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买技术还是搞研发?

社会热点 2020-09-05 17:43www.guomeikuaidi.com快递查询单号

  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关于是否进口或购买战略技术的争论由来已久。一直以来,对于芯片技术,中国的资深行业人士们究竟主张直接引进还是自力更生呢?

  以下是翻译内容

  在美国和新加坡工作17年后,谢志峰于2000年回到了家乡上海,加入了后来成为中国最大半导体制造商的创始团队。

  在采访中,谢志峰谈到中芯国际总部所在的上海浦东区时表示,“2000年的时候,浦东大部分还是农田,整个张江高科技园区还是一个村庄。时至今日,长三角供应链已基本完整,只比全球领先水平落后5至10年。”

  尽管中国在技术发展上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但业内资深人士担心,如果中国继续走进口外国技术而不是发展自己的技术的老路,与领先国家的芯片技术差距可能永远都无法消除,这意味着中国将不得不依赖于可能成为未来敌人的朋友。从外国引进技术而非自主研发的心态一开始体现在彩电装配线上,然后是汽车和集成电路,但据谢志峰称,外国卖给中国的技术往往是过时的,有的甚至已经被淘汰了。他曾供职于英特尔和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公司,后来回国加入中芯国际,2011年离职时是该公司的副总裁。

  2012年,北京的中芯国际工厂,中国员工穿着防尘服工作。

  考虑到中国在技术和制造业专业知识方面的落后程度,中国在进口高科技上并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这一事实加剧了人们的绝望。

  “中国有句俗语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当初我们不仅缺少大米,我们甚至没有炉子、平底锅和其他的炊具。”谢志峰说道。

  当下,为了减缓中国的崛起,特朗普政府意图阻止中国获得从软件到半导体再到核心技术的一切技术资源。

  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正在脱钩的迹象,正给全球供应链带来冲击波,也暴露出中国的重要经济支柱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在美国将华为列入贸易黑名单阻止英特尔、高通等美国公司向其销售芯片之后,这种威胁在半导体领域表现得最为明显。

  这些复杂的微型设备对日常消费电子产品、通信和计算产品的功能运转至关重要,对航空航天、金融服务、医疗保健和零售等一系列领域日益复杂的设备也至关重要。,半导体行业是资本密集型的,目前基于复杂的全球供应链。

  中国已加倍努力,将更多的资金和国家支持引入到该行业,希望缩小这一差距。这重新引发了一场至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一直存在的讨论——自己制造芯片技术好,还是直接购买芯片技术。

  透过《南华早报》对芯片行业高管和资深研究人员的采访,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主题中国必须要权衡好行业所需的巨额投资和此类支出可能产生的回报(也可能不会产生)。

  他们指出,先进技术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重复投资,但它们无法保证带来回报。

  他们说,技术不是一个仅仅通过砸钱就能解决的问题,尽管砸钱能有所帮助。在这个行业,很多时候,看似开放的高速公路会很快变窄,变成死胡同。

  支持“直接购买技术”的人包括华大半导体公司的行业资深人士郝立超(Hao Lichao,音译)。他指出,从专业生产设备到设计软件,再到先进材料,在制造过程的所有方面都试图自力更生是徒劳的。

  郝立超直言不讳道,“这是不可能的……除非我们同意向微米时代倒退一大步。”(1纳米比1微米小两个数量级。苹果iPhone XS所使用的芯片采用目前最先进的7纳米制造工艺。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则持相反态度,他是最热心的技术自给自足支持者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他与联想的另一核心人物柳传志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总工程师倪光南主张走技术路线,选择芯片为主攻方向;而总裁柳传志主张发挥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打造。

  “我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时,我们的任务之一是研究大型主机,但这些设备要么被禁止出口到中国,要么他们只会向你出售与你的水平相匹配的产品。”倪光南上个月表示。

  “那时我们才第一次意识到,在关键技术的自主性方面,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

  技术上没有捷径可走,他的前雇主联想和华为的不同命运便证明了这一点。

  2018年12月,倪光南在北京的一次主题演讲中,用“龟兔赛跑”的故事来对比这两家公司。他指出,华为数十年的研发投资取得了回报,其估值接近联想的50倍。

  在去年9月的一次采访中,柳传志讲述了当时联想不愿涉足芯片开发的情况。

  他指出,“要开始产生回报,公司可能需要进行多年的投资,而且你很容易会做出错误的决定。对于一家利润只有10亿元人民币(约合1.4亿美元)的公司来说,我们缺乏持续投资的能力,无法在芯片开发上豪砸20亿美元。”

  倪光南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没有必要重新发明轮子”,也没有必要复制别人的做法,除非某项特定技术只有一两个供应商,很容易被垄断,且被用来针对中国。他说,在这些情况下,中国必须评估风险,决定是否斥资进行自行研发。

  倪光南说道,即使是在国内产业,中国也应该确保有多个供应商,这样中国就不会与任何一家特定公司的命运捆绑在一起。

  “我们必须要从被扼住喉咙的经历中吸取教训,”戴着华为智能手表的倪光南表示,“不应该妄想对方会放手。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填补核心技术领域的空白。”

  今年5月,华为的一组芯片组在其总部亮相。

  当被问及在实现技术自力更生上中国有哪些环节比较薄弱时,倪光南指出了操作系统和电子设计自动化等领域。

  ,在半导体行业拥有多个供应商本身也存在矛盾。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所需的巨额投资和高技术专业知识将会淘汰实力较弱的供应商。

  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最近在上海举行的一个芯片大会上表示,“最先进的技术已经成为极少数玩家的一个VIP俱乐部,因为它需要及时交货以及一群忠诚的客户。中芯国际的目标是跻身行业前两名,因为只有前两名能从中受益,第一名是最大的赢家。”

  大多数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都认为,中国需要加大对半导体行业的投资力度。

  中芯国际前副总裁谢志峰表示,与英特尔等全球行业领军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目前的研发支出水平只是沧海一粟。英特尔每年的研发支出高达130亿美元。

  相比之下,2016年至2020年的“十三五”规划的投资总额为1400亿元人民币(约合195亿美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则在筹集2000亿元人民币。

  谢志峰说,“投资水平匹配不上的话,很难相信我们能够缩小技术上的差距。”

  今年3月,华为子公司海思半导体的芯片在中国福州举行的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上展出。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目前在产业基础、经济实力、基础研发质量等方面都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

  上海证券交易所新成立了“科创板”,旨在吸引私人资本为高科技企业带来融资。

  芯片设计服务公司芯原微电子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戴伟民指出,“过去两年,中国行业监管机构加大了支持芯片行业发展的力度。新成立的科创板也提供了一个出色的融资平台,有利于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创业者。”

  戴伟民预计,中国将进入芯片发展的“黄金十年”,到这一十年结束时,中国自己生产的芯片占其所需芯片的比例将达到40%,较目前的14%大幅提升。

  在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所长王世江的看来,随着即将推出的5G网络将带动各种人工智能应用和自动化驾驶的普及,中国企业“至少这一次正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必追赶别人,这个行业需要一点时间和信心。”

  对该行业的许多人来说,回归常态——合作与分工——会是个可喜且让人解脱的变化。,很少有人真的相信这会发生。

  相反,经济体逐渐脱钩的可能性似乎更大,这将在未来几年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影响。

  “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是相互关联的,”华大半导体的郝立超表示,“如果所有人都联合起来对付美国,那么美国的芯片产业也将难逃厄运。”

Copyright © 2016-2025 www.guomeikuaidi.com 寄快递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