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传媒人用亲身经验告诉你:着眼自身专业,

社会热点 2020-09-05 16:38www.guomeikuaidi.com快递查询单号

         如果不想被时代淘汰,新的未知世界的大门向你敞开,你想进吗?”

       困境从来不由人,但可以寻求新路

      朋友圈里有一位非常特别的大学同学。

      除了每周4天在朋友圈发布的长跑路线图,他半年前新换的工作,也引起了同学群的热议。

      记得大学毕业后,他去了一家报社当记者,但工作不到半年,他就被告知年底报纸就要停刊的消息。初出茅庐的“菜鸟记者”还没开始施展才华,就第一时间被请出了“战场”。

      还没找好下家,他就被提前结了工资。

      好在他丰富的实习经历和踏实做事的个性,让他拿到了国内某主流新闻期刊的offer。从民生新闻到深度报道,众多高质量的稿件还让他收获了新闻报道的专业奖项。

      半年前的一天,他在同学群里发消息,说自己现在主要在新媒体平台创作,让不少人惊奇不已。

      当问他,为什么突发奇想去“赶潮流”时,他笑着表示,自己三十多岁了,在传统媒体工作好几年,无论是采访还是写稿都有点思维定势,想换个新环境。,他也想了解比自己更年轻的人的想法,想接触传媒领域最前线、最新鲜的事物。

            曾经的经验,都是为了帮你走得更远

      2020年的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在全球经济持续颓势的大背景下,各方发展艰难。随着“内容创作”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人通过在新媒体平台,将知识和经验传播得更广,从而获得自我提升和收入增加。

      70后媒体人张彬,1995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为主持人和时事评论员,擅长在时政、民生、国际等领域做深度评论工作。

  刚入行时,张彬负责港澳台方面的报道工作,他也是较早驻点台湾的大陆记者之一。工作之余,他走遍了台湾各个县市,以及附近的所有离岛,对台湾风土民情进行了全面了解。

      这样一位有着二十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传媒人,两年前选择在头条上制作一档属于自己的时评节目——《张彬张嘴就说》。利用自己在时政领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见闻,尝试转型。

张彬的头条主页

      点开他的视频,主讲人形象敦实沉稳,但他麻利的快嘴,犀利又不失幽默的点评风格,如脱口秀节目的形式,很容易引发观众共鸣,被网友称为“用脱口秀的形式评台海”。

      这档五分多钟的短视频节目,给习惯碎片化阅读的冲浪网友们,带来了曾经只在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上才能展示出的犀利点评和深度分析。而新媒体的强时效性和快速广泛传播能力,让这一档节目广受欢迎。目前张彬的头条主页粉丝量已累计154万,多期节目播放量破千万。

      英国诗人德拉·梅尔说“经验犹如一盏明灯的光茫,它使早已存在于头脑中的朦胧的东西豁然开朗。”

      曾经走过的路,都是你开启新征程的助力。你的经验,可以成为你逐梦新世界的武器。

            条条大路通罗马,就看你想怎么走

     我们每天都要面临无数次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影响着自己未来生活的走向。

    人生之路充满未知。有的路很崎岖,但蹒跚坚持后,还是可以到达终点;有的路走得挺顺畅,却发现可能走进了“死胡同”;有的路原以为是单行道,没想到还可以几道并行;有的路觉得走够了,也可以转身探索新路。

    第一次在电视上看见宋忠平先生,他是《一虎一席谈》这个辩论节目里的军事评论员,这是他初次参与电视节目,也与评论、创作结缘。

  宋忠平先生有十多年军旅生涯经历,你一定想不到,现在在镜头前侃侃而谈的他,一开始都不敢用眼睛去看镜头。但十一年的媒体经历让他成长,“现在我能拿眼睛盯的,主持人都不敢看我。”

      在成为媒体人后,宋忠平深感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感越来越重,希望让更多人都明白,世界在发生什么。除了录制电视节目、写作出书,2017年,宋忠平入驻今日头条。

宋忠平的头条主页

      这样一位有着十余年相关经历的媒体人,在面对每天发生的各种新闻时事,有时还是会感到“储备告急”。工作之余,他开始“备粮”。从文史哲学到文献专著,阅读成为他的生活日常。

      而进入新媒体战场后,他了解到视频化创作是一种趋势。一部手机,一个支架,一个布光灯,是他全部的录制工具,《最忠平论》就这么诞生了。

《最忠平论》节目截图

       现在他每天的工作日常,就是在录电视节目之前,利用10~15分钟的空档,录制一条视频内容,就发生的时事热点进行深度解读。节目播出以来,他半年涨粉110万,收获3条千万视频爆款。5月份发布的国际关系的热点视频,播放达1023万,一天内涨粉5.3万。

