能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道德规范问题。

1.2涵养教育情怀

1.2.1【职业认同】

l 具有家国情怀,乐于从教,热爱教育事业。认同教师工作的价值在于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特征,理解教师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创造条件激发幼儿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引领幼儿行为,帮助幼儿自主发展。

l 领会学前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认同促进幼儿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理念。

1.2.2【关爱幼儿】

l 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幼儿,关注幼儿成长,保护幼儿安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l 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保护幼儿游戏的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关注个体差异,相信每名幼儿都有发展的潜力,乐于为幼儿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1.2.3【用心从教】

l 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在教育实践中能够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钻研,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

1.2.4【自身修养】

l 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有较强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能积极应变,比较合理地处理问题。

l 掌握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审美能力。

l 仪表整洁,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符合教师礼仪要求和教育教学场景要求。

二、保育和教育实践能力

2.1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

2.1.1【保育教育基础】

l 掌握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的基本方法,了解幼儿日常卫生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处理的相关知识,掌握面临特殊事件发生时保护幼儿的基本方法。

l 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和3—6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具备观察、分析与评价幼儿行为的能力。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

l 认识融合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了解有特殊需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掌握随班就读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政策,基本具备指导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能力。

2.1.2【领域素养】

l 掌握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理解幼儿园各领域教育之间的联系,能在教育实践中综合运用各领域知识,实现各领域教育活动内容相互渗透。

2.1.3【信息素养】

l 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具有安全、合法与负责任地使用信息与技术的意识。

2.2开展环境创设

2.2.1【创设物质环境】

l 能够创设安全、适宜、全面,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物质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

2.2.2【营造心理环境】

l 理解教师的态度、情绪、言行在幼儿园及班级心理环境形成中的重要性。能够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舒适。

2.3组织一日生活

l 能够安排和组织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具有将教育渗透一日生活的意识,能够与保育员协同开展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

2.4开展游戏活动

2.4.1【满足游戏需要】

l 了解幼儿游戏的类型和主要功能,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游戏特点,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2.4.2【创设游戏环境】

l 能够合理、有效地规划和利用户内外游戏活动空间,能够根据幼儿的发展和需要创设相应的活动区,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

2.4.3【支持幼儿游戏】

l 能够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

l 学会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支持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2.5实施教育活动

2.5.1【设计教育活动方案】

l 能够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以及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选择教育内容,确定活动目标,设计教育活动方案。

2.5.2【组织教育活动】

l 学会运用各种适宜的方式实施教育活动,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探索、交流合作、积极表达,能够有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根据幼儿的需要给予适宜的指导。

2.5.3【实施教育评价】

l 了解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目的与方法,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了解和评价幼儿。能够基于幼儿身心特点,利用技术工具分析幼儿学习过程、收集幼儿学习反馈。

l 能够运用评价结果,分析、改进教育活动开展,促进幼儿发展。

三、综合育人能力

3.1育德意识

l 树立幼儿为本、德育为先理念,了解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征,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育人工作。

l 具有教书育人意识。理解活动育人的功能,能够在保教活动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为培养幼儿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奠定基础。

3.2育人实践

l 掌握活动育人的方法和策略,基于幼儿的身心特点合理设计育人目标、活动主题与内容,能够抓住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开展随机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亲社会行为。

3.3班级管理

l 熟悉校园安全、应急管理相关规定,基本掌握班级空间规划、班级常规管理等工作要点。熟悉幼儿教育及幼儿成长生活等相关法律制度规定,能够合理分析解决幼儿教育与管理实践相关问题。

3.4心理健康

l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了解幼儿身体、情感发展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能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

3.5家园协同

l 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家园沟通交流的渠道和途径,积极主动与家长进行有效交流。

l 掌握开展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各种协同活动的方式方法,能够开展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

四、自主发展能力

4.1注重专业成长

4.1.1【发展规划】

l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意识。根据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发展情况,制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4.1.2【反思改进】

l 具有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诊断,提出改进思路。

4.1.3【学会研究】

l 初步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能用以分析、研究幼儿教育实践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具有和提升实践经验的能力。

l 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

4.2主动交流合作

4.2.1【沟通技能】

l 具有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l 掌握基本沟通合作技能与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社会实践中与同事、同行、专家等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4.2.2【共同学习】

l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握团队协作的基本策略,了解学前教育的团队协作类型和方法,具有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师范生

