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股票破发 这是市场本该有的样子
每经评论员 杜恒峰
11月6日早盘,科创板公司昊海生科一开盘就跌破发行价89.23元,并由此成为科创板首个“破发”案例;随后,久日新材在开盘几分钟内也一度跌破发行价。除此之外,容百科技和天准科技这两只科创板股票也濒临破发。
上市公司破发案例并不少见,但最近几年的新股破发基本发生在上市后几个月甚至1年之后,上市当天或者随后几天就破发的情况十分罕见。如今,万众瞩目的科创板个股出现这种情况,又当如何理解?
我们认为,新股破发并非科创板定价机制出现问题,而是股票市场价值发现功能切实发挥作用的体现。
众所周知,为了限制新股“三高”(发行价高、超募资金高、高发行市盈率),2014年开始的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对新股发行的市盈率进行了严格限制,制造出了一二级市场的“剪刀差”,并由此形成了无风险的套利机会。其带来的最终结果是新股发行“三高”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对新股的盲目炒作却有增无减,新股上市后股价历经首日44%涨停,随后连续十几二十几个“一”字涨停的股票比比皆是,最多的暴风集团甚至创造了连续37个涨停板的纪录。
打中新股即意味着大赚,让投资者丧失了对于风险的敬畏,市场配资资源的功能被严重削弱。对投资者来说,他们的主要精力在于如何提高中签率,而非切切实实去做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研究;他们没有将宝贵的资本投入到更有成长性的公司身上,而是平均分配资源,并且迅速兑现盈利,造成个股价格大起大落。
注册制将新股的定价权交给了市场,这意味着内在价值不足或者定价过高的个股势必快速破发。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正是因为这种破发风险的存在,才能对股市参与者形成实质性的硬约束,使其真正具备风险意识,才能促使各参与方依据自己的理性判断作出理性决策,最终让更优质的上市公司分配到更多的资源,而这也正是科创板“推动经济创新转型”这一使命的应有之义。
新股破发对于利益相关方的具体影响是深刻而具体的。比如,保荐券商会以最公允的态度为上市新股定价,一方面定价不能过低,要让上市公司和原始股东满意,另一方面定价又不能过高,否则2年限售期的跟投很可能会形成亏损。
可以预期,未来保荐券商出具的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将更加具有参考价值;对询价方来说,“中签”也不再一定是最优先策略,纯粹的报价博弈将转化为对上市公司的专业研判,新股发行价也将更为合理;对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新股炒作的空间被大幅压缩,有利于价值投资、长期投资风气的形成。
科创板是A股市场改革的试验田,运行100多天以来平稳有序,与注册制配套的系列基本制度改革也经受住了市场检验。除了破发这一市场效应回归,我们还注意到,截至11月5日,科创板股票融券余额为21.68亿元,融资余额为39.4亿元,两者之比为1:1.8,表明通过融券做空的力量也十分可观,这和其他A股融券几无存在感的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近期也提到,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要“优化融资融券机制,促进多空平衡”,而科创板已经较好地作出了示范。
无论是破发,还是融券增加,或者是将来可能出现的退市股,这些都只是市场回归正常状态的表现,而不应被视为“异常现象”。科创板经验的推广、注册制改革的大方向不可逆转,市场各参与方应当有足够的预期并积极迎接这些新的变化。对科创板来说,能否吸引伟大的公司来上市,或者说能否培育出伟大的公司,是评价其最终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但这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检验。
立足当下,保持定力,让市场的力量渗透到每个角落,让市场的选择成为参与者们的根本决策指标,锻造伟大公司的目标将只是时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