       老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无论你选择走哪条路,都需要助你走得更顺畅的本事。宋忠平先生的经验值得参考

       知识比颜值更能保鲜,坚持给自己“充电”,你积累的知识,最终都是可以为你所用的筹码。

       2.不是努力一次就能收获成绩,持续不停地尝试,保持平常心。想做好任何一件事,都是急不得的。

       术业有专攻,着眼于自己的专业,做什么都不应该浅尝辄止,要钻得深扎得实。

       4.要有自己的个性。崇尚个性化和独特性的时代,保持自己的个性和不可替代性,就是要别人“非你不可”的底气。

            做专业的事,底线不能丢

      说到“术业有专攻”,在这个“付费经济风潮”正酣的时代,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就可能成为追风逐浪的“赢家”。

      经济学出身的财经主持人马红漫,在大学毕业时意外进入传媒行业,目前主要从事财经新闻的评论分析工作。在主持节目时,以让大众轻松掌握财经资讯为努力方向,被业内誉为“国内最懂经济的主持人”。

      为什么学经济却做了媒体人?马红漫觉得自己性格上有着天然的媒体人要素——对突发事件有天然的好奇心、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意愿、希望自己观点能引起别人关注。而媒体平台满足他的这些诉求,他也乐意将财经知识普及化。

      2020年,马红漫在今日头条上线了自己的短视频产品《哎哟马呀》,首期点击量就突破了500万。

《哎哟马呀》视频节目截图

       在他看来,短视频节目覆盖广、成本低、传播效率很高,商业变现比较好。但在新媒体平台做内容,他必须避免新媒体传播迅速、时效性强的暴露的价值观和逻辑观上的夸张和无底线。作为在传统媒体工作的人,他坚持最基本的新闻要素和基本的核心价值观的传递,“不能为了赚钱就扭曲自己价值观的判断。”

       ,他也在努力规避传统媒体在传播效果上的缺乏互动的问题。专门建立粉丝群,方便与读者联系和沟通。但如何处理好粉丝的不同诉求,在更好地服务读者的,保持自己原有的价值取向和逻辑思路,也是对自身专业性的考验。

       冯骥才的《底线》中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的专业性有多强,时刻不忘坚守底线,是身处这满是诱惑的世界中,不被游戏规则淘汰的“护身符”。

       闯荡新世界的路上,谁都不孤单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5G时代中国网民新闻阅读习惯的量化研究》报告指出,受访者获取新闻消息时,只有0.68%的人使用纸媒,6.56%的人使用电视,但有26.61%使用今日头条,39.02%使用抖音……

       今日头条是诸多想进入新媒体世界的创作者的“新蓝海”。与张彬、宋忠平、马红漫一样在这里闯荡和挖掘自身价值的,有很多同路人。

       比如,通信专家奥卡姆剃刀,在头条拥有325万粉丝,他在头条开设“5G脱口秀”《奥侃》,带大家全面认识5G。

奥卡姆剃刀的头条主页

      在年轻人里很有人气“局座”张召忠,2016年2月22日入驻今日头条,2019年发布了290条微头条,930篇文章,133条视频,发布内容的阅读量突破了10亿!

“局座”的头条主页

      中科大博士袁岚峰,运用图文、小视频、问答等多种媒体形式,持续不断地进行科学科普内容创作。

“科学袁人袁岚峰”的头条主页

     和部分视频标题很多创作者都表示,头条给予了创作者最大的尊重,真诚合作、互利互惠。“在内容上的权威性、公平性、专业性,是别的平台无法比拟的。”

     在2019今日头条生机大会上,官方发布了“创作者IP-UP计划”。通过流量、技术、资金、服务等资源,助力内容创作者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短视频节目,促进作者站内账号粉丝增长,提升作者影响力。

  截至目前,已有70余位创作者加入“IP-UP”计划。覆盖育儿、美食、文化、体育、军事、科学等多个垂直领域,共推出2000余期视频,累计获得20余亿播放量

     丹麦天文学家布拉赫曾说“希望是隐藏在群山后的星星,探索是人生道路上倔执的旅人。”

     想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参与内容创作的朋友,不妨来今日头条开启你的“创作之旅”。这里的诸多计划和策略,都可以帮助你在新媒体时代把握机会、实现自我价值。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Copyright © 2016-2025 www.guomeikuaidi.com 寄快递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