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试行)

向上滑动阅览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

一、师德践行能力

1.1遵守师德规范

1.1.1【理想信念】

l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内容,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能够在教书育人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l 树立职业理想,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2【立德树人】

l 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形成立德树人的理念,掌握立德树人途径与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按照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依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教育教学,积累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经验。

1.1.3【师德准则】

l 具有依法执教意识,遵守宪法、民法典、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实践中能履行应尽义务,自觉维护学生与自身的合法权益。

l 理解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与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能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道德规范问题。

1.2涵养教育情怀

1.2.1【职业认同】

l 具有家国情怀,乐于从教,热爱教育事业。认同教师工作的价值在于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了解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特征,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自主发展。

l 领会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认同促进学生德技双修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理念。

1.2.2【关爱学生】

l 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关注学生成长,保护学生安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l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发展的权利,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品德养成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习惯。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乐于为学生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和机会。

1.2.3【用心从教】

l 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在教育实践中能够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与班主任工作职责,树立“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钻研技术、研究教育,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

1.2.4【自身修养】

l 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有较强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能积极应变,比较合理地处理问题。

l 掌握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审美能力。

l 仪表整洁,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符合教师礼仪要求、教育教学场景和职场规范要求。

1.3弘扬工匠精神

l 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树立质量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在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中,秉承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等职业精神。

二、专业教学能力

2.1掌握专业知识

2.1.1【教育基础】

l 掌握职业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能够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认知发展特点,运用职业教育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2.1.2【专业素养】

l 系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常用的专业教学方法。了解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标准,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前沿,掌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了解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背景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2.1.3【信息素养】

l 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软件、平台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具有安全、合法与负责任地使用信息与技术,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意识。

2.1.4【知识整合】

l 认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点,具有跨学科、跨领域整合知识的意识,了解学习科学相关知识,能够整合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专业知识与教育知识,掌握理实一体化课程、专业教学知识与策略,指导专业教学与实践活动。

l 了解融合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掌握随班就读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政策,基本具备指导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能力。

2.2开展专业实践

2.2.1【操作能力】

l 掌握技术技能形成规律,具备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有企业实践、技能大赛等经历,或参与学生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初步体验。

2.2.2【获取证书】

l 关注国家资历框架发展要求,熟悉“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考取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

2.3学会教学设计

2.3.1【熟悉标准】

l 熟悉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掌握拟任教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材,理解所教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逻辑和体系结构,具有依据标准进行教学的意识和习惯。

2.3.2【掌握技能】

l 具备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与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通过微格训练和实训基地训练,系统掌握导入、讲解、提问、演示、操作、板书、结束等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基本技能操作要领与应用策略。初步掌握职业教育模块化教学技能。

2.3.3【分析学情】

l 了解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学习特点和经验,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的联系,预判学生学习的疑难处。

2.3.4【设计教案】

l 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理解本课(模块)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课(模块)的关系,能够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情分析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合理设计理实一体的学习活动,选择适当的学习资源和专业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实践环节,能够会同企业制订实习教学方案,科学设计评价内容与方式,形成教案与学案。

2.4实施课程教学

2.4.1【情境创设】

l 能够基于职业岗位工作创设安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情境与和谐的学习情境,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技能训练活动。

2.4.2【教学组织】

l 基本掌握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的形式和策略,尝试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结合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科学准确地呈现和表达教学内容,控制教学时间和教学节奏,合理设置提问与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参与技术技能训练,达成学习目标。

2.4.3【学习指导】

l 能够依据专业特点、技术技能形成规律、学生认知特征和个体差异,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促进学生初步掌握技术技能。

l 知道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资源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体验方面的作用,合理选择与整合信息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学习体验。

l 掌握课堂教学或实训教学的方法,能够引导学生对学习或技能训练内容进行归纳、,合理布置作业或训练项目。

2.4.4【教学评价】

l 树立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理念,理解教育评价原理,掌握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方法与策略,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过程评价,初步运用增值评价,合理选取和运用评价工具,运用表现性评价等方法,评价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和技能水平。

l 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和企业实践反馈,跟踪、分析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技能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形成基于学生学习情况诊断和改进教学的意识。

