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4139个建制村全部直接通邮 村村通邮路 牧民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交通状况复杂,是全国建制村直接通邮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
2018年10月28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当顺乡冬果村和尖扎县贾家乡南当村实现直接通邮,青海4139个建制村直接通邮全覆盖,村民们彻底告别了走几十公里山路到乡里取报纸、邮件的日子。日前,记者跟随邮车踏上邮路,探寻建制村直接通邮背后的故事。
“没有不认识他的人,也少有他不认识的人”
邮车一路驶向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沙连堡乡,路旁的积雪还未消融,有些路段地处阴面,路面有很厚的冰层,车轮来回碾压出的冰槽痕迹清晰可见。穿过峡谷,翻过高山,映入眼帘的仍是跌宕起伏的山峦和蜿蜒曲折的山路……这是化隆回族自治县邮政分公司乡镇邮递员董乐每天都要走的一条路。
邮车到达董乐的第二个站点——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邮政所后,经过短暂停留、交接,将近20份党报党刊和邮件整齐地摆放在了德恒隆乡邮政所村投员马福明的邮车里。
跟随着马福明,记者开始了翻山越岭的“一公里”邮路。据了解,德恒隆乡现有17个村,其中亚曲滩村和哇家滩村距乡镇30公里,是该乡最远的村落。到达亚曲滩村要途经6个村落,往返需要4个多小时,这条路马福明已经跑了5年,每周至少跑3趟。
“今天是小马要来的日子。”在德恒隆乡甲加村,62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兰周等在家门口,看到熟悉的邮车出现,高兴地迎上去。
“2014年以后,报纸再也不用我们自己去取了,都是小马送来的。我们每周都要在村里开一次会,学习报刊上的内容。”兰周接过马福明送来的《人民日报》等报刊,拉着马福明的手让他进屋喝口热茶。
“村里人外出务工的多,平时办理身份证之类的证件都是请小马帮忙取件邮递,哪怕是家里缺醋少盐,都能找小马跑腿代办,小马也乐此不疲。更别提外来的报刊、包裹,小马都是第一时间送到村民家门口。”德恒隆乡副乡长高琳说。
“80后”马福明,平时话不多却有一副热心肠。他是德恒隆乡远近闻名的“红人”,用乡亲们的话来形容,就是“没有不认识他的人,也少有他不认识的人”。
甲加村只是化隆回族自治县362个通邮建制村里的一个点,更是海东市9500公里(单程)投递路线上1587个直接通邮建制村中的一个缩影。像马福明这样为乡村服务的投递员还有很多。
服务农村电商 支撑精准脱贫
2016年,青海被列为全国建制村直接通邮试点省份之一,当时全省建制村直接通邮率只有38.8%。
“自开展建制村通邮工作以来,中国邮政集团青海省邮政分公司在邮路开辟、车辆投放及增聘乡镇普遍服务网点投递员等方面,先后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青海省分公司渠道平台部主任林东介绍,乡(镇)村邮路投递员配齐后,确保了基层代办局所营业、投递业务开展,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半营半投”的模式,为“固定频次”通邮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目前,青海3118个建制村已经达到了每周三次的投递频次,953个边远地区建制村和68个非边远地区建制村还将在后期持续推进投递频次达标工作。
中国邮政集团青海省邮政分公司将直接通邮工作与村邮站、邮政企业“邮乐购”平台建设相结合,与服务农村电商、支撑精准脱贫等工作相结合,促进邮政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整合利用。据统计,2018年青海快递业务量约1897万件,邮政寄递业务量(普通包裹)约55万件,快递包裹约137万件,其中不乏省内农村牧区居民的网上购物。
为加快推进建制村直接通邮工作,2018年至2020年间,青海每年补助资金700万元作为支持资金,其中200万元用于支持村邮站建设,500万元用于投递运营费用补贴。,青海省邮政分公司积极争取中国邮政集团建制村直接通邮补助资金3680万元,用于推动建制村直接通邮和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