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强动力足潜力大
○ 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环境,我国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有力支撑了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 展望未来,我国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发展条件不断优化,发展动力不断壮大,完全有能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严峻,世界经贸增长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一些媒体借机以“非官方数据”“内部指数”等为噱头,炒作中国经济数据、唱空中国经济。但事实胜于雄辩,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第一,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持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从未来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韧性强、动力足、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中国经济韧性强,持续运行在合理区间
在全球经济下行、国内结构性矛盾突出以及中美经贸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但主要指标仍保持总体平稳,特别是在一系列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政策作用下,经济持续运行在合理区间。
消费压舱石作用凸显。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中美经贸摩擦升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但我国经济经过调整,一定程度上已经转变为以内需拉动为主,特别是消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巩固。上半年,我国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80%,其中消费贡献率达到60.1%。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1月份至8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6万亿元,同比增长8.2%。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0.9%、9.5%和7.8%。旅游、教育、健康、体育等服务消费增势良好,春节、中秋、国庆等假期出行需求旺盛,高铁也一票难求。2019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约发送旅客4.1亿人次,同比增长6.7%。
服务业增势总体较好。受结构性矛盾突出、新旧动能转换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工业生产有所放缓,1月份至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比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但依然快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工业增速。尤其是服务业增势良好,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累计增速连续14个季度运行在7.0%至7.9%的区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50%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3%。1月份至8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0%,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4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商务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22.4%和8.1%。
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持续发挥。今年以来,部分经济外向度高的地区下行压力较为明显,但中西部地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月份至8月份,中部、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0%和6.0%。上半年,安徽、江西、湖北、贵州、云南地区生产总值保持8%以上较快增长。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效果不断显现。1月份至8月份,河北、湖北、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2%、8.3%和8.1%。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的稳步实施,区域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拓展,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将得到有效发挥。
就业物价形势总体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出台了一系列稳就业的政策举措,加之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持续显现,我国就业形势保持稳定。1月份至8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8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9.5%。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达1.8亿人,同比增加226万人。8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根据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与新增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的关系测算,没有6%以上的经济增速,就不可能实现前8个月900万人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保持5%左右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市场价格涨势温和。今年各月CPI涨幅均低于3%的预期目标,1月份至8月份,CPI同比上涨2.4%,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1.7%。近期食品价格波动主要受台风洪涝灾害、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随着保供稳价政策落地,价格也将趋于稳定。9月11日至17日,36个大中城市猪肉平均零售价格日均涨幅为0.28%,比8月份明显回落。这些情况表明,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创新力度加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新旧动能有序转换,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尤其是大量依靠科技创新为主的新兴行业快速崛起,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创新成为增长新引擎。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科技投入持续增加,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经济升级发展注入源源动力。2018年,我国研发投入达1.97万亿元,投入强度达2.19%,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财政科技投入连年保持较快增长,为创新实力提升提供有力保障。2018年,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达9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增速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占财政支出比重提升至4.31%。创新政策环境不断改善。2018年,规模(限额)以上企业中,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政策惠及面达到56.1%,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持续增强。2018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8年居世界首位;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数量达258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8件。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近公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位列第14位,比去年上升3位。
改革激发市场新活力。“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削减,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世界银行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营商环境位居全球第46位,比上年大幅上升32位。大道至简,政简易从。不断为市场松绑铺路,有效激发了创业创新热情,市场主体大量涌现。1月份至8月份,我国日均新登记企业达1.96万户。减税降费大规模开展,中小企业普惠性优惠政策实施,涉企收费有效清理,据财政部门测算,今年减税降费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企业获得感增强。1月份至8月份,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6个百分点;1月份至7月份,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7.0%。
开放拓展发展新空间。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持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我国已成为全球产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1月份至8月份,我国对东盟、欧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1.7%、9.7%和9.9%,明显快于全部进出口增速。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政策落地见效,外贸、外资、外汇储备形势好于预期。1月份至8月份,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6%,其中出口增长6.1%,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在全球跨境资本流动规模萎缩的背景下,我国实际使用外资6040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748亿元,增长39.3%。外汇储备继续增加,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31072亿美元,比上月末增加35亿美元,比年初增加345亿美元。
发展新动能成长壮大。坚持新发展理念,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新动能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新产业快速增长。1月份至8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2.8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机械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3%和10.4%。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1月份至7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0%,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2.4个百分点。新产品层出不穷。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符合消费升级需求的新产品保持较快增长。8月份,3D打印设备、智能手环、充电桩、智能手表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52.9%、74.2%、58.6%和51.8%。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1月份至8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0.8%,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个百分点;完成快递业务量383亿件,增长26.6%;全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777亿GB,增长96.5%。
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纵观国际国内环境,挑战中蕴含机遇,压力下孕育动力,我国市场空间大、成长快,积累的物质基础和人才资源雄厚,综合比较优势仍然明显,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有利条件较多。
发展基础不断加强。我国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能力、人力资本等方面国际竞争力较强,尽管劳动力成本优势有所减弱,但综合比较优势依然明显。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截至2018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超过2.9万公里,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固定互联网光纤接入用户总数达到3.7亿户。产业配套能力强。我国有20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部分产业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2018年,我国制造业总产值占世界的30%左右,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人才红利不断积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近9亿人,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超过1.7亿人,每年大学毕业生800多万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提供了智力基础和支撑。
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处在深入推进阶段。201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9732美元,远低于发达国家4万美元左右的平均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而发达国家普遍在70%以上。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3.9%和32.9%,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国民教育水平、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只要利用好我国的综合比较优势,发展差距就能逐步缩小,发展水平就会不断提升。
发展潜力仍然巨大。虽然当前国内外不确定因素较多,但强大的国内市场正在加快打造。目前,我国人口规模14亿人,中等收入群体达4亿多人,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城镇常住人口每年增加上千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消费日益多样化,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消费升级蕴含巨大市场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耐用消费品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潜力很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新兴消费领域将保持快速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逐渐补齐,农村市场潜力将逐步释放。
改革红利将继续释放。改革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支撑未来经济增长、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不竭源泉。下一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财税金融、国企国资、收入分配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加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增强,市场动力活力将持续迸发。还要看到,目前我国财政赤字率较低,外汇储备充足,宏观政策手段较多,且操作空间较大。这些年来我国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不搞“大水漫灌”和强刺激,实施区间调控,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和预调微调,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积累了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增强。
总的来看,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环境,我国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有力支撑了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展望未来,我国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发展条件不断优化,发展动力不断壮大,完全有能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要看到,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培育壮大国内市场,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