三、综合育人能力

3.1开展班级指导

3.1.1【育德意识】

l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原理与方法,以及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征,能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3.1.2【班级管理】

l 基本掌握班集体建设、班级教育活动组织的方法。熟悉教育教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生活等相关法律制度规定,能够合理分析解决教学与管理实践相关问题。

l 基本掌握学生发展指导、综合职业素质评价的方法,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学生成长过程的关键信息,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能够初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开展班级指导活动。

l 熟悉校园安全、应急管理相关规定,了解学生日常卫生保健、传染病预防、实习安全管理和意外伤害事故处理的相关知识,掌握面临特殊事件发生时保护学生的基本方法。

3.1.3【心理辅导】

l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体、情感发展的特性和差异性,基本掌握心理辅导方法,能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

3.1.4【家校沟通】

l 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师生、家校、校企沟通交流的渠道和途径,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企业、社区等进行有效交流。

3.1.5【职业指导】

l 了解国家就业形势和政策,掌握职业指导、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方法,有参与学业辅导、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活动的初步体验。

3.2实施专业育人

3.2.1【育人理念】

l 具有教书育人意识。理解拟任教专业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注重课程教学的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2.2【育人实践】

l 理解职业核心素养,掌握课程育人方法和策略。能够在教育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挖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职业道德养成相结合,合理设计育人目标、主题和内容,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机开展养成教育,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体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3.3组织活动育人

3.3.1【课外活动】

l 了解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与方法,结合职业教育特色,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3.2【主题教育】

l 了解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学会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四、自主发展能力

4.1注重专业成长

4.1.1【发展规划】

l 了解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和定期到企业实践的意识。根据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发展情况,制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4.1.2【反思改进】

l 具有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初步掌握职业教育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诊断,提出改进思路。

4.1.3【学会研究】

l 初步掌握职业教育教学科研的基本方法,能用以分析、研究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具有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基本能力。

l 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

4.2主动交流合作

4.2.1【沟通技能】

l 具有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l 掌握基本沟通合作技能与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企业实践、社会实践中与同事、同行、行业企业人员、专家等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4.2.2【共同学习】

l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握团队协作的基本策略,了解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团队协作类型和方法,熟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小组学习,具有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能力。

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

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试行)

向上滑动阅览

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

一、师德践行能力

1.1遵守师德规范

1.1.1【理想信念】

l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内容,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能够在教书育人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l 树立职业理想,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2【立德树人】

l 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形成立德树人的理念,掌握立德树人途径与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教育教学,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1.3【师德准则】

l 具有依法执教意识,遵守宪法、民法典、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实践中能履行应尽义务,自觉维护学生与自身的合法权益。

l 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与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能分析解决特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道德规范问题。

1.2涵养教育情怀

1.2.1【职业认同】

l 具有家国情怀,乐于从教,热爱教育事业。认同教师工作的价值在于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了解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特征,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健康成长、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引路人,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自主发展。

l 领会特殊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认同特殊教育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独特性、复杂性,具有人道主义精神、正确的价值观和残疾人观、特殊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认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理念。

1.2.2【关爱学生】

l 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公正、平等、积极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关注学生成长,保护学生安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l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发展的权利,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关注个体差异,相信每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为学生发展提供合适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补偿缺陷。

1.2.3【用心从教】

l 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在教育实践中能够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与班主任工作职责,积极钻研,富有爱心、责任心、恒心,工作细心、耐心。

1.2.4【自身修养】

l 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有较强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能积极应变,比较合理地处理问题。

l 掌握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审美能力。

l 仪表整洁,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符合教师礼仪要求和教育教学场景要求。

二、教学实践能力

2.1掌握专业知识

2.1.1【教育基础】

l 掌握特殊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能够遵循特殊教育规律,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与普遍规律性,运用特殊教育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特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2.1.2【学科素养】

l 掌握拟任教学科知识体系,了解不同类型特殊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体系与思想方法,了解与所教学科或所服务类型相关的特殊教育康复训练和行为干预等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在教育实践中正确加以运用。掌握特殊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

2.1.3【信息素养】

l 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软件、平台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特殊儿童学习和特殊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具有安全、合法与负责任地使用信息与技术,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意识。

2.1.4【知识整合】

l 了解学习科学相关知识,了解特殊教育的跨学科性质和相关服务领域,以及拟任教学科与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并能初步加以整合。掌握随班就读和融合教育必备的知识技能及相关政策。

2.2学会教学设计

2.2.1【熟悉课标】

l 熟悉拟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逻辑和体系结构,能够正确处理课标与教材的关系,具有依据课标进行教学的意识和习惯。

2.2.2【掌握技能】

l 具备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与普通话、国家通用盲文、国家通用手语等教学基本功,通过微格训练学习,系统掌握导入、讲解、提问、演示、板书、结束等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操作要领与应用策略。能够依据单元内容或主题进行整体设计,并实施教学。

2.2.3【分析学情】

l 能够初步运用合适的工具与方法,评估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特殊教育需要,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兴趣特点,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预判学生学习的疑难处。

2.2.4【设计教案】

l 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和个别化教育活动方案,能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认知特征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设计学习活动,选择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环节,科学设计评价内容与方式,形成教案与学案。

2.3实施课程教学

2.3.1【情境创设】

l 能够创设安全、平等、适宜、融合的教学情境,建立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

2.3.2【教学组织】

l 基本掌握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的形式和策略,能够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行集体、小组和个别化教学,科学准确地呈现和表达教学内容,控制教学时间和教学节奏,合理设置提问与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参与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

2.3.3【学习指导】

l 能够依据学科特点、特殊学生认知特征和个体差异,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帮助学生针对学习重点与难点进行有效学习。

l 知道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资源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体验方面的作用,合理选择与整合信息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学习体验。

l 能够运用课堂结束技能,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合理布置作业。

2.3.4【教学评价】

l 树立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理念,理解教育评价原理,掌握特殊学生学习评价方法与技术,将评价作为激励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过程评价,初步运用增值评价,合理选取和运用评价工具,评价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l 能够利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反馈,跟踪、分析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形成基于学生学习情况诊断和改进教学的意识。

三、综合育人能力

3.1开展班级指导

3.1.1【育德意识】

l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德育原理与方法,以及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征,能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3.1.2【班级管理】

l 基本掌握班集体建设、班级教育活动组织的方法。熟悉教育教学、特殊学生成长生活等相关法律制度规定,能够合理分析解决教学与管理实践相关问题。

l 基本掌握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能够利用技术手段收集学生成长过程的关键信息,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能够初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开展班级指导活动。

l 熟悉校园安全、应急管理相关规定,了解学生日常卫生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处理的相关知识,掌握面临特殊事件发生时保护学生的基本方法。

3.1.3【心理辅导】

l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了解特殊学生身体、情感发展的特性和差异性,基本掌握积极行为支持和心理辅导方法,能够处理学生常见情绪行为问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

3.1.4【家校共育】

l 尊重、理解特殊儿童家长,树立家校共育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和支持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和干预训练。

l 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师生、家校沟通交流的渠道和途径,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等进行有效交流。

3.2实施课程育人

3.2.1【育人理念】

l 具有教书育人意识。理解拟任教学科课程对特殊儿童发展的独特价值,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自我适应、社会适应和职业适应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2.2【育人实践】

l 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掌握课程育人的方法和策略,能在教育实践及康复训练中,结合课程特点,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合理设计育人目标、主题和内容,有机开展养成教育,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体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3.3组织活动育人

3.3.1【课外活动】

l 了解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与方法,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3.2【主题教育】

l 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学会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3.4推进融合教育

3.4.1【融合教育知识】

l 了解随班就读和融合教育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家关于推进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的政策,了解资源中心、资源教室的功能和资源教师、巡回指导教师的职责,树立融合教育理念,能够面向普通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宣传引导。

3.4.2【学习支持】

l 了解特殊学生安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流程,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课程与教学调整,对特殊学生进行积极行为支持、制订个别化学习方案,实施特殊课程教学和学习评估。

四、自主发展能力

4.1注重专业成长

4.1.1【发展规划】

l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意识。根据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发展情况,制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4.1.2【反思改进】

l 具有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诊断,提出改进思路。

4.1.3【学会研究】

l 初步掌握教育教学科研的基本方法,能用以分析、研究特殊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具有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基本能力。

l 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

4.2主动沟通合作

4.2.1【沟通技能】

l 具有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掌握国家通用盲文、国家通用手语和常用的辅助沟通技术。

l 掌握基本沟通合作技能与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社会实践中与同事、同行、专家等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4.2.2【共同学习】

l 理解特殊教育跨学科性质和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握团队协作的基本策略,了解特殊教育的团队协作类型和方法,具有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能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guomeikuaidi.com 寄快递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